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准备好的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交互性的教案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数字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数字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中表示的含义
2.能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创造性的运用数字。
3.对数字感兴趣,积极关注身边事物。
活动准备:
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衣服鞋子、时钟、日历、图书、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包装袋等)
活动过程:
一、用特殊号码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1.出示火警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一组什么数字?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打了119,谁会来呀?那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火警叔叔会来!
2.出示110、120数字,师: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看看拨打这个号谁又会出现?
师:原来这些数字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探索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播放ppt上的图片)
1.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数字,今天就有许多数字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寻找身边的有数字的东西)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是在什么东西上发现了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请个小朋友上来,把他的发现告诉大家?
衣服鞋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大小)图书上的数字表示什么(页码)钟面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时间)尺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长度、宽度、高度等)
3.猜想老师提供的物品上面的'数字有什么意义。
4.出示生产日期师:你们想想看,这些数字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啊?那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
三、玩游戏抱抱团。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抱抱团,小朋友们都很熟悉了吧,原来数字还能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这么多的快乐。
大班数字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故事探索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卡若干、直尺、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读儿歌《小猴荡秋千》引入
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0”的含义
(一)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提问:
⑴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⑶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⑷出示数卡“0”,引导幼儿说“0”像什么,感知“0”的形状。
⑸儿歌形象识记“0”:“数字零,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⑹师小结: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2.播放课件,进一步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⑴树枝上的桃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2个气球都飞走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0的减法。
1.出图,师出示猴子吃桃,问:“盘子里有几颗桃子,吃了几颗,还剩几颗?”让幼儿列一个算式出来。
2.出图,荷叶上有3只青蛙,跳下水3只,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
3.树上有2只鸟,2只一起飞走了,树上还有几只鸟?
4.小朋友想一想:7-7=?
5.小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三)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
1.寻找直尺中的“0”,并知道“0”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是“起点“的作用。)
2.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感知“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观察温度计,了解“0”表示“界限”的含义。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
2.幼儿自由讲。
3.播放课件,拓宽知识面。
(五)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宝宝“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了”、“起点”、“界限”等意义。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小朋友只要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0的奥秘。
三、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收拾好学具,随着音乐排队到室外游戏。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0”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经验还比较零散、不完整。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0”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不同意义,本周安排了数学活动“0”,带领孩子一起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分成三大块,分别是:认识“0”、0的减法和0在生活中的意义.在认识“0”的环节中,我通过“荡秋千”的互动游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当孩子们看到都被鳄鱼吃掉时,整个教室哄堂大笑,不停喊道:哈哈,没有东西了,是“0”。就这样,活动自然的引入主题。接下来,借助教学挂图及其启发性问题的创设,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 “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的意义,孩子们都能较好的借助生活经验来表达出他们对“0”的认识:盘子里原来有2个桃子,猴子把它吃完了,盘子里就没有了桃子,就是用“0”来表示……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0”也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的含义,我借助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引导孩子们按顺数、倒数排队,使得孩子们在切身体验进一步感受“0”的不同含义。最后在探索环节中,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出与“0”有关系的物品,使得更好地感知、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反思活动,我发现: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孩子在直观形象材料中探索操作,去参与活动;游戏性的环节起到较好地教学效果,孩子们能自主的探究游戏玩法,从中学到知识;在探索环节中,可借助课前课件的制作进行“闯关”游戏互动环节,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
大班数字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比较6、7两数的关系,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二、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1-66]按照线写数字,[1-67]按照线写数字
2、蝴蝶、小兔卡片若干,数字6、7卡片若干,红、蓝两色圆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导入拍手游戏:小朋友拍手的次数要比老师的多1下,老师拍4下,小朋友就拍5下。
??、展??
1、引导幼儿利用蝴蝶与小兔的图卡比较6、7两数的关系。
(1)图卡上的蝴蝶与小兔玩捉迷藏,有几只蝴蝶?几只小兔?(蝴蝶6只,小兔7只)
(2)6只蝴蝶用数字几来表示?7只小兔用数字几来表示?
(幼儿分别回答数字6、7后拿出数字摆在实物后面)
2、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1)蝴蝶多还是小兔多?小兔比蝴蝶多几只?蝴蝶比小兔少几只?
(2)7比6多几?6比7少几?(请幼儿完整回答)
(3)怎样才能让蝴蝶和小兔一样多?
3、掌握相邻两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1)知道"添上"(加上)一只蝴蝶,变成一样多。
(2)知道"拿走"(减去)一只小兔,变成一样多。
4.教师引导幼儿用拍手问答的方式说"数字问答歌",复习巩固6、7两数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①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②请幼儿两人一组,一名幼儿分别拿出6个红色圆片、7个蓝色圆片,
③另一名幼儿将红色圆片和蓝色圆片变成一样多,可交换进行。
大班数字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由大班和中班的幼儿组成的,都是农村孩子。对他们来说在学校的任何东西都是陌生的。除了学校之外没有任何语言环境,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学校尽量让他们多读,多听,多说,多看。游戏为主,采取各种有趣的教学放方法启发他们让他们觉得学校使他们最快乐的地方。
活动目标
1、通过做游戏讲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读法让幼儿学习2想什么。
3、掌握数字2的读法及写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大胆地说汉语,用汉语表达数字。记住数字的读法及写法。
难点:用汉语表达关于数字的内容。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尺子,贴板
活动过程
首先复习学过的内容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个梨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这是几个梨子?”又出示小猫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家有没有?喜欢猫吗?这是几只猫?这些都是两个两个的,谁知道我们用那个数字来表示?”。
(二)基本环节
教师在黑板上写标题
教师:“2想什么?像小鸭”出示数字卡片边读,边让学生跟着读好几遍。(2像小鸭水中游)
在黑板上画方格,在上面边写数字2,边讲怎么写。然后让学生伸出小手在空中练写。
让幼儿在练习本上边写边读。要求学生写,读的标准。
(三)结束环节
让每位幼儿说说2,还有2像什么。
(四)延伸环节
为了提高课堂气氛写一个大大的数字2和一个小小的数字2。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学生对数字2还是有所了解。主要采取了做游戏,鼓励,引导比赛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朋友都懂得了2的读法及写法,又会说2像什么。他们都积极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这个数字的兴趣很高。老师不但问积极举手的小朋友,还问那些不举手,表达能力有点困难的小朋友,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会回答出来的。
大班数字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4、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好玩的对称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分类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通过观察京剧脸谱,发现图案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加深了对称轴这一知识的理解。在这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找图案中的秘密时,有的孩子只能找到其中一个比较有特征的图案,找不到其中蕴藏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我的再三启发和引导下,终于王思涵小朋友第一个找到了这个秘密——脸谱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是一样的。在她的回答后,我引导幼儿一起来观察,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是否真的是一模一样的,经过孩子们的一起观察下,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样的,随后,我问孩子们: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这样的情况我们叫它什么,你们知道吗?好多小朋友都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但是邱邱小朋友举起手说:“这叫对称!”真棒!我及时给予了邱邱小朋友一个肯定的大拇指奖励给他。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懂得了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的图案,这样的情况叫做对称。但是光让孩子们知道这样叫对称还不够,应该还要让孩子们知道要找到是不是对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先要找到一条对称轴,因为找到了对称轴才能判别是不是左右两边对称。因此,我又引导幼儿怎样判别对称的方法:将图片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中间折的这一条线就是对称轴。
有了京剧脸谱找对称的铺垫,孩子们在老师出示的圣诞树、五角星、蝴蝶、螃蟹、雨伞、水壶、汽车、脚印等图形中找对称就非常的容易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非常的顺利。但是在随后的作业时却产生了问题,我利用幼儿用书《数学》第40页《彩色蝴蝶》进行作业的练习。请小朋友在蝴蝶的身上找一找,把找到的数学题目计算出答案,然后再找找哪些答案是一样的,在一样的答案上涂上相同的颜色。由于数学题目上没有印上等于号,而且孩子们在以前的计算练习时都有在题目的后面印好了等于号,所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直接写答案,一个数字写下去,这样一来计算题的完整性错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疏忽,以后一定要在孩子们作业前把要求说清楚。
大班数字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