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认真准备一份教案,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感,通过细致的教案准备,我们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乐趣和启发的学习环境,以下是笔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7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科生自信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住在海边,大部分同学都看过日出,水来说说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二、指导看图:

1、投影图片1和图片2 说说图商会了怎样的景象

2、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段

①指名读课文

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讲读第2—3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一)说说图意

顺序:(天空—太阳—海面)

②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

③讨论解答:

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

重点理解词语: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

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说说过程

理解词语:一纵一纵一刹那夺目

演示日出的过程欣赏壮观的景象

④指导朗读句子(日出过程的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3、讲读4—5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二)

指导观察云—太阳

②指名读4—5自然段

理解词语:分辨灿烂重围光亮

概括段意

指导读句子“他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黑边……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那里?

4、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文

“奇观”指什么?

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作者看到这壮观的景形象,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朗读课文

四、作业:

1 练习背诵课文

2 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练习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诵第一段

2、指导背诵第2—3自然段完成思考练习2

3、指导背诵4—5自然段

4、同桌练习背诵全文

5、抽查

二、指导书写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1、指导写生字

2、理解“扩大、分辨”并造句

3、书写句子

4、听写生字

三、小练笔

写早晨校园的一处景物

四、作业:

1、熟背课文

2、预习第3课

板书设计:

2 海上日出

冲、跳

上升 躲

露半边 黑云

红霞 透

浅蓝 光亮

教学札记:

学生在观察图画时对于两幅日出图区别之处看不出,只认为第二幅图是

第一幅图的延伸。同时“分辨”与“分辩”分不清楚。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六、教具准备:课件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新疆的异域风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杨。

(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全文,想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共同朗读情况。

3.老师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学生读被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四、学习前4个自然段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视频)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过大家在课下的了解,对沙漠你有什么认识或看法?

2.生谈看法。(干旱、荒无人烟、难以生存……)

3.师: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举:仙人掌、胡杨)

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周围见不到胡杨?

4.师: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一个“只”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胡杨的珍贵和与众不同。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5.引导学生了解

①胡杨最美、最古老;

②胡杨的生长地、数量。

师:你们对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熟悉吗?想了解他们怎么办?

指导学生要学会看书,可通过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6.师:在与沙漠这个天敌彼此对视,彼此僵持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胡杨,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吗?不过老师可没办法带大家到沙漠中去看,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7.师:看,这就是秋天里的胡杨。它的枝叶——(生接说茂盛、茂密等),它的颜色——(生接说灿烂夺目、金灿灿等),它的生命力——(生接说旺盛等),充满了勃勃生机。美吗?这样的金黄之美让我们陶醉。

8.过渡:这么美的树在黄沙中究竟经受了怎样的洗礼,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又变成了怎样的一种树?

9.学习胡杨的特点。

??请大家拿出笔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生拿笔在书上画。

②指名回答。

③师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为什么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

引导学生从4个方面理解:

①根茎20米,对比感受:若一层楼房按高3米算,这么长的根茎大约相当于几层楼房呢?请大家算一算。(约7层)感受根茎之长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不易;

②耐炙热耐严寒,可让学生拿自己在严寒酷暑中的体验做比较;

③不怕盐碱腐蚀;

④不怕风沙侵袭。

⑤:胡杨够有韧劲儿,够坚强,它忍受了我们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副铁骨铮铮的本色。(出示课件直观感知)

??说它无私是因为什么?

引导学生将胡杨与牡丹、桃花进行对比,理解它的'无私。

①硕大的牡丹,粉嫩的桃花都见过吗?漂亮吗?怎么个漂亮法?(生答)一个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另一个是白里透红、娇艳

欲滴,但它们只在什么时候开放?(春季)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凋落了,用书中的话就是——(生答“稍纵即逝”)。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花异草。

②而胡杨呢?是否被人所熟知?是否有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们只是在——(生答“长年累月地忍受着那摧肝裂胆的风沙”)。

③:出示课件,来看看这沙漠前的屏障,有了它们的冲锋在前,才会有那身后的繁华景象。

④再来品读一下这无私的树好吗?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它的悲壮又体现在哪里?

①指名回答。

②作者在文中反复的使用了一个词,让老师的印象极深,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千年)出现了几次?(三次)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死?有多少树能千年不倒?又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朽?可是谁能?(胡杨)

③:出示课件,看那,它那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在坚定地挺立着,三个“千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凛然的英雄气节。

④让我们来读出他的悲壮好吗?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胡杨的美仅仅是外表美吗?更美的是它的什么?(内在)它有着极其高尚的品质,这样的树都为人类做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胡杨具有哪些特点?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明白胡杨为人类做了些什么?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胡杨的?(五六自然段)

师:胡杨的贡献真大!可人类是否善待了胡杨?他们又做了些什么?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对胡杨有什么影响?

生一一回答。

??理解胡杨流泪的原因。

师:人类只为了自己的私利,就完全不顾及在与沙漠进行顽强抗争的胡杨了。胡杨也哭了,它为什么流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

师:这小小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那些上游的人们依然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他们怎能()?怎能()?……难道()?难道()?……

生接说。

??交流:如果你就是一颗胡杨,你会对“上游的人们”说些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交流。

3.作者的希望与信念

过渡:如果你站在这胡杨林中,看着那些正在拼搏着的和已经倒下的胡杨,会有什么感受?(伤心、悲痛、难过等)会想些什么?(指名回答)作者也无比悲痛,他在那里默默祈求。

??作者在祈求什么?

①指名回答。

②感受作者强烈呼吁人们去“保护环境”(板书)的心情。

③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祈求吧!生齐读祈求的内容。

??作者的信念。

①作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醒那些无知的人们,他始终怀有一个坚定地信念,是什么?指名读。

②师指导朗读,要读得坚定些。

??回归课题。

①作者还坚信直到某日会出现一种什么景象?(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是啊,大片的胡杨依然挺立在烈烈西风中,这就是——西风胡杨。(生齐说)

②孩子们,让我们带着作者对胡杨的爱,对胡杨的同情,对胡杨的赞美,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全文

同学们,这一课让我们认识了胡杨,通过胡杨让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希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来保护环境,来保护胡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9西风胡杨

最美、最古老

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保护环境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学习对个人采访的基础上,掌握角色采访对话的方法。

2、能运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采访对话。

3、进一步培养应变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

1、导入:前几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采访,掌握了一定的采访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角色采访。

2、回顾方法:首先要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其次,考虑从哪儿方面来回答;第三,注意采访与被采访的关系,确定回答的语气,考虑叙述的方法,最后回答时还得注意讲述要流利。

二、示例比较:

1、示例:大队委员来我中队采访班级推广普通话的情况。

大队委员:听说你们班在开展推普活动中成绩显著,请你说说推普意义。

答:推普的意义很多,我认为有这三点最主要:1、大家都讲了普通话,就解决了各地之间语言障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容易了。2、可以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3、我认为还可以显现的文明程度。

大队委员:那你在班推普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答:我班推普工作是老师组织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开展,首先我们讨论了讲普通话的作用,其次班内制订了推普公约,贴在墙上,大家对照着做。第三,老师经常对我们进行培训,纠正读音。第四,各小组还开展竞赛。总之,我班通过全面开展推普活动,人人参与,使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2、比较学习:

⑴采访与被采访之间的关系。

①同学之间②队干部与队员③老师与学生

⑵一开始直接说出要采访的目的,声音要响亮。

如上述推广普通话,可以这样说:听说你们班在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中成绩显著,请你说说或介绍你们是怎样做的,好吗?

⑶被采访的要听清楚对方的意思,灵活地回答问题,对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避开不说。

⑷接受采访还应注意谦虚,有礼貌。在采访回答中加入:“我们工作才刚刚开始,还做得不够,请你们多提宝贵意见!”“你们的这次采访是对我们班级推普工作的检查和督促,谢谢你们!”

三、同桌练习:

同桌进行采用问答式采访,学习回答问题技巧和应变能力。

四、小组交流,共同评议。

五、全班展示,巩固学法。

六、作业:

联系课文《访问环保方博士》,体会博士回答技巧,学习他的知识渊博。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同学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同学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誊写竞赛,引导同学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同学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效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俺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俺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同学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同学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同学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俺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胜利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同学课后将自身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肢 敏捷 镶嵌 搽过油 格外 嬉戏 歇凉

遮蔽 榛子 橡栗 储藏 缝隙 树杈 摇晃 干苔藓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⑴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⑵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⑶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

⑸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

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

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

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6、在解决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四、板书

美丽

松鼠

可爱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12)

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

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

3、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出示课件13)

①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出示课件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

2、学生汇报。

(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出示图片)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⑴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⑵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参考5篇

4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6篇

4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模板5篇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7篇

五年级上册s版教学计划精选8篇

湘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7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6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