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提前写好教案,我们可以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有目的地设计合作学习任务,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上小学美术教案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上小学美术教案篇1
教学分析
?卷纸动物》是小学美术二年级的内容,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基本的卷纸方式制作小动物,并且在愉快的美术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卷纸活动的乐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材中大篇幅展示了卷纸动物范作,让学生在充分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创作的欲望。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从中学会一些基本的卷纸造型方法,同时启发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卷纸造型方法。要改变简单的传授、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与动物的有关知识。
2.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重点:用基本的卷纸方法,设计制作具有立体效果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让动物站立,并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创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讲述人类与动物的生存关系,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出示范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揭示课题:《卷纸动物》。
2.范作欣赏,学习探究。
(1)课件展示:学生作品。设问: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由哪些方法卷成的?
(2)让学生说说“卷纸动物”的形体结构特点及基本形体的卷折方法。
3.小组讨论,启发创新。
(1)分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公鸡”的外形变化与表现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创新。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提示:不管怎样变化,都要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
4.学生练习,体验表现。
参照喜欢的一件范作,尝试卷折一只动物,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演示激趣,创新训练。
(1)教师演示两种基本形体的卷折,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像什么。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卷法表现不同动物的基本形体,进行创新训练。
2.讲解示范,掌握步骤。
(1)提问:怎样制作一只形象丰富的动物呢?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过程(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基本制作步骤(可借助课件演示)。
3.学生练习,表现创新。
(1)明确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喜爱的卷纸动物。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互评互学。
(1)作品展示:在教室(或操场、草地)布置一个动物“王国”。
(2)指导学生互评互学。
上小学美术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彩虹的故事(小学低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的
1. 通过画彩虹,让儿童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感。
2. 了解彩虹的形成,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及观察生活的能力。
3. 通过对彩虹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彩虹的色彩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彩虹产生联想。
课前准备
搜寻彩虹图片;翻查资料或向父母请教: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用具准备
范画、三棱镜、平面镜、水槽、喷水壶
活动内容
活动1:
还阳光以本来颜色
(3分钟)
请四个同学手持三棱镜,使阳光透过三棱镜,把阳光折射成七彩光谱,投在墙上。仔细观察七彩光谱。
指导学生实验,帮助他们调整三棱镜角度,使七彩光谱达到最佳效果。
与自然学科结合,综合探究色的产生,引出课题。
活动2:
制造彩虹
(5分钟)
让全班学生走出教室,制造彩虹:(1)将平面镜斜插入装有水的水槽中,使平面镜和水面形成“三棱镜”折射、反射阳光,制造出新的彩虹;(2)用喷水壶喷出水雾,制造彩虹。让学生仔细观察。
帮助学生调整角度,成功完成实验。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感性认识彩虹,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感,为学生画彩虹做好铺垫。
活动3:
欣赏彩虹图片(2分钟)
交换欣赏学生搜寻带来的彩虹图片,讨论彩虹的成因。
引导学生欣赏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
理性认识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欣赏图片,为学生的联想做好准备。
活动4:
画彩虹(5分钟)
在作业纸上按色彩排列规律画一条彩虹。
指导学生按色彩规律正确排列;指导着色。
练习。让学生掌握彩虹的'色彩排列规律。
活动5:
关于彩虹的联想
(5分钟)
欣赏自己或同桌画的彩虹。讨论后,说说:你画的彩虹形状像什么?比如,像桥、滑梯……你准备在上面添加一个什么故事。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怎样组织画面。
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活动6:
添画故事
(20分钟)
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在自己的彩虹上添画出来。
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练习。
上小学美术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
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 墨水 宣纸
学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 宣纸
课件内容
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
2 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
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
4 肌理图片的欣赏
教学评价
1、在学生回答感受时加以肯定,并对创意好的回答突出表扬,对欠缺的回答进行补充。
2、对学生作业肯定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以改善。优秀作业要给予表扬,并指出优点所在。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一、图片二和图片三)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二:
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展示课件图片四、图片五和图片六)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三:
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七和图片八)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学生回答完后再欣赏课件九和课件十。
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四:
教师请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也很美丽。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活动六:作业设计
学生作业提出要求,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作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上小学美术教案篇4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 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 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 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 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 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三. 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 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
四. 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五. 拓展
1.欣赏: 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 《自行车》c. 《雨伞》d. 《建筑物》 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 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 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 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 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 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 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三. 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 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
四. 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五. 拓展
1.欣赏: 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 《自行车》c. 《雨伞》d. 《建筑物》 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 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
上小学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用水瓶当笔,用水当线条在地上作画,.学习与同学合作,体验绘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水瓶,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学生发言.
3.教师:平时我们用水瓶装水喝,今天我们把水瓶当作笔来画一幅画.
二.看图片,了解水平作画的方法
1.图上的小朋友画了些什么?(房子.小动物等)
2.读课本上的一段话.想一想:
瓶盖上的钻的孔大,出水量多,画出的线条粗;孔小时,用力挤压瓶子或慢速移动,会怎样?
三.学生互相检查准备的作画工具.
四.玩一玩洒水游戏
1.教师带领孩子们到学校操场上作画.
讲明要求:遵守纪律,不影响其他同学作画和学习.
和同学说一说,画的是什么。
邀请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
2.大家同心协力,用清水在篮球场上作一幅大画。
五、教师小结,下课。
上小学美术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