我们在写事迹材料时,应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易于理解,事迹材料的编制要求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不得偏颇或者偏向某一方,笔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的人物事迹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的人物事迹篇1
10个贵州大山深处的孩子,最大的梦想是“看看山外的`世界”。支教女老师蔡加芹和一帮热心网友,在虚拟与现实间游走,帮助他们成就了一段“不可能的旅程”。
然而,重新回到大山深处,土坯房依旧阴暗,曾经的美好会否又成残忍。谁能够告诉我们,这些孩子未来将经历怎样的人生。在山这边与海那边丈量,或许,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双脚,穿过泥泞,走向人生的世博。
2024的人物事迹篇2
情系苍生无愧于诗坛圣哲,心在魏阙岂是杜陵布衣。——题记
你出身名门,却潦倒终生;你是孤独的旅人,灵魂的歌者;你以诗为史,兼济苍生。你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诗圣——杜甫。
千年后的今天,独坐窗前,听窗外风声呼啸,我不由得走进了你的茅屋,领悟到你诗中的真谛。
那是安史之乱期间,战火弥漫了整个中原大地,“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你带着一家老小,四处辗转奔游,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定居成都,盖起了一座茅屋。
读着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仿佛穿越千年,看到了你——那伫立在茅屋前孤独的少陵野老。
农历八月,已是深秋,怒号的秋风刮过竹林,刮过塘坳,刮走了茅屋上那少的可怜的茅草。
我久久凝望着你,看你拄着拐杖,伫立门前。连年的战乱使你未老先衰。四十九岁已“老无力”的你面对群童抱走茅草,听着他们的`阵阵嘲讽,无可奈何,只是默默走回,独自叹息。
“屋漏偏逢连夜雨”,风刚止,雨又至。如麻的雨打在你的身上,令你彻夜难眠。
刚刚过上安稳的日子,秋风又吹破茅屋,生活对你如此不公平。此时,“哀民生之多艰”的你发出震撼人心的呼喊。想到“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的坎坷遭遇,想到故人已“访旧半为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脱口而出,字字啼血,痛之入骨。我不禁为你推己及人的胸怀而钦佩不已!
几百年后,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而杜甫仅为一介布衣,一位野老,却能心忧黎民,情系苍生。这是一种多么高的境界啊!
“李白是抬着头的,因此他总是仰望天上的月亮,而杜甫是低着头的,所以他只能看到脚下的土地。”千年后,再次品读杜甫那首沉郁顿挫的诗作,我真正领悟了那忧国忧民的悲凉,走进了杜少陵的茅屋。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深深影响后世,也激励着我前进!
2024的人物事迹篇3
曾听过吃苦三味:得技能、开眼界、修身心。
一个人想要脱胎换骨,就要学会低头吃苦。
如今,我们看到他们光芒万丈,可在背后,他们不仅要吃读书的苦,要忍受过去艰难的环境之苦,还要忍受训练之苦。
聂海胜在成为航天员的前4年左右时间里,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等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对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刘伯明的父亲曾见证过儿子训练的艰苦: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角倾斜的床上。
汤洪波的父亲透露说,儿子训练后累得“楼都爬不上了”。
汤洪波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
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
想要拥有别开生面的人生,就要先主动学会吃苦。
人生如攀登,每登上一阶,机会越多,视野越广,可每攀登一阶,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当你吃够了生活的苦,学习的苦,工作的苦,熬出了头,世间一切美好便会纷至沓来。
2024的人物事迹篇4
20xx年10月13日,在和庆中学倾听了儋州市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4位优秀教师的优秀事迹报告听得我心潮澎湃。王金花老师扎根大山,把情与爱奉献给民族教育事业;唐照清老师淡定的坚守,执着的追求,努力改变学校面貌;陈宝根老师用爱心温暖学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无私地奉献了全部的爱;陈近万老师默默耕耘,终身不悔,让“爱与责任”和自己同行。……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却各自谱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之路!一件件先进事迹,一个个伟大的举动,在他们的诉说下,是那么的不经意,那么自然的一件事。
其中,最让人动容的是王金花老师,放弃在外面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家乡当代课教师。从黄花闺女到两鬓白发的中年妇女,已奋斗了三十三年。扎根于仅有5名教师,生不满50名学生的偏远山区农村小学。在艰苦的环境,处于劣势的教学条件下,她凭着自己的'专业,自己的执着,却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中,几十年来为了不让学生缀学,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因为坚持家访,在家乡换来了一个“家访老师”的称号。
还有潜心教育教学的语文教师陈近万,二十多年来他不管是当老师,还是当校长的助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学生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为了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了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制定“以研促学,以研促教的”教学模式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时间过得好快,报告会很快结束了。听着4位教师的精彩报告,就像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形势下,他们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的首位。他们,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用爱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创新研究去对待现代教育!
2024的人物事迹篇5
感动,它像一把火,给我们送来了温暖;感动,它像一根蜡烛,给我们带来光明;感动,它像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感动,它像……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让我们感动。那些感动“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为之震撼。
今日,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胡忠、谢晓君夫妇的所作所为。他们在藏区坚守指教12年。在这之前,他们都在成都中学当教师。胡忠的事四川一所福利学校急需教师,当时他想都没想,毅然决然地前去支教。3年后,谢晓君带上年幼的女儿,也去四川支教了。高原的天气让谢晓君腰酸背痛,可她却不肯去看病,依然坚持着。
他们带上三岁半的女儿,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这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怎能不激励我们我们的`奉献自我呢?事实上,感动不仅仅是舍己为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让座,同学有问题时,专心致志的帮忙他们一齐度过难关,甚至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这些小事虽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也不足以堪称伟大,但却能温暖我们的心,让我们沐浴在美德之中。
胡忠夫妇是平凡人,但他们却做了不平凡的事。他们是伟大的,值得我们学习!
2024的人物事迹篇6
钟扬同志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选择、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生机的一颗颗“种子”,也让我们广大奋斗青年心中萌生了一颗信念之芽,更让我对自己的基层成长之路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磨炼是我们的青春选择。三百六十行,偏爱这一行。重庆丰都20xx年选调生有四川、河南、山东、内蒙、江苏、江西、甘肃等7个市外的小伙伴,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等重重困难,在基层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加班熬夜,却乐在其中。加班在日常,熬夜是经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真实状态。不过黑夜让人心静、让人思路开阔,熬完一篇明天用的讲话稿,头上压着的山没了、心里悬着的石头掉了、心情舒畅了,觉也睡不着了。偶有抱怨,仍无比自豪。有时感叹事干不完累不起、下乡太苦伤不起,可是我们从群众朴实自然的笑脸上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自己一滴一点的变化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所获。
成长是我们的工作基调。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我们沿着成长的大道或是荆棘到达成长的目的地,背后隐忍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以致有时看到进步的步伐很慢,心中总有莫名的愧疚和忐忑。“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也是提升能力的大课堂。因为年轻,所以我们经得起考验,即使前面荆棘丛生,我们也无所畏惧,背起梦想的行囊,与伙伴携手共行,一路引吭高歌,在基层翱翔,也可以泥土换成长,汗水写华章。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头顶“选调生”的光环,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提升能力、坚定信念,不断成长为知识型人才、业务型骨干、种子型选手。
奉献是我们的人生价值。钟扬用“奉献”把他53岁的人生长度,镌刻了无限的生命厚度,将献身科学的口号变成了生活的真实写照。无论我们身在什么岗位、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价值就是为祖国奉献。即使我们做的是应该做的,比如帮助贫困户走低保程序、各种报表汇总等等,并没有多的付出,却能收获超额的幸福与快乐。新时代呼吁我们奉献,实现复兴梦需要我们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
“钟”情逐梦选择,传“扬”奉献精神,那蕴含了不断向上力量的“嫩芽”定将努力生长,开花结果。
2024的人物事迹篇7
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今天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将加注推进剂。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2024的人物事迹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