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同学们对课堂感兴趣,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制定教案的意识,为了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写好教案是最关键的步骤,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神奇的水大班科学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神奇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在观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万花筒的内图案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 积极发现万花筒的图案中色彩的规律,尝试按规律涂色。
3. 在无穷的变化中感受万花筒的神奇,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 幼儿玩过万花筒。
2. 万花筒(一个),有团花按的范例2~3张。
3. 万花筒(人手一个),有简单团花图案的作业纸(每人一张)
4.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 与幼儿交流万花筒的操作方法。
教师:这是玩具?(万花筒)你知道怎么玩吗?(边转边看。)谁来和我们说一说,玩给我们看一看。
2. 幼儿一边玩万花筒,一边欣赏其中的图案。
(1) 幼儿结伴玩万花筒,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玩一玩、看一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万花筒里看到了什么?
(2) 集体交流。
1、线条和图形。
教师:你在万花筒里面看到了什么?(各种图形、线条等。)像什么?(花、爱心等)有哪些图形和线条?(方形、三角形和花边)这些图形和线条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中间一个形状,上下左右各有一条线,然后又有图形)
2、色彩。
教师:你发现了哪些颜色?(红、黄、绿等。)找一找有没有相同的颜色?(有。)
在哪里?(四个角上、四边看的线条也是一样的。)你还看到什么样的图案?由哪些图形和线条组成?有些颜色?你发现他们又什么规律?(四个角、四个边上的图形和色彩都是一样的,或者对边是一样的等等)
3、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种团花的范画。
(1) 欣赏团花图案(根据万花筒中的图案设计的)。
教师:这里也有有一个万花筒的图案。上面有些什么形状?哪些形状是一样的?你能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吗?
(2) 讨论涂色方法。
教师:怎么涂才像万花筒里的图案?(对边、对角颜色是一样的。)
4、 幼儿进行涂色练习。
教师:换颜色,用多种颜色涂色。一种颜色可以涂好几个地方。把颜色涂满,尽量不涂到轮廓线外。
5、与幼儿互相交流讨论作品。
教师:你用了什么好看的颜色来画画的?怎样涂,颜色会涂的好看?万花筒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得图案变化?(启发幼儿回家后将万花筒拆开看看。)
神奇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自发、主动地参加探索性活动,在活动中了解万花筒的的基本构造,学习拆装万花筒。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人手两个万花筒(一个是完整的万花筒,一个是经过加工的不完整的万花筒,并贴有标记)
2、万花筒内的小配件(小花片、泡沫纸片等)若干;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玩万花筒,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万花筒,请你们看看哪个万花筒更好看?”
2、幼儿玩万花筒,观察万花筒变化、漂亮的图案。
3、集体交流:哪个万花筒更好看?说话理由。
4、教师小结:能看到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图案的万花筒好看,贴有标记的万花筒不好看,看不到花纹和图案。
(二)学习拆、装万花筒,探索万花筒里的奥秘
教师:“为什么一个万花筒能看到神奇的图案,而另一个万花筒却看不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1、拆万花筒:鼓励幼儿拆万花筒,要求不能破坏万花筒。
2、引导幼儿大胆探索打开万花筒的方法。
3、集体交流:万花筒里有些什么?
4、小结:万花筒里有一个透明、圆形的小盒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以及三面小镜子,三面镜子是朝里面放的。
5、装万花筒:“小朋友拆开了万花筒,发现了许多秘密,请你们把它再变回原来的样子”
6、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装好后检查一下,是否和原来的万花筒一样。
(四)修万花筒,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为什么另一个万花筒看不到千变万化的图案呢?请你们也拆开来看一看”。
1、幼儿拆万花筒,说说自己的发现。(没有小花片、没有镜子、盒子被黑布遮住了)
2、幼儿修万花筒,教师提醒幼儿可以用所提供的材料组装万花筒。
活动延伸:
科学区中提供组装万花筒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装配万花筒。
活动反思:
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万花筒里图案的形状和花的特征,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万花筒里的图案由于镜面的原因会产生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纹样,比较抽象,孩子是很难看出来的,因此帮助孩子进行观让幼儿观察万花筒,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制作万花筒,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神奇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探索万花筒的主要构造。
2、能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并与同伴合作制作万花筒。
3、体验参与科学小制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的万花筒若干。
2、制作万花筒的材料包(玻璃、塑料纸、胶布、彩色纸等)
活动过程:
1、玩万花筒。
(1) 看看、说说、玩玩万花筒。
(2) 问:请你说说,万花筒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3) 记录幼儿的发现。
2、做万花筒。
(1) 介绍材料,讨论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2) 幼儿三人一组,尝试制作万花筒。
3、交流分享
(1) 展示小组记录单。
(2) 问:你们的万花筒是一个人做出来的吗?几个人做的?
那你们三个人是怎样做万花筒的?
在做的时候碰到困难了吗?怎么解决的?
(3) 小结:实际上,在我们身边,很多东西里都藏着科学小秘密,万花筒也一样,它为什么转动就会出现许多花纹呢?
神奇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快速地听辨出本期学过的歌曲,并自信流畅地进行接唱。
2、能为歌曲和乐曲选择正确的速度和力度记号。
3、熟悉本期听赏过的乐曲主题,能在听赏后说出具体的曲名。
教学过程
一、我是最炫的小歌星
1、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轻松愉快地进行师生问候。
2、组织学生分成三组。
3、活动规则
a、接唱(注意老师的声音,教师唱完第一句学生就进行接唱,要完整地演唱一段,要完整地说出歌名。)
(展示:万花筒点将----被点到的组演唱某首歌曲的前半部分----相邻组接唱歌曲后半部分----第三组说出歌名。)
b、出示相关的风景和图片,请学生唱出本期学过的少数民族的歌曲。
c、评奖
二、超级英雄抢答赛
师:我们都记得哪些速度和力度记号?
(出示歌曲《可爱的羊群》让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演唱一遍,要求每个小组的力度和速度要不同,比一比,看哪组按要求唱得最好。)
1、展示万花筒,每转动一次,呈现一个画面,共三个画面:
摇篮曲
海娃的歌
军队进行曲
2、学生听歌声想,以抢先击掌的方式获得抢答权。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抢答===教师宣布答案===学生按标记的速度和力度记号再演唱一遍)
3、评奖
(只有答得又对又唱得好的小组才能获胜。)
三、盛开着的万花筒
师:本学期我们聆听过很多优秀的乐曲,现在我们再一起来重温一下。
1、万花筒依次展示四朵荷花画面,每朵荷花中一个曲名:
?牧歌》、《彩云追月》、《回家》、《天鹅》
2、分组讨论,说出四朵荷花里的曲名。
3、哼唱乐曲音乐主题。
a、听一听
b、唱一唱
4、讨论与评价。
四、课堂小结
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畅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神奇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碘酒、村长头饰、馒头、胡萝卜、土豆、白菜、饼干、青瓜、梨头、香蕉、奶粉、一次性杯子和盘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师(慢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
师:碘酒有消毒功能,能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在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我,细菌看见我就跑,哈哈哈
最近,我发现,碘酒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看看这里有一个馒头,现在加入了碘酒,现在我们看看馒头怎样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灰太狼“快来买呦,便宜浓稠的奶粉,原来,他在有的奶粉罐中放了许多淀粉,这样买可以比超市便宜,所以许多羊村的村民上当买回了家,上了当,结果宝宝营养不良
卫生局的警察叔叔知道后,来进行检查。警长遇到了难题: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他想想好办法,用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奶粉的真假呢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神奇的水大班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的
了解纸的特性及用途。
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尝试制作再生纸,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脱水纸浆、造纸胶、造纸框、清、水盆、树叶、等。
课件准备:宝宝巴士造纸术步骤视频、步骤图。
活动过程
出示纸张原料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纸制品的特征和用途。
1.教师出示各种纸质的'书本,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想这些书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这些书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树皮,草,竹子,破布等)
2.教师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表述自己对纸张的认识。
——纸都有哪些特点呢?(纸很轻,易吸水,易燃烧,纸可以折叠等)
——纸都有那些用途呢?(纸可以用来画画,写字,包装等)
出示造纸过程图,帮助幼儿了解古代造纸术来历及其步骤。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中国就有了纸,当外国人还只能在树叶上,羊皮上写字的时候,我们中国的造纸术就传到其他国家,我们中国是发明造纸术,并最早使用这项技术的国家。
——通过图片我们来认识下古代造纸术的5大步骤:选材-清洗-蒸煮-捣碎-晒纸。
——小朋友一起动手制作一张纸吧。
出示造纸过程步骤图,结合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再生纸的制作步骤。
——取适量纸浆与水混合均匀,并充分搅散纸浆,没有颗粒为止。
——倒入适量造纸胶到混合好的纸浆上(一般一张纸加入6毫升的造纸胶)
——均匀搅拌纸浆后,用勺子慢慢铺满纸框。(勺子铺纸浆适合新手操作兼趣味性和成就感,纸张表面会有凹凸感)
——根据自己的创意可以摆上干花亮片等装饰,任意发挥。
——用勺子舀少量纸浆浇在花草上进行覆盖固定。
——将做好的造纸框平放在通风口,尽量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干纸张可以放在纸框上,也可以揭下来保存。
鼓励幼儿尝试再生纸制作,教师观察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1.教师引导幼儿结合步骤图开展制作再生纸。
2.教师鼓励幼儿遇到问题是学会想办法:反复尝试、同伴协商合作、请教老师等。
3.幼儿分享造纸成果。
小结:纸是用植物的纤维制造的,所以它可以任意折叠,用于写画。
神奇的水大班科学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