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承载知识,也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的热情与责任,教案应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基础,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以下是笔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回家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回家大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促进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关心、热爱的情感,设计了这节活动课,现在人类不会保护环境,制造各种各样垃圾,破坏了我们的环境,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我们可以告诉幼儿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随手擦得餐巾纸。喝得饮料瓶子、吃的果皮纸屑随处乱丢,这些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选择“垃圾回家”开展活动,使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垃圾,那些可回收,那些不可回收,那些有害,了解垃圾回收标志,真正做到垃圾“回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会保护环境。
2、知道什么是回收物,什么是不可回收物、什么是有害物。。
3、能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菜叶、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毛巾、电线、陶瓷、电池和温度计、灯泡、化妆品、筷子等。
2、自制红、黄、绿色垃圾分类表格。
3、垃圾及垃圾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这些垃圾怎么来的?看到这么多垃圾我们怎么办呢?教师小结垃圾的来源。
二、垃圾标志认识及分类。
1、讨论:教师出示准备的垃圾,这么多的垃圾怎么办呢?丢到垃圾桶去(幼儿)。对呀,那么这些垃圾有没有用呢?
2、看图片,垃圾桶的标志图片。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桶。你们认识这些垃圾桶吗?今天我们认识“垃圾桶标志”
————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绿色垃圾桶。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出示“不可回收利用”标志讲解。黄色垃圾桶。其中不可回收中有害的垃圾。“不可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可以回收利用?
————出示“有害垃圾”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有哪些。
3、游戏:看谁说得对。黑板上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现在老师将你们收集的垃圾给你们。通过刚才的认识进行一次分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4、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延伸活动:
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不可回收的:烟头、果皮、菜叶、卫生纸。有害的:药品、化妆品、温度计、费电池。
回家大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用废泡沫、插塑积木等材料布置成的“北京市”和“天津市”,其中“北京市”里散乱地放着一些垃圾。
2.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摩丝瓶等。
3.5只垃圾分装桶,上贴5种标志
4.录像机以及有关垃圾处理的录像带。
5.磁性图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评选“卫生城市”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环境,启发幼儿说说:你喜欢哪座城市?这什么?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感觉怎样?
2.请幼儿用贴五角星的形式评选“卫生城市”。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你们不选北京市?如果你住在北京市会有什么感觉?
4.教师小结:北京市满地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喜欢。而天津市整洁有序,受人欢迎。你们想知道这个城市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
二、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方法
1.教师配解说词,让幼儿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②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③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④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⑤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游戏:看谁做得对。
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三、将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进一步分类
1.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贴有标志的5只垃圾分类装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3.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4.引导幼儿欣赏变得干净美丽的“城市”。
活动延伸: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2.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回家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的:
通过剪贴对水中、陆地、天上的动物进行分类,大胆表述自己分类的理由。
材料准备:
两个交集图,与交集相配套的动物卡片,剪刀、糨糊人手一份、小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动物住的地方都一样吗?请你举个例子(如:鱼喜欢住在水中;小狗喜欢住在陆地上;鸟喜欢在天上飞……)
二、送动物回家
1、观察第一组动物,将动物剪下,分别将它们粘贴到该进入的圈内,并大胆说明理由。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猪、狗、鸡
水里生活的动物:虾、鱼、
陆上水里都能生活的动物:龟、鸭、鹅
2、观察第二组动物,将动物剪下,分别将它们粘贴到该进入的圈内,并说明理由。
会飞的动物:蜜蜂
会走的动物:兔、狗、羊、牛、猴、
又会飞又能走的动物:大雁、麻雀、丹顶鹤、鸽子
三、讨论检查
幼儿间互相检查动物居住的地方是否正确,自由谈论进入交集处动物的理由。
四、延伸活动:添上其他的动物,试着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首先,第一个环节我让小朋友帮每栋楼贴上门牌号码。幼儿对楼层与楼层之间的房间号码不懂得其真正的含义。而我也正忽略了这个问题。导致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困惑。
第二个环节帮小动物分类并送小动物回家,我在房子上贴上了各类小动物的图片。这个是我有欠考虑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限定了想幼儿的思考能力。
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总体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参与性也比较高。但是不足的是平时幼儿接触这样的操作机会比较少,在实际操作起来遇到了较多的困难。
回家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对生活的影响及常见的垃圾减量的方法。
2.知道垃圾减量从我做起,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在生活中有过垃圾分类的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垃圾减量ppt、垃圾减量资料、画笔、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与幼儿共同谈论垃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出示有关垃圾围城的图片,让幼儿感受垃圾对城市的危害。
(2)互相交流讨论。
引导语:这是什么?(垃圾)你喜欢吗?为什么?
小结:垃圾使我们的城市看起来脏乱臭,还会滋生苍蝇、等生物,传播病菌。
2.了解垃圾减量的方法。
(1)观看幼儿成人一日活动产生垃圾的片段,产生改变现状的愿望。
引导语:这么多垃圾,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一起看看我们每天都产生了哪些垃圾。
小结:原来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
(2)引导幼儿了解垃圾减量的方法
引导语:垃圾有这么多的危害,我们要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呢?
①个别幼儿交流
②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图书等资料,从中学习简单的垃圾减量的方法。
③幼儿交流
④观看垃圾减量的视频,拓展了解更多垃圾减量的方法。
⑤小结:垃圾减量的办法有很多,变废为宝、闲物交换、光盘行动等等都是垃圾减量的.好办法,只有我们每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源头减少垃圾,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洁净和美丽。
3.用设计宣传单、宣传口号等形式,表达对垃圾减量,从我做起的认识。
引导语:今天我们一起交流了很多垃圾减量的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办法宣传给更多的伙伴,让他们也加入保护环境,垃圾减量的行列来吧。
(1)提供纸张、杂志、笔进行创作。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宣传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让幼儿大胆表达的同时,也知道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以及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理解标志的意义。教育幼儿要爱护环境,学会垃圾分类才能变废为宝,为地球节约资源作出贡献。
回家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九宫格的结构,认识行和列。
2、能说出九宫格中某一格的位置。
3、激发幼儿探索九宫格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九宫格中的行和列。
活动难点:说出九宫格中某一格的位置。
活动准备:
1、大九宫格图一张。
2、小九宫格图若干。
3、数字卡片和动物卡片每名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一、认识九宫格
1、教师出示大九宫格图:“图中有什么?一共有几个正方形?”
2、教师与幼儿一起点数正方形,介绍图的名称——九宫格。
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九宫格中的行
1、引导幼儿看大九宫格图,认识九宫格中的行。
2、幼儿自由探索九宫格,自己找一找九宫格中一共有几行?每行有几格?
3、同幼儿一起和九宫格中的行做游戏“鲨鱼游过第几行”
三、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九宫格中的列
1、引导幼儿看大九宫格图,认识九宫格中的列。
2、幼儿自由探索九宫格,自己找一找九宫格中一共有几列?每列有几格?
3、同幼儿一起和九宫格中的列做游戏“蜗牛爬过第几列”
四、引导幼儿说出九宫格中某一格的位置
1、教师把小动物放入九宫格中的某一格,请幼儿说一说它在第几行、第几格。
2、请幼儿为其他小动物找家,自由摆放在九宫格中。
3、请幼儿说一说小动物在九宫格中的位置。
五、整理九宫格,指导幼儿把九宫格投放到区角中
回家大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在9格正方形图上为小动物找到相应的家。
2、通过观察发现一组物体或图形排列上的变化规律,能根据已有的条件分析判断出某一空位置上应是何种物体或图形。
活动准备:
九格正方形图一幅(动物公寓),磁性小动物若干、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分组操作材料若干份(大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帮大象找家--激发兴趣
1、森林里新造了一幢动物公寓,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都特别高兴,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公寓,看看有几层楼?每层有几间?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房间?
2、大象第一个住了进来,看看,它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3、大象还想去其他的房间去看看,你能帮它找到这几个房间吗?(幼儿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三、参观动物公寓--发现规律
1、动物公寓的房子真漂亮,还装上了彩色的窗帘呢?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红、蓝、绿三种颜色有规律排的)
2、这个房间还没有装上窗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应该装什么颜色的窗帘,为什么?
四、送小动物回家--巩固复习
1、大象、孔雀、乌龟看到这么漂亮的房子也和朋友们一起赶来住进了新房子,剩下的房间里应该住谁?请我们小朋友帮他送回家。
2、讨论:为什么这里要住孔雀?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动物们是怎样住的?
3、分组操作
(1)设置难易程度不一的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送小动物回家。
a、只有1个动物没找到家b、有2-5个动物没找到家c、有6个以上动物没找到家
(2)展示交流
回家大班教案篇7
一、设计意图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浪费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指南》精神,幼儿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中班幼儿对如何保护环境已有了一些了解,孩子们经常会说到:“我们要保持教室和幼儿园环境的整洁”、“不乱扔垃圾”、“不乱采摘花草树木”……但在日常生活中随手乱扔废纸、瓜果皮、塑料袋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开始关注细节,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从小懂得怎样去保护环境卫生。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和颜色。
2、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尝试按标志给垃圾进行分类。??????
3、在生活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用行动保护环境。?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垃圾要分类放到垃圾桶里。
2、物质准备: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箱标记图;课件。
四、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标记,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2、难点:将垃圾进行分类。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会产生很多垃圾。像废纸、塑料瓶、过期食品、过期药品、金属材料、旧衣服等等。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小结:大量的垃圾如果不及时分类处理,会造成严重的垃圾污染,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很大危害。有些垃圾经过再处理后,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可再利用,有些垃圾对人体和环境会造成危害,则是有害垃圾。
(二)认识分类标记。
1、出示“垃圾桶”,让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老师这儿有四个垃圾箱,请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标志?
教师:哦,原来垃圾是有分类的,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什么叫可回收?什么叫不可回收呢?什么叫厨余垃圾和其他呢?
2、认识垃圾分类的标记
教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玻璃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废电池、枯树叶、严重污染的纸)有哪些垃圾是厨余垃圾呢?像小朋友们吃剩的苹果,鱼骨头、菜叶,吃完的瓜壳果皮、吃剩下的饭菜都是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一般是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等。
小结:回收以后经过处理能在为我们用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回收垃圾箱中(纸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纺织品等);不可回收垃圾就是不能再被人们重复利用的,如废电池、枯树叶、花、草、严重污染的纸等。吃剩的苹果,鱼骨头、菜叶,吃完的瓜壳果皮、吃剩下的饭菜都是厨余垃圾。
(三)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
1、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垃圾宝宝迷路了,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送垃圾回家。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了,以后我们都要按标志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我们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
(四)学习垃圾分类儿歌
教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垃圾分类儿歌吧!
小朋友,讲文明,垃圾分类要分清。
蓝色大桶可回收,变废为宝好颜色,
绿色大桶装剩菜,变成肥料来灌溉,
红桶垃圾最有害,电池灯管就是它,
灰色大桶装其他,废布旧物来安家。
垃圾分类要牢记,文明行为我做起!
(五)了解手机扫码识别垃圾
教师:告诉你们哦,在手机支付宝上拍照或者输入文字就能快速识别垃圾哦!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扫码试一试吧!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同时也都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们更应当成为垃圾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垃圾分类尽一份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一起建设我们绿色美好家园!
(六)活动延伸:亲子设计宣传海报
教师:小朋友,回家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哦!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一起保护它!
回家大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2、能积极发言,看图说话,理解诗歌的内容,并展开想象。
3、体验仿编儿歌的乐趣。
4、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文的放大图片及有关图片。
2、生字卡片:家、宝、怀;词语卡片:回家、宝贝、怀抱。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2、活动难点:体验仿编儿歌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展开交流。
1、每个小朋友都有家,小朋友的家在哪里?[.来源教案网](幼儿自由发言;在房子里等)
2、小朋友的家里还有什么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3、那小动物们有没有家?(有)
(二)看图说话,导入话题。
1、出示图画,请小朋友看看这几幅图,说一说,小动物们的家在哪里?他们正在家里干什么?(小鸟的家在树枝上,鸟妈妈正在喂小鸟吃虫子;小鱼的家在水里,一群小鱼跟着妈妈在水里游;小田鼠的家在深深的地洞里,他们正在和妈妈一起搬粮食。)
2、种子的家在哪里?(在深深的泥土里,泥土妈妈给它提供养料,让它生根发芽。)
3、星星和月亮的家又在哪里?(在高高的天上,它们在那里高兴地玩耍。)
4、说一说:小蛇、松鼠、老虎等动物的家在哪里?
5、小朋友、小动物、种子、星星和月亮都有家,玩累了都会回家。
二、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并争取背诵。
(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语言课本里的一首诗歌:第十九课《回家》。(出示课文放大图片)
出示词语卡片:回家(齐读,然后贴到黑板上。)
请小朋友看看这幅图,都画些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引导看图说话。)
(二)教师范读,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1、现在,老师来给大家把这篇课文读一遍,请小朋友认真听。(教师范读,幼儿聆听。)
2、提问:
(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里面讲了什么呢?有谁和谁?(幼儿发言、教师引导。)
(2)小溪的家在哪里?(小溪的家在大海里。)
(3)白云的家在哪里?(白云的家在山里。)
(4)宝宝的家在哪里?(宝宝的家在妈妈的怀里。)
3、教师范读,幼儿跟读,边加动作表演。
4、幼儿自由朗读并争取背诵。
5、分角色朗读。比如:教师问,小朋友回答;教师问,三个小朋友分别扮成小溪、白云、宝宝来回答。角色互换。
6、幼儿分组分角色表演朗读儿歌。
7、指名背诵。
8、给予鼓励并奖励小红花。
(三)尝试仿编儿歌。
1、教师出动物名字,幼儿体验仿编儿歌,教师把幼儿仿编的儿歌写下来。
2、齐读,感受仿编儿歌的乐趣。
三、在游戏中学认生字、生词。
1、(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幅蓝色的海洋里,一群鱼儿正在比赛吹泡泡呢,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就躲在泡泡里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能把这些生字找出来,然后再教大家读一读。
2、“吹泡泡”游戏:我来吹,你来猜。
3、下面,老师送你们三个词语:回家、宝贝、怀抱。(请幼儿猜一猜,再读一读。)
4、这些生字宝宝也玩累了,它们想回家了,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吧。(老师吹泡泡:我来吹,你来猜。幼儿猜对了就把生字卡片贴到语言区中。)
四、小结
白天,小朋友在幼儿园学习知识,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一天以后,回到家里,吃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看看电视,玩一玩,生活多么幸福啊!有家真好,我们一定要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五、延伸活动
今天,小朋友们也玩累了,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快乐做运动吧!最后以教师弹奏电子琴新疆舞曲《欢乐的跳吧》,幼儿集体跳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诗歌《回家》是一首结构简单富有童趣的诗歌,它将小溪与大海、白云与大山、宝宝与妈妈、等一对对依恋关系的事物,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温馨的画面,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采和家的温馨,从而引发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归属关系的兴趣。
大班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尤其是抽象思维已经萌芽,加之积累的生活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愿意、乐意、也渴望在集体面前畅所欲言,在诗歌《回家》的教学中,我结合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其中的图片设计和教学环节进行了仔细的构思。设计图片为整个活动创设了浓浓的“家”的气息,使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使幼儿的学习有章可循,从而也创设了浓厚的语言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有的说。
活动开始我利用了图片小朋友、小鸟、小鱼、小田鼠、种子、星星和月亮的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看图说话来表达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再通过帮小鸟、小鱼、小田鼠、种子、星星和月找家,激发幼儿参与思考,探讨小鸟、小鱼、小田鼠、种子、星星和月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在幼儿充分理解这些事物间归属关系的基础上,再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完整地将诗歌呈现给幼儿,使理解诗歌的过程自然而有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幼儿大胆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想象,整个环节中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为幼儿创造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充分表达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又把更多的想和说的机会,留给了孩子们,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我,利用游戏识字,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以此体验学习语言活动的乐趣、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通过此次教学使我对诗歌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将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提升,让幼儿愉快的学,大胆地想象和表达,达到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也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特别是教学过渡语的自然而有效的运用技巧还有待于不断学习和提高。
回家大班教案8篇相关文章:
★ 大班桥的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