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个性化地开展教学,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笔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音乐听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音乐听教案篇1
一、活动名称:柳树姑娘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旋律,能轻柔、有表情的演唱。2、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唱,体验合作的快乐。
3、了解少数民族歌曲独特风格。
三、活动准备:
l、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春天景色,观察柳枝风吹的动态,引导幼儿展开想象。2、根据歌曲设计图谱一幅。(也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谱)
四、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课题
教师:春天来了,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像姑娘的什么呢?你们听一听?(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教师出示图谱,边演示边完整清唱。教师:这张图谱可以帮助我们学唱歌,下面我来唱,你们看我唱到那儿了?教师演唱,提问幼儿。
3、学唱歌曲。
(1)教师指图演唱,让幼儿了解使用图谱的方法。教师:小朋友,这张图谱用美丽的画把歌词给画了出来,这谱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歌词,使我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每一句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2)幼儿跟随教师边指图谱边演唱。
(3)教师提示:
①幼儿注意唱好三拍子的.旋律。(强、弱、弱)②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洗洗干净,多么漂亮”
4、学唱衬词,练习二声部唱。
(1)这次演唱请小朋友唱歌词,每两小节歌词的后两拍教师用“沙沙沙”衬词演唱,从第9小节开始至结束师幼合唱。
(2)幼儿分组轮唱衬词(教师参与),练习二声部唱。
5、教师可鼓励幼儿创编动作有表情地边唱边表演。
五、活动反思:
?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歌曲。歌词简练,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因此这首歌曲深受幼儿的喜欢。
幼儿园音乐听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学唱歌曲《建筑之歌》的基础上,尝试用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建造房屋的情景,激发幼儿学做小小建筑师的愿望。
2、在“大家一起造房子”的游戏中,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培养相互合作创编奏乐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乐器若干、中音琴、木琴、音乐《加油干》。
活动过程:
一、卡侬游戏:小小建筑师 师:上个星期我们逛街,看见有很多房屋都围了起来,为什么呢? 幼:建筑工人叔叔要把房子整修一下,让房子变得更牢固。 师:工人叔叔请小朋友学做小小建筑师。
(1)请幼儿编一句节奏语。
(2)幼儿集体用此句节奏语玩卡侬游戏:从两组到六组。
二、复习歌曲《建筑之歌》
1、集体演唱歌曲一遍。 师:我们能帮建筑工人叔叔什么忙呢?让我们用歌声来唱一唱,学做小小建筑师。
2、重点指导。 铲土:嘴唇放松,把土铲起来不要洒了。 轰隆隆:注意换口气,别累坏了。
3、幼儿集体演唱歌曲第二遍。
4、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
三、乐器游戏“建筑回旋曲”
1、集体演唱《大家一起造房子》。 师:造房子的时候,又要搬砖头,又要搅拌水泥,要用很多力气。我们一起来做啦啦队,为小小建筑师加油鼓劲。
2、教师引导幼儿边做节奏动作,边演唱歌曲。
3、请一名幼儿用木琴伴奏,教师插奏,其他幼儿边唱歌边做节奏动作。
4、教师引导幼儿分组用乐器表现建造房子时的场景。 (例如:让幼儿分组讨论,在建造房子时会有哪些声音?选用什么乐器?运用什么节奏?并让他们尝试操作。)
5、集体表现:建筑回旋曲。 听着《建筑之歌》的歌曲,敲击小乐器。
幼儿园音乐听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体验歌曲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初步尝试用连贯、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图谱提示理解记忆歌词,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
2.图谱一幅,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练声:向风儿问好]
“美丽的春天来了,风儿轻轻地吹着,小朋友,让我们来向风儿问个好吧。”
2.引导幼儿倾听、感受歌曲。
(1)完整欣赏音乐。
“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猜一猜,风儿在唱些什么?”
“它会唱些春天的哪些变化?”
“风儿唱的这首歌曲《小篱笆》真好听,让老师也来为你们唱一唱。”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听到了什么?”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歌里还唱了些什么?”[请幼儿用歌词来回答。]
3.看图谱学说歌词。
(1)出示不完整图谱一张。
“图谱上有什么?”
“每一张小图片代表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词?”[幼儿学说]
“这张图谱完整吗?“
(2)教师边指图谱边演唱,请幼儿填补图谱。
出示小图片四张,将幼儿分成四组,每一组负责一张图片,将它填在图谱上相应的地方,并说出相应的歌词。
(3)有节奏的集体朗诵歌词。
4.幼儿学唱歌曲。
(1)轻声学唱。
(2)好听的声音学唱。
(3)学习不同风格的演唱。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微风吹进小篱笆给人的感觉很连贯、很优美,当小篱笆上的积雪融化成小水滴往下滴时,应该怎么唱呢?”
[个别幼儿学唱,集体学唱一遍。]
(4)个别幼儿做小指挥带领大家演唱。
(5)集体表演唱。
5.延伸活动。
“春风除了给小篱笆的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还会给我们的周围带来什么变化?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把它们也编到这首歌曲里来,一定也很好听的。”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活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算是一首难度较高的曲目了,歌曲中的转音较多,幼儿在演唱时较难掌握,歌词的理解较易,因此,怎样让这首歌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是本次活动需要攻克的重点。在组织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引导幼儿观察了位于教室内装饰画上的“小篱笆”。让幼儿直观感知这一事物,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情感。紧接着,在歌词教授的环节,我带领幼儿一句一句的朗读歌词,结合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一句句优美的歌词记熟在他们心间,在幼儿的跟读中,为幼儿添上生动的意境,因此,在接下来的旋律欣赏中,幼儿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让活动顺利完成。在这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导入法,直观法,讨论法和视听法,虽然本次活动幼儿积极参与,但我认为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还可以更加充分,或者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及时延伸,整合入美术活动,请幼儿根据歌词绘画出围绕在自己家门口的小篱笆。
幼儿园音乐听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用歌曲和面部表情歌曲的情绪,初步感受和表现歌曲中的切音节奏。
2、迁移生活中的经验,仿编歌词。
3、知道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了解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式。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表情歌》。
活动过程:
1、幼儿与教师玩表情游戏。
教师出事两张表情图片,观察后说出各种表情的名称。
教师:大家看看,这个小朋友怎么拉?
教师任意说出一种表情的名称并做出相应的图片,要求幼儿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2、幼儿学唱《表情歌》。
教师出示“高兴”的脸谱,同时用慢速度范唱歌曲。
教师:请大家听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学唱《表情歌》。在间奏处,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中节奏的暗示拍出x x | x xx|的'节奏。
3、幼儿看图仿编歌词演唱。
教师出示“难过”的脸谱,引导幼儿仿编歌词。如“我难过,我难过,我就轻轻哭”等。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唱新编的歌词。
4、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
引导幼儿讨论,知道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了解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式。
教师:小朋友,说说你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你有没有遇到难过的事情?如果感到难过你会怎么样做?
幼儿园音乐听教案篇5
教材分析:
?顽皮的杜鹃》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册第2课的表演唱歌曲。这是一首曲调优美,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5 3 ”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并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歌曲增添了几分诙谐与风趣。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在青山翠谷间回荡不息。
教学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在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5、6、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3、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教学难点:
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方法:
对比法情境法游戏法等
教学准备:
钢琴;剪辑的音乐;杜鹃的头饰、图片;
教学流程:
一、猜杜鹃——
二、听杜鹃——
三、唱杜鹃——
四、找杜鹃——
一、猜杜鹃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动物朋友,它的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听下面几首世界名曲,猜一猜它到底是谁?
播放:1斯特劳斯的《杜鹃圆舞曲》片段
师:有没有同学听出来?
师:继续听第二首乐曲,这可是它的圆舞曲。
2、圣、桑的《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
生:杜鹃鸟,布谷鸟
师:杜鹃鸟就是布谷鸟
刚才两首曲子分别是《杜鹃圆舞曲》、《森林深处的杜鹃》。
(设计意图:
1、以娱乐节目的方式导入,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很安静地去聆听,很积极地想象音乐,去感受音乐,不只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2、三首乐曲一首比一首形象鲜明,聆听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分析,不断肯定自我判断的过程。)
二、听杜鹃——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和《顽皮的杜鹃》,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一)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师:哪首乐曲中杜鹃的叫声最容易听出来?
生:《森林深处的杜鹃》
2、感受音乐形象:
师:杜鹃藏在哪里?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藏在森林里,可怕的地方,幽静的地方??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孤独的,自由的,害怕的?
(操作要领:放飞学生的思维,不用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都给于充分的鼓励)
师:请同学们听到杜鹃叫声的地方举起手表示。
3、听辨演奏乐器:
听辨钢琴、小提琴、单簧管的音色,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色。
师:杜鹃的声音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单簧管)在书上完成练习。
师:森林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这是一片怎么样的森林?
(二)欣赏《顽皮的杜鹃》
1、小杜娟飞出了森林到了我们身边,你听它的心情怎么样?(聆听《顽皮的杜鹃》伴奏)
生:很快乐,轻松??
师:和森林中的杜鹃相比怎么样?
让学生从情绪,速度等各个方面自由讨论,感受到音乐要素不同,音乐形象就不同。
2、师:你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吗?它是怎么样叫的?叫了几声?师生一起听着伴奏音乐数一数。(一共6声,最后一声连着叫两次。)
设计意图:
1、带着要求聆听,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
2、为下面的游戏做准备。)
3、给每句琴声的句末填唱杜鹃的叫声:“咕咕”。
4、要求:“咕咕”要唱出欢快之情。眉毛抬起来,眼带微笑。(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
1、学生以参与的形式听音乐,会更有趣,对旋律的`记忆会深刻。
2、在情境中玩玩,动动,唱唱,既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完成了发声练习。)
三、唱杜鹃
(一)范唱导入出示课件,歌名。
师:这只杜鹃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想知道吗?请听老师来唱一唱。师范唱《顽皮的杜鹃》。
问:杜鹃和我在干什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
生:在捉迷藏,这是一只顽皮的,可爱的,贪玩的,机灵的??杜鹃。
(二)学习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提问:小杜鹃都飞到了什么地方了?
2、学生轻声唱全曲,要求“咕咕”的地方要唱得不只欢快还要机灵,顽皮,加上跳音记号。
3、注意学生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节拍感等细微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师:我们用歌声捉迷藏,我唱你停,我停你唱,注意旋律之间有没有联系。
学生唱歌词,课件唱“咕咕”。介绍顿音记号的唱法。
4、男女生接唱。
男生唱歌词,女生唱“咕咕”加上动作。
(设计意图:
1、学生觉得以捉迷藏的方式来唱很新鲜,有趣,于是枯燥的唱谱也变得好玩的了。
2、本首乐曲的旋律多处重复,适合接唱,而且难点前面部分已经解决,所以学生唱谱子不难而且有趣。)
(三)弱起处理师:
(四)歌曲处理
1、处理歌曲的前奏。
2、处理歌曲的结尾
师:杜鹃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应该怎么唱?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渐慢,渐弱。并用歌声来表现。
3、处理歌声,并简单了解奥地利
师:你们知道这杜鹃来自哪里吗?(这是奥地利童谣)你们知道奥地利杜鹃的歌声有什么特点吗?
师:奥地利不只环境优美,还是音乐之乡,那里有着许许多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比如:莫扎特,舒伯特等等。那里的孩子歌声也特别美,童声合唱还是他们国家的国宝呢。
奥地利的杜鹃在这样的陶冶下,歌声也特别清脆动听。让我们做出最端正的唱歌姿势,拿出最美的歌声,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
1、通过对比,轻松地理解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2、在处理歌声时讲讲奥地利的音乐,旨在让学生简单了解这样一个音乐国家,并激发他们用最美的歌声演唱。)
四、找杜鹃
1、师:等一会儿,顽皮的杜鹃就要变成6个小朋友藏在不同的地方,请你们竖起耳朵听一听,找一找。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来美美地感受一下这首歌曲。
2、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老师把1——6六个号码偷偷交给6个坐在位置上的学生,并告诉他们:号码代表他们要唱第几个“咕咕”。
3、师介绍游戏规则:a唱到“咕咕”时要停下来,仔细听听是谁在唱,把他找出来,看看谁的耳朵最灵。b找第二只、第三只??杜鹃时,都要从头开始唱。c请能正确听出来的同学把杜鹃的头饰交给唱“咕咕”的同学。
4、开始游戏:
情况反馈:刚开始同学们不知道去控制声音,不知道去聆听,经过失败之后他们就很聪明地明白了要轻声唱,并要集中注意力,安静。有个别学生忘了游戏规则或故意捣乱,唱到“咕咕”没有停下来而导致全班同学都找不到声源,受到了同学的舆论压力,再次练习时就特别认真,特别遵守游戏规则了。
设计意图:
1、训练学生对声音方位的敏感,即听力
2、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
3、让学生用轻声歌唱,并注意聆听
4、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5、符合杜鹃顽皮的性格和学生爱玩,好奇的心理。)
5、请6位戴着头饰的“杜鹃”上台表演唱。
五、出教室
师:让我们跟着这六位顽皮的杜鹃到操场上去捉迷藏吧!(放音乐,出教室)
幼儿园音乐听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