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的感动人物事迹材料6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需要注意用词恰当,事迹材料是可以作为宣传典型,让别人了解这段光辉历史,笔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悌的感动人物事迹材料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悌的感动人物事迹材料6篇

悌的感动人物事迹材料篇1

今天晚上,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观看了《20_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节目介绍了十大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其中最使我感动的有两位人物。

第一位让我感动万分的是已年过九旬的胡佩兰奶奶。她是一位妇科保健医生,今年已经98岁高龄,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身上常年绑着钢板。即使是这种身体状况,她还是坚持每天上班,并亲自为病人做检查。当她的学生说:“您休息一会吧,让我来。”胡佩兰奶奶却毅然拒绝了,因为她的心里始终牵挂着病人呢!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她为病人开的药很少超过一百元。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感动中国栏目这样评价她,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20_年1月22日凌晨5时30分,为病人操劳了一辈子的胡佩兰奶奶离开了这个世界,弥留之际她留下了最后一句话:“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奶奶的故事,让我潸然泪下,感慨万分,刘盛兰爷爷的故事却让我感到一个普通人的力量。他是一位普通村民,73岁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自己的助学行动,这是老人的初衷,但最终的捐助规模远远超出了他的想像。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感动中国栏目这样评价他:烛残年风,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他用自己的大爱给世人讲述着崇仁厚德!

他们的故事,感动着你我,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睛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悌的感动人物事迹材料篇2

中国地大物博,能人辈出。2013年,有一个叫张培萌的青年打破了苏炳添的记录,并且还是大幅度打破。张培萌不仅短时间内连续跑出两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还在全运会上10秒08的成绩打败了苏炳添。张培萌在世锦赛上跑出的男子10秒的亚洲黄种人最佳成绩,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成绩。苏炳添感受到了同时代的天才选手的速度。

但是苏炳添没有就此消极,反而把良性的竞争当成了一种更好的促进。终于苏炳添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比赛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这个成绩打破了10秒00的全国纪录,并且也在正常风速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2016年,苏炳添再次征战里约奥运。在里约奥运会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

成为中国飞人,甚至亚洲飞人好几年后,苏炳添终于拿到个人的第一块大赛金牌。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他跑出9.92秒。9.92秒,不是他个人最好成绩,他曾创造过9.91秒的亚洲纪录,也曾在顺风2.24m/s的风速下,跑出9.90秒。

这足够让人兴奋了。日本网友也很兴奋,即便他们本国选手山县亮太仅仅获得了第三名,他们还是赞叹道,“太强了,日本运动员估计要等100年才能赶超中国选手。”还有人说,“中国体育除了足球,其他都很强,男子百米都可以与世界一流选手较量。”

看到这样的夸奖,我们固然很自豪,但仔细思考苏炳添的故事,这其实是一种科学的胜利。现代体育,已经不讲究大力蛮干,讲究的是技巧,是科学。苏炳添的励志故事、鸡汤故事背后,其实是一个科学的故事。

比赛前,苏炳添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小皮尺,他在认真测量起步器与跑道之间的距离。过去一年,他一直携带着这个尺子,有一次去马德里比赛差点丢了,他请裁判帮他一起找,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回来。

苏炳添是处女座,他的形式风格也很处女座。7点起床,23点睡觉,中午午休一个小时,每天训练结束写日记。他对训练有强迫症,仰卧起坐、蹲起,要求100个就是100个,少一个都不行。每日训练后,坚持水疗和按摩,不管开心或不开心都不会更改训练强度,10多年来一直如此。有次和乔丹一起参加耐克的活动,活动开始前,他还到酒店健身房,练了会儿慢跑。

他很了解自己的身体,也很爱护它。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吃任何不利于肌肉生长的食品。他不追求大运动量的训练,从来没让自己练吐过。每次去体育馆带上一名队医,帮他做训练间隙的身体恢复,他明白自己身体的惯性,并由此安排训练计划。“赛前一个月达到训练量的顶峰,然后逐渐下降,到赛前第十二天达到最低,然后再慢慢向上,让身体在比赛时达到它的最佳状态”。

为了跑得更快,他还换过起跑脚。20xx到20xx年,他在欧洲参加了十几场比赛,成绩却很糟糕。他意识到自己跑步节奏有问题,“我前面60米太快了”,他在想怎么让这个快拉长到一百米,让这个速度更加地有节奏。他想到了换起跑脚。

换起跑脚很难。百米短跑更多靠的是身体记忆,要改变这套记忆,等于打破一切,从头开始。刚开始练习时,蹬起跑器完全使不上力,和外国女选手一起训练,也能比人家慢了一两米。他请了专业教练,美国著名跳跃教练、也是中国队的外教兰迪。当他终于跑进10秒大关,跑出9.99秒后,为了稳定这种感觉,他会每晚睡前会反复回想奔跑的全程,将感觉在记忆中固定下来。

科学训练、科学休息、科学地利用自己的优势、科学地打破极限,这就是苏炳添。苏炳添的个人故事,纵然是一碗典型的励志鸡汤。他拥有鸡汤里的所有元素:小镇青年、半道出家、不完美的身材、不占优势的人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无人能及的高度。但熬成这些鸡汤的,是围绕他的一系列的科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悌的感动人物事迹材料篇3

展示“伤疤”,激励学生相信梦想

2008年,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举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流传广泛的动人故事。

从1998年到2008年,从10岁到20岁,从初中到大学,从贵州望谟到山东临沂……10年时间,刘秀祥一边艰难求学,一边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

而支撑他从苦难中一步步“熬”出来的力量,是“梦想”。

“母亲就是我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把母亲的病治好。”刘秀祥说,一定要相信梦想。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他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委屈咬牙挨过去。

其实,从内心深处,青少年时代是刘秀祥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家庭一贫如洗,年幼的刘秀祥肩负起整个家的重担。他的中学、大学时光,都担负着照顾母亲的责任。

“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出来给别人看。”刘秀祥说。

可是,每次演讲他都会说到自己的经历,以激励他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转变思想,让他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演讲让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萧雅迪是刘秀祥的学生,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

“无论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对,要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刘秀祥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都写在他那张朴实的脸上,更浓缩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课里。

悌的感动人物事迹材料篇4

为了实现教乡亲们学文化的目标,朱彦夫腾出自家的一间堂屋,用母亲做寿材的木板做成书架,买了200多本书,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图书室。随后,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张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里常常要艰难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给村民上课。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来都费劲,没手没脚的朱彦夫不知在夜间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彦夫被全村的8名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开始带领张家泉村的村民们砌石垒堰、改天换地,在山坡上开出了80多亩“大寨田”,治理了3条大山沟,为村里新增200多亩良田。

1960年开始,朱彦夫带着乡亲们翻山越岭打了9口水井,并在村里打了3口用于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绘制图纸,带领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长的灌溉渠。同时,又成立了村林业队,建起40亩苹果园、10万株的花椒园、2万株的桑树园。如今的村民,单是果树每年就能收入几万元,生活富足,原来贫穷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范村。

1982年,一场大病之后,他与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朱彦夫自知年事已高,体力不支,主动辞去干了2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英雄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开始了另一场战斗。

他让儿女买来笔墨纸张、参考书,说:“我是二十六军的战士,我要替连指导员完成他的遗愿,把战斗经历写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是怎样和敌人殊死搏斗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可以想象,朱彦夫写书有多大困难。残疾的身体让他吃尽了苦头:他用嘴衔笔、双臂抱笔、单臂绑笔,三种方法交替使用。写不了几个字,眼睛就疼得难受。他每天只能写几百个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纸上。

另一个拦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为了写成这本书,他舔烂了4本字典。由于日夜煎熬,他的视力持续下降,原来的伤口发炎,心脏病加重。不论医生怎么劝、家人怎么拦,他始终笔耕不辍。

熬过了严冬,熬过了酷暑,经过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彦夫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发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人们说朱彦夫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而迟浩田将军则说,朱彦夫就是活着的“钢铁战士”!

?极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全国各地纷纷邀请他去作报告,在淄博市的一场报告会上,朱彦夫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当场晕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治疗后,虽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却从此瘫痪,没了知觉。英雄永远是英雄,他硬是撑着病体,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朱彦夫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用钢铁般的意志书写了自己的“极限人生”。20__年12月12日,朱彦夫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书记的亲切接见,朱彦夫说,这种荣耀和幸福,他终生难忘!

悌的感动人物事迹材料篇5

1998年1月5日,从全军数千名优秀飞行员中选拔出的首批14名航天员进驻航天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这一天,从此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此后的20年,航天员大队圆满完成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出舱、交会对接、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先后有11名航天员被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刘伯明就是其中光荣的一员。

20__年的秋天,神舟七号以天马行空的优美姿态在太空绘就了当年最美的中国画面,刘伯明与翟志刚、景海鹏三位航天员经过了68个小时多的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后,将这一壮举留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记忆里。

在入选航天大队之前,刘伯明和另两位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一样都曾经是飞行员,对于航天事业的热爱,促使他报名并经过严格的选拔,进入了航天大队。十几年来,在航天大队里,他经历了严格的训练,做好了随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出征太空的准备。在这一次的神七载人航天任务中,他终于梦想成真,实现了自己作为航天员的最高理想,并为祖国和人民带来了成功太空漫步的捷报!

航天英雄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他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小时候,家里很穷,刘伯明很懂事。假期里,他上山放猪。在依安一中读书时,学校离家有20多里地,别的同学都住校,但懂事的刘伯明为了省住宿费和餐费,每天骑自行车

往返40多里路,也因此要比别的孩子早起两三个钟头。为赚学费,刘伯明暑假到附近砖厂做力工。冬天的依安特别冷,即使不下雪,刘伯明骑到学校时也是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了白霜,衣服都是湿的,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雪人”。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父亲刘志生说,虽然每天骑车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刘伯明高中3年从未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过。高中3年,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从高中时代的一篇英文课外资料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这个词。“‘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读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这句话,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确是全人类的事业。”刘伯明事后表示。

悌的感动人物事迹材料篇6

一、张定宇: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的人民英雄

事迹: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他说:“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

颁奖词: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

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

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

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

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

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

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张定宇

二、陈陆:誓言“守好庐江”浪尖上逆行的他用生命兑现承

事迹:

2020年夏,安徽庐江县遇洪灾,陈陆带领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转移群众2665人。营救过程中,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牺牲。“放心,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的承诺,也是他用生命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颁奖词:

最先出发、最快抵达

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

欠身体一台手术

欠妻子一个告别

欠父母一次团圆

洪水汹涌

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

大雨过后

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陈陆

三、张桂梅: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她说“学生比我幸福就足够了”

事迹:

建校12年,云南丽江华坪女高1000多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佳绩频出之时,校长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说:“听到学生们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值了。”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颁奖词:

烂漫的山花中

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

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

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惧碾作尘

无意苦争春

以怒放的生命

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

雪中的梅

——《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张桂梅

四、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开办1元“抗癌厨房”18年不打烊,这对夫妻温暖烟火人间

事迹:

从肿瘤医院旁小巷里的油条摊位到炒1个菜收1元的“抗癌厨房”,18年来,万佐成和熊庚香与癌症病人相伴,用爱心守护他们。这对夫妻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让病人吃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

颁奖词:

微弱的灯

照亮寒夜的路人

火红的'灶

氤氲出亲情的味道

这陋巷中的厨房

烹煮焦虑和苦涩

端出温暖和芬芳

惯看了悲欢离合

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万佐成、熊庚香

五、王海:抗美援朝一等功臣

事迹:

抗美援朝时,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20_年8月2日,王海逝世,享年95岁。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飞得更高,英雄的丰功伟绩值得铭记!

颁奖词:

在朝阳下俯冲

迎着西风开火

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

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

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

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

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王海

六、汪勇:守护战疫医护人员,以凡人之力书写传奇

事迹:

2020年除夕,武汉快递员汪勇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送护士回家。1月25日到4月8日,他每天只睡4小时:一个人能力有限,就发动朋友圈,解决医护人员出行;为让医护随时吃上免费热饭,他又多方联络解决需求……以凡人之力,书写传奇。

颁奖词:

没有人能百毒不侵

热血可以融化恐惧

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

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

八方统筹百般服务

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汪勇

七、谢军:用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事迹:

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55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北斗三号卫星研制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新纪录!把时间无限细分,让速度不断压缩!

颁奖词:

滴答、滴答

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

你的夜晚更长

你的星星更多

你把时间无限细分

你让速度不断压缩

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

当第五十五颗吉星升上太空

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

——《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谢军

八、叶嘉莹:希望为不懂诗的人开一扇窗

事迹:

上世纪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嘉莹,愿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如今,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桃李天下,传承一家,致敬大师!

颁奖词: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

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

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

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叶嘉莹

九、毛相林:向绝壁要天路的当代愚公

事迹:

坚守偏远山村43年,毛相林苦干实干,带领重庆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用7年铺就8公里的“绝壁天路”,带大家走上致富路。如今,六十多岁的毛相林仍闲不下来,对村子的未来,他还有更大的梦想!

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

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

不信天,不认命

你这硬实的汉子

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

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毛相林

十、国测一大队:用汗水和生命丈量祖国大地

事迹:

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67年来,国测一大队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水汗水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

颁奖词:

六十多年了

悌的感动人物事迹材料6篇相关文章:

感动演讲稿推荐5篇

疫情期间先进个人事迹5篇

两弹一星感人事迹8篇

煤矿先进事迹7篇

感动演讲稿优秀7篇

疫情期间先进个人事迹8篇

煤矿先进事迹8篇

最美教师事迹演讲稿5篇

爱岗敬业个人事迹范文7篇

安全检查工作的汇报材料6篇

悌的感动人物事迹材料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