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的教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促进集体队协作能力的发展,教案的编写过程是教师反思和改进的重要阶段,以下是笔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折剪纸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折剪纸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3、指导朗读。
4、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 zhai)菜 刁难(nan nan) 三伏盛(sheng cheng)夏
薅(hao ru)草 机灵(ling ling) 数(shu shu)九寒
折剪纸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从教师和同伴传递的信息中尝试学习二方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
2、通过设计单独纹样,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3、感受创造学习的快乐,体验剪纸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二方连续纹样的剪纸作品若干张。
2、长方形白纸、彩色长条纸每人2—3张,剪刀、水彩笔人手一份,纸篓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1、圆圈舞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徐老师来给你们上课,高兴吗?(高兴)那我们听着音乐来跳个圆圈舞吧。
师幼集体跳圆圈舞。
2、变魔术,再次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跳的是什么舞呀?(圆圈舞)我们是怎样变成圆圈的?(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小朋友本领真大。徐老师也想来变个圆。
2)、出示白纸。师:瞧,这是什么?(长方形纸)闭上眼睛,我要变魔术了。看,变出了什么?(圆形)几个圆形?(1个圆形)好,再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又要变了。这次变出了几个圆形?(四个圆)这四个圆怎么样?(连在一起的)谁来猜猜这四个连在一起的圆是怎样变出来的?
3、引导幼儿探索四个连续圆的制作方法。
1)、幼儿讨论。
2)、幼儿自由探索四个连续圆的制作方法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分析、讨论正确的制作方法。
4)、幼儿再次操作。
4、教师小结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
师:今天我们 自己开动脑筋,探索、尝试,学会了一个新本领,会剪二方连续纹样了。象这种由一个基本的图案(圆)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有规律地重复而组成的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叫什么?(二方连续纹样)。
5、设计并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1)、电话铃响,教师接到熊猫先生的电话。
师:熊猫先生打电话来说它的服装店明天开张,可还有一批衣服没完成,因为没有好看的图案装饰,他很着急,怎么办呢?
师:我们用刚学的新本领来帮助它,剪一些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在衣服上肯定很漂亮,好吗?
2)、欣赏教师作品
师:可以设计一些什么纹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是人物纹样,这是动植物纹样,还有简单的几何图形纹样。
师:看过这些,你想设计什么纹样?
幼儿自由发表。
3)、幼儿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6、作品展示,集体评价。
折剪纸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剪洞的方法制作窗花。
2、欣赏观察不同的窗花,了解窗花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3、体验剪窗花的乐趣。
4、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三段。
2、贴有窗户的.展板一块。
3、多于幼儿人数的正方形彩纸,剪刀、固体胶、废纸盒。
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窗,简单了解花窗的特点。
1、幼儿观察课件中的花窗,说说花窗的外形和图案特点。
2、小结花窗的特点:外形各不相同,图案由很多各不相同的洞洞构成。
(二)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学剪窗花,贴窗花。
1、出示准备好的展板,请幼儿想想"怎么把它们也变得漂亮?"(引出剪窗花)
2、请幼儿观察课件上的示意图,学习剪窗花的方法。
①学习折法:折三折,把正方形变成小三角形。
②学习剪法:先剪轮廓线,再随意剪各种形状的洞洞或剪有规律排列的图形的洞洞。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请幼儿贴上窗花,并"说说是怎么剪的?"
(三)欣赏民间艺人的窗花作品,拓宽对窗花艺术的了解。
1、幼儿欣赏我国手工艺人剪的一些美丽窗花,认识窗花可以有动物,植物,人物,故事等图案,拓宽幼儿对窗花的了解。
2、引导幼儿在活动区继续学习剪窗花。
活动反思:
活动引导谈话,观看视频引起子的注意力集中,兴趣得到激发。欣赏中孩子们剪纸的欲望就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孩子们能够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形状。镂空比较多,呈现的作品很漂亮,孩子们剪完了还想剪,对此十分感兴趣,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在操作时,让成功的孩子示范,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尽量让幼儿探索、尝试。关注孩子们之间的能力差异。第一次没成功的孩子,有了失败的总结再加上成功孩子的经验介绍,成功的孩子大大增加,由于时间关系有些还得及剪出自己满意的来,感到有点失落,当我承诺让他们在自由性游戏时可继续挑战,显得很期待,可见孩子们对剪纸活动兴趣浓厚,所以在活动中不应看到有多少孩子成功
折剪纸教案篇4
课题:剪纸艺术
课时: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中二年级
课业类别: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剪纸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审美心理、丰富的表现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白剪纸朴素的美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美化生活,而且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教学难点:剪纸的方法、要求。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范例剪纸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艺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的剪纸艺术。
写出课题:第五课:剪纸艺术
讲授新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剪纸贴于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这些作品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一、认识民间剪纸艺术
1、剪纸艺术的流派
我国幅员辽阔,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剪纸艺术亦如此,虽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希望圆满顺利及吉祥的心理是相同的。
(1):北方剪纸:粗放朴拙,天真浑厚;陕西的安塞、山西的.浮山、河北的蔚县等地区
(2):南方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广东的佛山和潮汕地区。
2、剪纸的样式:窗花、墙花、门花、喜花、炕围花、寿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3、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
形式:折纸剪、随意剪
纹样有:
(1)阴刻: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在背景色块面中
展现线条的方法。北方剪纸多用。(以块面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2)阳刻:刻去空白的面,留下线条或稀疏的块面,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南方剪纸多用。(以线条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3)阴阳兼刻: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展示作品实例)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内容及作品欣赏(讲出作品的内容、含义)
1、祈得吉祥
2、消灾避祸
3、获得丰收
4、美好祝愿
5、神话传说人物
6、文学作品人物
7、生肖剪纸
8、标志
三、剪纸方法
1、将设计的纹样画在彩纸背后,文字要反写。
2、剪刻由内向外、由小到大,最后剪外轮廓。
3、剪的过程中要做到“线线相通,物物相连”,注意“千剪不落,万剪不断”的剪纸特点。
教师示范剪纸。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本节课讲授了剪纸艺术的流派、样式、形式、表现内容,欣赏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艺术,讲解并示范了剪纸方法。重点讲解了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并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欣赏。讲解并示范了剪纸的方法。
课外作业:任选一种表现形式,以自己喜爱的物象为内容,
练习剪纸一副,表达美好心愿。完成后贴于16开白纸上。
折剪纸教案篇5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操作材料和剪刀一把。
2、背景图一份、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战胜大灰狼》
--师出示背景图讲述故事: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实在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呢?
小结:宝宝真勇敢,想了这么多办法!这样吧,我们在小动物家的周围都插上"篱笆",大灰狼就进不来了!
二、剪剪贴贴
1、教师示范讲解剪贴"篱笆"
(1)看看这张纸上有什么?(一条一条的直线)
(2)复习剪刀的使用方法:小手变把√,剪刀洞里来睡觉,剪刀张开大嘴巴,咔嚓咔嚓工作忙。
(3)小手拿在纸的下面,从下往上沿着直线剪下来,小心不要剪歪掉。
(4)用固体胶把篱笆粘贴好,要直直的贴,不要让大灰狼钻进来。
2、请个别幼儿试着来剪贴"篱笆"。
3、幼儿动手剪贴"篱笆"
(1)小动物们也想回家给自己造一些"篱笆",我们小朋友来帮忙好吗?
(2)教师巡视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帮助他们一起完成剪贴"篱笆"的任务。
三、分享欣赏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欣赏剪好的"篱笆"。
2、请幼儿来选一选哪个"篱笆"造的最牢。
折剪纸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人物。
2、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民族剪纸艺术品,布置活动室。
2、每人长方形的纸条、彩纸、剪刀、彩笔和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教师将范例发给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着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粘到纸上,然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将长条纸对折2—3次。
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边缘线不要剪断。
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和头发。
4、幼儿制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折剪纸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