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学习提高,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月亮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月亮教案篇1
目标:
1、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准备:教学挂图、幼儿用书、故事录音。
过程:
1、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播放故事录音片段(蒲公英的哭声)。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是谁在哭啊?”
“蒲公英为什么哭啊?”
2、阅读图书感受内容:
幼儿阅读图书。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谁?”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阅读理解内容:
幼儿自主阅读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你们在图书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谁帮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赏: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讲述故事。
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你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有些什么美丽的景物呢?”
师生共同小结,共同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
建议与提示:
可引导幼儿合作画一幅自己家乡的画,并尝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故事。
活动反思:
1、在初步欣赏故事时,我能抓住主线来提问,让幼儿听完故事后就能记住大概,这一点较好。
2、在引导幼儿认识四大之最时,我直接告诉幼儿是什么,让幼儿来复述从而来巩固故事中的知识点,但幼儿还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长的真正含义,我应该用一些比较的手法来实现这个目标,效果会更好。
3、《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通过让幼儿学习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间的对话,让幼儿体会蒲公英迷路后的伤心,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时,我将幼儿置于故事之中,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蒲公英迷路时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进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
月亮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积累字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4、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了这句名言之后,赞同还是不赞同他的观点?(生回答)
师: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萧伯纳这句名言看似有些矛盾。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
资料助读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二、积累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
解释下列词语: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泯(mǐn):灭,丧失。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难。
厄运(è):不幸的命运。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闲适:清闲安逸。
三、播放flash动画,思考:
1、这则寓言讲了个什么故事?
2、文章情节上出现了哪几次转折?
明确:
1、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2、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四、研读探究
1、用图表来简化一下这个情节(展示课件)。首先是赏月,仿照我的格式,情节怎样发展呢?赏月——得月——还月
2、在得月前后白兔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所见的月亮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找出关键句子和其中的关键词语。
3、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那还不如没有。要懂得选择,学会放弃才能享受生命的乐趣。
4、“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明确: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五、讨论
1、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明确: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内涵。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2、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明确: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3、如果你是白兔,你会向诸神之王请求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吗?为什么?
六、投影《居里夫人的选择》片断
七、结束语
如果某种拥有,带给你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你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那么,请你果断而勇敢地选择快乐,放弃这种拥有。
如果你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某种拥有,更能替他人着想,做到心中有他人的话,你将会拥有更多更宝贵的“财富”。
如果你靠自己的努力、辛勤劳动,创造财富,你会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自豪,获得不断创造“财富”的信心。
板书
赏月——心旷神怡→拥有巨大的财富
得月——患得患失→并过于看重它会产生无穷的得失之患。
还月——慧心未泯
寓意: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那还不如没有。要懂得选择,学会放弃才能享受生命的乐趣。
月亮教案篇3
教案目的:
1、使幼儿知道月亮时圆时缺,引起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
2、学习词:量、衣裳、可惜。
教案准备:
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实物投影仪。
教案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见什么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2、教:月亮姑娘她很爱美,一直都想穿上美丽的衣裳,可是怎么也没办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3、教师讲述《月亮姑娘做衣裳》,边讲边出示图片。
4、在讲完以后,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因为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
5、复述,听完以后讨论:小朋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月亮姑娘穿上美丽的衣裳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
6、活动延伸:可以给小朋友讲一讲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又是什么样子的'。(月亮其实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白天看不见它,因为太阳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才会看见它,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有的时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时圆时缺。)
月亮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 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 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整体感受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张老师一起美美的读了读《走月亮》,这节课我们再一次与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一走月亮。
师: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品词析句,把握文章情感。
师: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为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a、 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
“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
照亮了??照亮了??”
1、师:为什么喜欢这?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觉得我的家乡很好看,很美。
2、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
生:更柔和,更浪漫。
师:好,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同学们,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宁静)板书。
师:好,谁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师:真美,这么美的景色,我起头一起背一背,看是不是记在了心里。
设计意图:本段通过“三读一背”来指导学习,体会月光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家乡美。让孩子初步感知排比句的用法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
b、学生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
1、品读“流着”
师: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生找到第二段。这一段里你觉得哪的景色你最喜欢?
生:我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抱着一个月亮!
师:嗯,真是,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
生: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2、品析“抱”,体味景中带情,情寄予景的写作手法。
师:太美了,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
生:有水塘、还有月亮。(师板书:水塘抱月)
师:每个水塘里还抱着一个月亮,水塘多不多,月亮多不多,有几个小水塘就有几个月亮。多美的景啊,谁来读一读。
师:孩子,老师发现你读“抱”字的时候特别有感情,这个抱字让你感觉到什么?“水塘抱月亮”让你想到了谁?(妈妈)作者看到小水塘和月亮也马上想到了他的妈妈,想到了他和妈妈白天(在溪边洗衣裳,坐小船)谁喜欢这,给我们读读,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美,很快乐)
师:孩子们,看来和妈妈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你有和妈妈在一起特别快乐的事吗?
3、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
师:可是刚刚我们说了,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以后回忆他的妈妈时写的,当时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十几年没有见过他的妈妈,孩子们,如果让你一年不回家,见不到妈妈,你什么感觉?脑子里天天都在(想妈妈)。那对于十多年没有回过家没有见过妈妈的作者来说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那你们再读一读这一段,你看看作者写到这心里还充满了对家乡,对妈妈的(思念、怀念)谁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 这小溪边,小水塘里,花瓣,纸船、其实都运载了妈妈对我的(爱)运载了我对妈妈的(思念)。
4、虽为散文,却带均有韵脚,指导学生读出韵文的味道,便于背诵。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读的时候,我在这一段里还发现一个小秘密,你们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带韵母ang
师:每句话末尾的字读起来感觉像读一首诗歌,朗朗上口,很押韵,不仅写的很美,还很好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把它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朗读,初步感受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到后来感受到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令学生打开文本,嫁接生活,读出不同的感悟,由景美升华至情深。
c、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导学生自学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品景、品情的方法,下面这一段请你自己来学习体味一下月光下的景,月光下的情,试着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边读边想画面,看看你能不能背下来?
师:谁先来?波光粼粼,月光闪闪的溪岸,真美。谁还来读。
师:你感受到什么?生:特好看。
师:谁还想读。
师:月亮妈妈牵着星星宝宝走啊走,你感觉到什么?(妈妈的爱)
师:说的真好,谁能试着背一背(看大屏幕背诵)
生充分背诵。
师总结:嗯~~~~~~我闻得见妈妈的气息,妈妈的气息是什么气息呢?(家的气息,温暖的气息,爱的气息)
师:走月亮,我和阿妈走月亮,不仅走出了月光下的美景,还走出了月光下我和阿妈浓浓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段落的学习、品析、朗读的`目标,做到讲解详略得当,每一段的品味都带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起来更高效,更扎实。
三、拓展、写作训练
师:这篇文章读起来字字皆美,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还被入选了“全球经典美文之一”,有记者采访吴然,问他是否还记得当初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呢?
吴然:把小时候与妈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一口气写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师:看来我们不光要留心生活,热爱生活,还要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师: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先来说一说你和妈妈在一起感觉最温暖,最快乐,最难忘的事,然后写一小段在小本本上。
师:课下作业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摘抄在小本本上,收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采访将作者的写作动机呈现出来,并用写作大家的好习惯影响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课后反思:
今天我所教授的是《走月亮》的第二课时,我确定的第二课时的目标为:
1、 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 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 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为什么要先谈目标的确立,因为这节课的备课过程是一次非常漫长的过程,是不断在磨练自己的过程,因为才从低年级带上来,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不够明确,感觉非常吃力,而这一次的备课彻底帮我明晰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环节。而谈到环节就不得不说每个环节的目标,非常感谢在这次磨课的过程中杨主任和邵老师帮我逐步确立目标,让我意识到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以
月亮教案篇5
14、中班教案《月亮婆婆喜欢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温柔、优美的旋律,学习用连贯和跳跃的方法唱歌。
2.会看懂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3.感受歌曲内容带给我们的快乐。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月亮婆婆头饰。
2.幼儿用书:《月亮婆婆喜欢我》。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教师头戴月亮婆婆头饰,与幼儿共同做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和歌词)1.教师:晚上,天上有什么呀?
2.教师:月亮婆婆会洒下月光,和小朋友玩游戏。现在,我来当月亮婆婆,我们一起来玩“月亮走我也走”的游戏吧!
3.教师:这个好玩的游戏老师还把它变成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
4.教师:好听的儿歌如果能唱出来就更好听了,你们听!(教师清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5.教师:歌曲里的月亮婆婆喜欢谁呀?她是怎么喜欢小朋友的.?
6.教师一边带幼儿学唱前两句歌词,一边带幼儿做与歌词相应的动作。
7.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幼儿欣赏,再一次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歌词内容。
(二)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1.教师带领幼儿随歌曲伴奏唱歌。
教师: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听前奏。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脚印图谱。根据图谱的暗示,选择不同的演唱方法。
教师:小朋友看,图谱上有什么?这些脚印一样吗?代表什么意思?
3.在教师帮助下,个别幼儿指图,集体演唱。
4.学习用连贯和跳跃两种方法学唱歌曲。
5.游戏:月亮走我也走。
(三)幼儿欣赏视频傣族舞。
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月亮婆婆喜欢我》,是一首有着傣族风格的歌曲。傣族人能歌善舞。现在请小朋友欣赏傣族舞。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玩“月亮走我也走”的游戏,即家长跟着音乐的节奏向某个方向走,幼儿向同一个方向走,前后左右都可以,步伐也可以变化。
2.日常渗透:迁移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观察图示、标志的经验,提高幼儿理解、应用图示和标志的能力。在健康活动中,可以带幼儿玩“踩影子”体育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情境教学。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引出了月亮婆婆哄我们睡觉的情景,听音乐旋律摸孩子的头和做哄孩子睡觉的动作提升孩子进入活动的兴趣。我启发孩子们认真听,通过出示字卡,激发幼儿记忆歌词,从而激起他们想学下去的强烈愿望。
月亮教案篇6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准备: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图,月亮变化图。
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3、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4、教师利用教具再次讲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么样变化的?(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5、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听吗?好在哪里?
(2)你有观察过月亮吗?你觉得它像什么?启发幼儿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图画作记录。
月亮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变化的。
2.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活动准备
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语言cd,幼儿学习资源2第1~3页,表现夜晚宁静的背景音乐一首,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1.出示夜晚的图片,听优美宁静的音乐,教师组织幼儿说一说晚上天空中有什么,月亮像什么,引出活动。
2.教师运用挂图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可用以下关键提问进行: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裁缝给月亮姑娘做了几次衣裳?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
(3)月亮姑娘是怎么变的呢?请幼儿操作四幅图进行排序。
3.教师利用四幅图再次讲述故事,幼儿看自己排的顺序是否正确。
4.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描述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5.启发幼儿用故事中的用词形式自己描述一下月亮,加深对比喻手法的理解。
月亮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