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7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可以把对人物的精神事迹通过事迹材料写出来,在平常学习里,大家都不可避免遇到过事迹材料,以下是笔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7篇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1

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中国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中国》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2

黄文秀同志一名宣传部女干部,20xx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xx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以下是学习学习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没有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担当,再美丽的梦想都会失去颜色。曾经有同学问过黄文秀为什么要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偏偏回到贫穷的家乡?黄文秀坚定地回答说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当前,不少出生于山区农村的年轻同志,都把走出这些山到条件好的大城市去作为梦想,在参加工作后更忘了仍然贫穷的家乡。但出生于革命老区百色的黄文秀,她从走出那一片养育她的故土时,就下定了要回来的决心,并用实际行动予以践行。正如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的,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黄文秀传承了老区的革命精神,勇敢地担起了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用担当和实干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学习她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奉献。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做到一心为民、一切为民、一生为民,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我。脱贫攻坚,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在担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一年多里,她帮助百坭村发展电商,将当地的砂糖桔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坭村申请通屯的路灯项目,让村民走夜路不用再打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建档立卡户,清晰地记录每一户的致贫原因。经过她和她的百坭村乡村振兴地表超强战队的努力,20xx年,百坭村88户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为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幸福日子,黄文秀把她最美的青春岁月献给了脱贫事业,以忘我的奉献融入到了贫困群众之中,融入到了贫困村的发展之中,融入到了她心中的长征之中。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群众舍身忘我、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党和人民群众记住我们最美的样子。

学习她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奋斗。人立于世,总要有那么一股精气神的,而不懈奋斗,就是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最强音。正如《苔》这首小诗表达的,再小再卑微的个体,即使没有阳光的照耀,也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芳华,也要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黄文秀很小,她只是全国数十万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中的一员;黄文秀也很大,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颗赤诚之心带领群众实现了脱贫目标,用奋斗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奋斗浇筑了最美的生命之花。年轻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接班人,就要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既要只争朝夕,也要久久为功,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力实现小我向大我的升华。

榜样是最好的激励,也是最好的引领。生逢伟大时代,肩负伟大使命,每位党员干部和年轻同志都要以黄文秀同志为镜,放下计较和争论,放下犹豫和纠结,放下迷茫和失落,把有限的青春用奋斗填满,放到对国家对人民的奉献中去,走好我们这一辈的长征路,干出一番不负青春不负时代的事业。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3

坚持才是王道飞人也差点中途放弃

终于开始了正规的短跑训练,苏炳添的天赋更是一下子展现出来。有一次苏炳添家聚会,苏炳添问表哥蔡健发100米的成绩是多少,蔡健发说11秒多。苏炳添就笑话表哥,“这么慢,我可以跑到11秒以内。”表哥蔡健发根本不信,当即和他打赌,如果苏炳添能够跑进11秒,可以答应苏炳添要求,“要什么就奖励什么。”结果,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学校测了一把,苏炳添跑出了10秒7,这个速度把当时一旁上课的体育老师都震住了。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苏炳添在2004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应。而且,由于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2006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帮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中国速度的故事。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4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广为流传的名言,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体现。一个运动员的成就,不仅仅是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还在于是否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是否做到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我崇拜的奥运英雄苏炳添就是这样的选手,也许他与金牌无缘,但创造的历史值得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铭记。

苏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暨南大学2013级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中国男子短跑名将。

2018年2月6日,苏炳添以6秒43夺得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男子60米冠军,并刷新亚洲纪录。之后苏炳添多次比赛中都成为百米大赛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苏炳添也着实让世界短跑名将博尔特惊讶到了,博尔特可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飞人,连续三届拿到奥运百米金牌。可是博尔特也被苏炳添惊到了:没有想到站在身边的小伙子居然反应这么的快,起跑的那一瞬间让他不知所措。

博尔特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枪声一响,我身边的小伙子就飞奔出去,我有点不知所措,结果就失足了。”他对于苏炳添的实力也是非常的认可,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后面才会拼命追赶上去。

能进入百米决赛是每个亚洲人都不敢幻想的奢望,只有跑进10秒才有希望。为此,苏炳添2014年底,选择了一个比较大风险的决定:就是把起跑脚换了。为什么要换?是因为想要得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新的节奏,这样的话在100米才可能会有一个突破。

而做这个改变和选择太难了,改变之前问了很多的专家:不做出一些改变的话可能很难突破10秒,参考了刘翔的“八改七”,所以苏炳添最后狠下心来做出了这个改变。就像刚开始是用右手吃饭,突然间变左手,你夹都夹不到,怎么不难呢?苏炳添刚开始,连起跑怎么发力都完全不会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三组对决过后,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成功入围男子100米决赛,也成为首位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中国人。而在奥运赛场上,9秒83也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成绩。2016年里约奥运会,博尔特夺取金牌的成绩是9秒81,苏炳添只比博尔特仅仅慢了0.02秒。32岁的中国飞人苏炳添通过多年以来的努力,终于站在了100米跑道上面。

苏炳添一战打破了三个纪录:

首先,新中国从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现在37年的历史上,首次有中国男性运动员打进到100米决赛的赛场,绝无仅有,这个意义不亚于当年刘翔闯进奥运会决赛并且夺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奥运会上,曾经有一位日本运动员打进到奥运会男子100米的决赛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个时候是用手计时的时代,跟电子技术时代差的还比较多。

第三,亚洲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也就是第2届奥运会上,到现在121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亚洲运动员以100米半决赛第1名的身份进入到世界最顶级的百米飞人大战的决赛。

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荣耀,属于伟大的中国,也属于亚洲。年过30的苏炳添,靠着顽强的自律,靠着超强的意志品质,成功的打进到了100米的决赛当中,为全亚洲人长脸。就连中国田径名将刘翔在微博上也发文祝贺苏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决赛时,苏炳添强调,半决赛就是自己的决赛:“对我来说,能够进入决赛就算完成任务。如果能够突破10秒大关,进决赛应该没问题。”

看了比赛,真是激动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简直是一战封神!正像刘翔所赞扬的那样,这是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这也是亚洲奇迹和亚洲速度!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赛场,苏炳添的脑海里都只有一件事:竭尽全力跑出“中国速度”,为祖国添彩!能打破亚洲纪录,打破黄种人的极限,站在东京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所有的梦想都在这一瞬间变成了现实!

把半决赛当成决赛。是啊,人生路上关键的每一步都需要这种精神,我要向苏炳添学习,他是我最崇拜的奥运英雄。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5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同志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作为同龄人,她的不幸遇难让人深感惋惜和不舍,但她的事迹却让我们身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心中更加力量百倍。同时她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这代共产党人树立了楷模标杆。和黄文秀同志一样在新疆南疆和田地区有太多的像她一样奋战在一线的青年干部,他们抛家不业,默默无闻的奉献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上,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帮助群众致富,用真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用坚守诠释80年代青年党员干部的初心改。

黄文秀同志的遇难使得她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没有完成她当时的诺言,“不获全胜,永不收兵”。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从此再也没有黄文秀书记,但是她的缺席却在人民的心中却永远的多了一名人民的好干部,在同志们的心里多了一个榜样标杆。她的缺席让更多当下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更加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6

感觉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并没有以往那样的让人感动,但是仍有很多让我印象很深刻。

其中义薄云天的一位军人刘俊贵,只因风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为班长在天山守墓不知道多少个三年。还有格桑花开的最美乡村教师,一名西玛拉雅山下的园丁。她在一米多宽的山路并且泥泞不堪,下面就是悬崖的情况下,每天护送孩子回家,坚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间,与危险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亲,在自己患有癌症的情况下,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们将来的生活,将来的学费。病压垮了她的身体却没有摧毁她的母爱,她用她仅存的生命日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图刺绣,为的只是自己死后,孩子以后困难了可以买些钱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后会有她这般坚持与付出嘛。

还有一位龚全珍老人,当时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么来头。现在知道了,原来是一名将军夫人,放弃高官厚禄跟着将军当农民,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坚贞,将军离世了却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桥,良田。老阿姨继夫继续把温情留给乡村百姓。她说,日子虽清苦但是心里快乐,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诚意对大家付出,大家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也会牢牢的记住这些话。

今天的整个评选让我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学会坚持,学会爱人,懂得感恩,做一个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人。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7

1956年,朱彦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东省张家泉村。回到家乡后,他还遇到了好女人陈希永,两人结为了夫妻,相伴一生。结婚后,朱彦夫也没有让妻子照顾他,他坚持自己练习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

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在生活上他已经不用别人照料,能够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了。他又把眼光看向了村里乡亲们贫困的生活,他决心要让村里的生活变样,家家户户都能够过上好日子。

说做就做,“扶贫先扶志”,要过好日子先要有知识,于是他白天自己先去学,到了晚上再回来教给乡亲们。后来还带领着乡亲们办起了企业。他一心为了乡亲们好,乡亲们自然也看在眼里。1957年,村里一致推荐让24岁的朱彦夫担任村支部书记。

起先,朱彦夫也犹豫,当了村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就重了,自己一个残疾能当好吗?最终他还是接下了这副重担,他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只要活着就能发光,就能改变他身边的环境。”为了尽快改变村里的样貌,他每天拄着拐杖,拖着17斤重的假肢走遍了山里的坑坑沟沟,去勘察地形,走访了家家户户,去调查民情,掌握着第一手资料。

在张泉村支部书记这个职位上,朱彦夫一做就做了25年,在他的带领下,很多荒山变成了青山果园,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实现了他自己许下的愿望。

退休后朱彦夫,始终也忘不了在朝鲜战场上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他决心要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50多岁的他重新开始学写字,不知道练了多少遍,他终于学会了写字,他把笔牢牢地扎在断臂上,依靠断臂的力量写字。

结语:凭着惊人的毅力,他写坏了500多根笔,历时7年终于完成了书稿《极限人生》。完成这部书稿时,他泪流满面,跪在地上说:“战友们,你们可以安息了。”2014年,朱彦夫被授予“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后又被授予“人民楷模”的称号。朱彦夫不愧这两个称号,当之无愧为人民的楷模!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7篇相关文章:

新时代中国青年心得7篇

中国》演讲稿精选7篇

来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通用5篇

院感年度及月工作计划5篇

感动演讲稿通用8篇

建设美丽中国的心得7篇

2023年审计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6篇

中国侨演讲稿推荐7篇

社区防疫工作者事迹6篇

感动演讲稿推荐5篇

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