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赶紧来制定一份教案吧,不管是什么学科的老师,都要认真对待写教案这件事,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夹娃娃跳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夹娃娃跳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愿意用动作表现洋娃娃入睡和梦中的情景。
2.感受第三段音乐并能用动作表现其情境。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重难点:
1.听辩、感受第二段、第三段音乐旋律和节奏的不同。
2.能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第三段音乐的情境。
活动准备
音乐、ppt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出示ppt——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洋娃娃她做了一个梦,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梦见了什么?
2、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完整表演,音乐完之后说:原来我是在做梦呀!
——洋娃娃在干什么呢?
——镜子里面的洋娃娃在干什么呀?她在梦里都做了哪些动作?她照镜子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3、播放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照镜子的游戏。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照镜子的游戏。(现在我是洋娃娃,你们来当镜子,小镜子们站起来吧!准备好了吗?)——你们真是学得太像了,都是一面合格的镜子。
——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玩一次吧!
4、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
——刚刚是王老师来当洋娃娃,现在想请小朋友来当洋娃娃,请你们找到一位好朋友,商量一下谁来当洋娃娃谁来当镜子。
——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表演吧,看一看哪一组表演最有默契。
5、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
——洋娃娃在梦见照镜子之前她在干什么呢?
——猜猜她在睡觉的时候在想什么呢?现在你们把自己变成洋娃娃,你们会想什么呢?
6、结束——洋娃娃们,你们在想什么呢?
——现在我们跟这音乐完整表演一次吧!
教学反思:
?洋娃娃之梦》是一首儿童钢琴独奏曲,由三首小曲组成,作品通过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型的变化,刻画不同的意境,描绘了洋娃娃富于童趣和幻想色彩的生活。针对乐曲的特点,我结合各种音乐要素,运用“听、说、唱、演”等表现形式,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揭示音乐的形象,深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小班夹娃娃跳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小班夹娃娃跳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感受4拍子乐曲的节奏和速度。
2、 学习随着乐曲旋律的快慢调整自己的动作。
3、 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 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 请幼儿欣赏歌曲《妹妹背着洋娃娃》,在琴声的伴随下,幼儿一起边拍手边哼唱歌曲。
二、 指导幼儿观察音乐,动作符号等。
三、 在幼儿会歌唱的速度之后,引导幼儿进行即兴的换词歌唱,或者让幼儿变换唱歌的速度,让幼儿感受歌曲节奏的变化。
四、 玩“送娃娃”游戏。请几位幼儿将塑料圈放在脚下,手里抱着娃娃从指定的起点线出发向重点线走去。
五、 引导幼儿将这两种音乐体能游戏结合起来,玩游戏《妹妹背着洋娃娃》。
——一部分幼儿站在圈里,手里抱着娃娃,准备“送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变换速度、节奏、歌词,演唱歌曲《妹妹背着洋娃娃》。
——“送娃娃”的幼儿要根据歌曲节奏、速度、内容的变化,变换自己的动作。
——两部分幼儿交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区域活动:
请教师准备不同速度的歌曲录音带,提供铃鼓等打击乐器,请幼儿随着乐曲旋律的快慢敲击或创编动作。
活动评价:
1、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自然地调整自己的动作。
2、能基本合拍的做动作。
小百科:洋娃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玩具,原本意指用布或塑胶制成的西方小孩形象的玩偶,後来泛指模仿人、动物造型的玩偶,又称作布偶、娃娃,是儿童主要的玩具之一,但也有许多成年人将收集洋娃娃当作兴趣。
小班夹娃娃跳教案篇4
目标
1.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能有节奏地念儿歌,正确发音gua。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对儿歌的兴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准备
1.娃娃木偶一个。
2.图片。
过程
1.观看木偶表演。
――娃娃去买瓜,想买什么瓜?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瓜的名称。
――教师边操作木偶,边有节奏地朗诵。
2.学习儿歌。
――教师按儿歌韵律有节奏、有顺序地与幼儿一起说出各种瓜的名称。
――告诉幼儿儿歌的名称,教师再次完整朗诵。
――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或用身体语言)表示儿歌的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朗诵这首儿歌,你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有很多瓜)
――如果你是那个小娃娃,你买了那么多瓜后,会怎么做?
――鼓励幼儿改编儿歌的最后一句,如“买回家,送给好妈妈”等。
附:瓜娃娃
小娃娃,去买瓜。
买了冬瓜和西瓜。
甜瓜南瓜小黄瓜。
苦瓜菜瓜哈密瓜。
买回家,装满一箩筐。
教学反思:
?瓜娃娃》是主题“好吃的水果”中的一节语言活动,儿歌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学念儿歌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通过朗诵儿歌、配合相应的肢体动作等形式,丰富了幼儿对一些常见瓜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爱吃瓜果蔬菜的情感。
小班夹娃娃跳教案篇5
智力游戏:表情娃娃
游戏目标:
1. 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 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游戏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游戏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师: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 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 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 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 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小班夹娃娃跳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认读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
3、能读懂课文,体会瓜娃娃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学会爱和感激。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美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激发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要讲一个童话故事,同学们想听吗?(出示课件,讲课文中的童话)
2、听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瓜娃娃多么懂事、可爱)
3、这么美好动听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学吗?(想)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第15课(板书:瓜娃娃打电话)
二、读通课文,自主识字
1、把圈出的生字娃娃大声地读给同桌听,不会的互相教教。
2、检查识字情况(出示课件)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习倾听,并想一想:刮风下雨了,叶子、瓜娃娃都在干什么呢?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a、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多种形式读)想:叶子在干什么呢?
b、出示课件,观看后冬瓜秧的“爬、招、点”等动词说明了什么?这时的心情怎样?
c、生再带着高兴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二段
a、出示课件,找学生读课文,大家思考:瓜娃娃再干什么?
b、瓜娃娃跟根妈妈说了些什么呢?
c、出示课件,倾听瓜娃娃给根妈妈说的话。
d、分角色读课文。
四、学生回忆母爱——畅想;
1、同学们,你们喜欢瓜娃娃吗/为什么?
2、我们班像瓜娃娃这样的孩子也有许多,谁能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五、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六、小结
在我们的成长中,岂止只有妈妈的付出,还有爸爸、爷爷、奶奶、老师的关爱。孩子们,我们一定要爱那些哺育我们成长的人,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小班夹娃娃跳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