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数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学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教学计划对老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的作用,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九上数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九上数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

九上数学教学计划篇1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4)、(7)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习惯还不规范,导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

九上数学教学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推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既要教会学生做人,又要努力提高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重视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定进步。

二、学情分析

分析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发现试题难易适中,优生多(24人),后进生也不少(5人)。优生率达50%,及格格率达到88%。两极分化明显,后进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帮助。分析学生的试卷后我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解答综合性试题题时仍缺乏灵活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分析问题不仔细,也不全面。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相关的运算;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

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3、探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及梯形、等腰梯形性质与判定;

4、会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总体信息。

过程方法目标:

1、 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2、 建立函数建模的思维方式;

3、 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与内涵;

4、 提高几何说理能力及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经验,增加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2. 本学期奋斗目标:优秀率:55%;合格率:92%;差生率:低于2%。

四、教材分析

第十六章分式:

1、本章主要学习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本点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

3、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1、本章主要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学习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逐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建立反比例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模式。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本章主要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会利用三边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3、教学难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理解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

1、本章主要探究两类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关的性质与判定。

2、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梯形及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3、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本章主要学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所反映出的数据的本质。

2、教学重点:求平均数、中位数与方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表达的含义;区别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教学难点:求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根据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对数据作出比较准确的描述。

五、教学措施

1、充分作好课前准备:钻研教材,编写详尽教案,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深入分析思维模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剖析透彻。

2、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讲究精讲精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学生智慧,及时、灵敏捕捉课堂学生反馈信息,因势利导,举一反三,做到触类旁通。

3、加强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每一堂课的成败得失,深入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改进教法,在教案上批注改进意见,讲求教法个性化,追求更好。

4、加强学生的课后辅导:耐心辅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增大优生的负荷,做到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

5、切实做好单元测试与分析:每一单元测试后立即进行试卷分析,根据试卷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九上数学教学计划篇3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本班共有39人,两级分化较严重。总体上看,优生不够尖,后进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懒惰,而且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材分析与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同样要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因此,实验教材的编排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4)不再出现文字叙述式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5)调整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问题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7、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8、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2周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3周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45周

第四单元:比 68周

第五单元:圆 911周

第六单元:百分数 1215周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16周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17周

第九单元:总复习 18

九上数学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教研工作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打造学科特色,搞好团队文化建设;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创设活动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扶手,以教学常规为规范,探讨与研究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落实常州市数学教学建议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加以运用,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使我校数学学科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1.参加区教学观摩活动。

2.参加第__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的第一试、第二试。

3.搞好毕业班的复习教学研究工作

4.抓教学常规学习,促青年老师成长

5.继续修正和实施学科指导意见,切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搞好学科组建设,努力提高学科的师资水平。

6.以教育科学研究为龙头,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7.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创建浓郁的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理论研究水平。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加强教学工作流程管理

1.学期初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常规,指导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

2.抓好《数学课程标准》的贯彻和落实。组织教师通读《标准》明确其要点和主要精神,关注教学动向。

3.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方法、设计教案等环节,不上无准备的课,充分发挥学科的集体作用,加强集体备课,要有公平竞争,相互取长补短,友好合作的精神。

4.我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加强对上课这一环节的指导和督促,逐渐形成星辰独特的数学教学模式。

5.强化作业管理,一个年级要统一作业,对于作业要精心设计。

(二)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

1.创造和珍惜一切向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了国内外教育教学信息与动态,进一步更新观念,。

2.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学杂志关于数学教学改革的相应文章,互相推荐使本学科组的教师逐渐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化。

3.组织发动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并积极向各种报刊杂志投稿,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沙龙”和“园丁”活动。

4.为了推陈出新,我们坚持从学科实际情况出发,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本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原则慎重选立新课题。上学期在蒋晓燕老师的带动下,确立了“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本学期我们将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课题研究。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备课组计划 七年级:汤国平;八年级:蒋晓燕;九年级:刘鸿英

2.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3.学完第一章后全年级统一测试

4.集中汇总各班学习情况

5.九年级新课结束

三月份

1.第一次调研考试命题七年级:汤国平;八年级:蒋晓燕;九年级:刘鸿英

2.调研考试后分析总结

3.第一次校本研究,上课人:周丽华

4.准备3月19日的第__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的第一试

5.九年级新课结束考试,制订并执行第一轮中考总复习计划

四月份

1.认真复习,挑战期中考试

2.期中总结

3.准备4月16日的第__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的第二试

4.九年级参加片的数学复习教学研究活动,研究常州市中考会议精神,研讨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五月份

1.第二次数学调研考试命题七年级:陈新刚;八年级:顾逸

2.第二次数学调研考试分析总结

3.课题研究第二次活动

4.九年级第一轮中考总复习结束,迎接第一次模考,总结模考的得与失,制订并执行第二轮中考总复习计划

六月份

1.扎实有序地搞好期末复习,力争期末考试出成绩

2.进行期末考试

3.期末总结

4.九年级迎战中考,力争第??

九上数学教学计划篇5

一、学生基本情况

高三1班共有学生66人,176班共有学生60人。学生基本属于知识型,相当多的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习习惯不太好,两班学习数学的气氛不太浓,学习不够刻苦,各班都有少数尖子生,但是每个班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差生面特别广,很多学生从基础知识到学习能力都有待培养,辅差任务非常重,目前形势非常严峻。

二、高考要求

1、高考对数学的考查以知识为载体,着重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重点考查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高考数学实体的设计是以考查数学思想为主线,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试题。

3、高考试题注重区分度,同一试题,大多没有繁杂的运算,且解法较多,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

4、注重应用题的考查,文科试题应用有3道题,共28分。

5、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考查。

三、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模式为:

基础练习→典型例题→作业→课后检查

(1)基础练习:一般5道题,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过关,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完。

(2)典型例题:一般4道题,例1为基础题,要直接运用课前练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由学生上台演练。例2思路要广,让有生能想到多种方法,让中等生能想到1—2种方法,让中下生让能想到1种方法。例3题目要新,能转化为前面的典型类型求解。例4为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本节课的基础问题,典型问题及下一节课的预习题。

(4)课后检查;重点检查改错本及复习资料上的作业。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每月过关练习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通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培养尖子学生。

6、加强文科数学教学辅导的力度,坚持每周有针对性地集体辅导一次,建议学校文科数学每周多开一节课(即每周7节)。

九上数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相关文章:

五上英语教学工作计划通用5篇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通用5篇

五年级全学期教学计划通用5篇

九上语文教师工作计划优质7篇

一年级教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

八年级语文组教学计划通用5篇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通用5篇

数学下六年级教学计划通用5篇

九上语文教师工作计划优秀8篇

九上数学教学计划通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