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行动计划,一份周密的教案能够让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下是笔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游戏说课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游戏说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
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游戏说课教案篇2
一、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游戏,教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变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秘密导入,尝试多次的比赛练习。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量,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5、大班艺术活动戏说脸谱有感教案反思
?戏说脸谱》是大班"成长快乐"主题艺术领域的一节歌唱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提出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与审美情趣;二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根据纲要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回忆对既有人物脸谱的认识。二是让幼儿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与韵味。第一个目标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加深,同时初步培养幼儿对国粹京剧的兴趣。第二个目标是引导幼儿学唱具有京剧韵味的歌曲《戏说脸谱》,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和魅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孩子会唱容易,可是要唱出京剧的韵味却很难。
根据这两个活动目标,我在活动前先给孩子进行了关于脸谱和面具的知识准备。平时幼儿已经认识了各式各样的面具,因为面具是幼儿常见、常戴的爱不释手的玩具,比如:孙悟空、奥特曼、各种各样动物面具等等,为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认识更多新奇的面具,我把暑假旅游参观博物馆的照片带给孩子们看。另外,还在家教园中请家长配合带一些资料来丰富资料区,让孩子们自由观看和讨论。在美术角里,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京剧的人物脸谱,让孩子们自由学画,同时在故事课上用一个个小故事介绍脸谱人物。这样通过欣赏、绘画、制作、游戏、舞蹈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主题系列活动"有趣的面具"。
有了这些活动的铺垫,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歌唱活动《戏说脸谱》自然会得心应手些。我按照一贯的教学程序,课前准备了各种脸谱、挂图、碟片等。导入部分我出示了许多脸谱,幼儿兴致勃勃,因为活动前已经熟悉,所以幼儿对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和性格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导入部分进行的顺利流畅,为学唱歌词做好铺垫。有了这些知识准备,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对歌词内容进行朗诵。开展部分欣赏唱段《说唱脸谱》,引导幼儿说说与平时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对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习。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京剧唱段。活动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可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开展部分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快就学会哼唱了,但是,毕竟对京剧很陌生,要唱出京剧的韵味很难,特别是后面的"啊",尾音此起彼伏,高低长短都不同,总是唱不好。无奈,我便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反复唱,还是唱不出京剧的韵味。孩子渐渐不感兴趣了,没办法活动就草草结束了。感觉活动的难点完成得不够好,成了本次活动最大的遗憾,得想办法补救。于是,我决定为这次活动延伸一个课时,来弥补第一课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
在设计延伸活动时,我仔细的回忆了上次活动的过程,同时反思遗憾之处的原因。其实活动的遗憾之处不能怪孩子,因为我自己对京剧唱法就欠缺韵味,怎么能教好孩子呢?为了上好第二课时的活动,我苦下了一番功夫。先是继续给孩子们讲些关于脸谱人物的故事,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又在网上找了一些京剧段子,反复的听唱,对着镜子找感觉,为了更深情并茂些,我跟朋友借了套戏服,真真切切过了把戏瘾,孩子们看了我的表演,高兴的手舞足蹈,学的有模有样。我把第二课时变成了个戏曲表演。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这次活动充分的体现了师幼间的互动性、参与性。一方面加深了幼儿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促进幼儿在感知京剧内涵中表现自我和创造自我。活动过后,家长反映孩子回家都嚷嚷着要看戏曲频道,都成小戏迷了。说张老师会唱戏,看看电视里有没有张老师。我乐了,终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就是幸福,哈哈……孩子们成了我的粉丝啦!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本次活动,重点并不是幼儿把这首歌唱的有多好,而是培养幼儿对我国国粹京剧的兴趣,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而不是枯燥和压力,让他们在课后还能保持对京剧的兴趣并回味无穷。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2.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习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习,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游戏说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2、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3、通过京剧脸谱图案,熟悉歌词内容,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学习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戏说脸谱》
2、音乐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画面的内容。
(1)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画面内容进行简单的解释。
(2)教师介绍不同脸谱代表的人物,并进行人物介绍。
2、播放歌曲,幼儿感受歌曲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教师:歌曲里唱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
(2)教师用儿歌的韵律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
蓝脸的窦尔敦深夜悄悄偷走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勇无比;黄脸的典韦很聪明,别人都喜欢问他问题,所以他觉得很神气;白脸的曹操,这个人很精明、奸诈;黑脸的张飞,侠胆仗义,但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
(3)播放歌曲,教师结合挂图提问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3、幼儿进一步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师幼跟随音乐共同哼唱歌曲。
(2)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接唱、分组唱等)
(3)教师重点、演示“啊……”,帮助幼儿突破难点。
4、探索用合适的动作演唱每个乐句,分角色演唱。
教师:这首歌唱起来可有精神,你们知道在唱京剧时该用什么动作吗?
5、部分幼儿扮演京剧演员唱歌曲,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创编不同的动作进行表演唱。
游戏说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来理解歌词内容,并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产生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脸谱小图片、歌曲视频、歌曲录音。
重点:学唱整个歌曲并尝试表现。
难点:学习“啊”的唱法。
活动预设流程:
一、歌曲导入,引发兴趣。
播放歌曲录音。
师: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戏曲?京剧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京剧听起来很有力也很有节奏;有很长的拖音,声音有高有低。
二、理解歌词,学唱京剧。
1、欣赏理解。
1)集体欣赏戏曲,寻找相应的歌词图片,并尝试按顺序排列。
2)根据幼儿排列的顺序学念歌词。
2、学唱京剧。
1)教师范唱,引导幼儿跟唱。
师:大家觉得那句最有难度。
2)播放录音,教师在难点部分画符号。
师:啊唱了几拍?
幼儿练习难点音并完整学唱。
3)幼儿完整学唱。
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
师::这首歌唱起来可有精神,那歌里每个人都用一种声音唱,你们觉得会好听吗?
4)尝试表演
师:我们来做个京剧小演员,把这个京剧唱一唱演一演吧!
三、延伸:京剧脸谱。
师:你们喜欢京剧里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接下来我们到区域里去画画自己喜欢的角色脸谱吧!
游戏说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分组接唱、加衬词不同的手法来演唱《戏说脸谱》。
2、通过在看、学、唱中进行趣味创编,鼓励幼儿大胆演唱。
3、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走台步上场、亮相。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上场的?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京剧里的台步和亮相。
二、复习京歌
1、幼儿演唱《戏说脸谱》。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或表情演唱京歌。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神气;“白脸的曹操”奸诈;“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最响亮。)
3、引导幼儿在适当的乐句后“叫好”。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习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习,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游戏说课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制作纸浆京剧脸谱并装饰。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业类别:工艺美术制作课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
(四)、教具学具:
脸谱资料、铅笔、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歌曲]《说唱脸谱》,你们了解脸谱吗?
让我们一起走近脸谱,(板书京剧脸谱)
[播放课件]。旁白:脸谱起源于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成熟于京剧。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脸谱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一般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黑色一般表示刚正猛直、正义凛然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蓝色一般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形象,如清代绿林好汉窦尔敦。
白色一般表现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黄色一般表现枭勇、凶猛的人物形象,如典卫。
绿色一般表现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金银色一般表现各种神怪形象。如牛魔王。
大体分为五种谱式:
①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 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 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 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 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脸谱具有怪诞神奇的形象,斑澜迷离的色彩,精巧风趣的'寓意,节奏明快的黑白色块和变化流畅的线条,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目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装饰、火柴盒上、钥匙链上、扑克牌上、模特时装上、大街的雕塑上到处都是京剧脸谱,脸谱已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得到海内外人士的认可和欢迎。让我们也为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做些贡献吧!
二、示范制作步骤:
1、 在白纸浆脸谱上用铅笔画上初稿。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填色,勾边。
3、刷上清漆。
4、装饰脸谱。
三、你们也来做一做吧!你也可以的。
四、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五、自评、互评、师评。
六、总结拓展
脸谱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也有待于传承和发扬,尊重文化传承,但不一定要保持畏惧和膜拜,我们也要勇于创新
游戏说课教案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