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关注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以不断改进教案,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提高教案的实效性,笔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中音乐课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农远资源,通过律动、音乐欣赏、动作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歌曲。通过击拍的方式练习三拍子的节奏,将强弱弱的节奏规律带入到歌曲演唱中,感受优美恬静的大海。
(二)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节奏、音准及情感的把握
难点:动作创编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示范法
(四)教具准备
光盘、图形谱
(五)观看教学光盘
教学光盘中的教学程序有以下五部分:
1、 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齐做《小螺号》的律动,观看光盘中大海的景色)
2、 新歌教学 (跟着光盘里的老师学唱歌曲)
3、 动作创编 (观看光盘里学生的表演)
4、 巩固练习 (回忆并齐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5、 全课小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光盘中画面内容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儿童歌曲《小螺号》
带领学生做律动
学生跟着老师齐做律动
大海的景色
提问学生“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大海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光盘中画面内容
光盘中教师活动
光盘中学生活动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播放歌曲《海》
提问学生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聆听歌曲,思考问题并回答
让学生听清楚光盘中教师的提问
回答光盘老师的问题
出示图形谱
带领学生学唱简谱
学唱简谱
带领学生跟着光盘老师学唱简谱
逐句学唱,跟着光盘里的琴声完整演唱曲谱
带领学生学习歌曲
朗读歌词,分段演唱歌曲
利用光盘教唱歌曲并个别抽查
有节奏的熟读歌词,融入情感完整演唱歌曲
提问学生“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回答问题,纷纷表现对大海的热爱。
(三)知识拓展
光盘中画面内容
光盘中教师活动
光盘中学生活动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海》的表演
提问学生怎样用形体动作表现歌曲
表演歌曲《海》
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
发挥想象力,利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演
弹琴带领学生齐唱《大海啊,故乡》
演唱歌曲
提示学生,回忆学过哪些有关与“海”的歌曲。
回答问题并齐唱《大海啊,故乡》,感受海边生长的小朋友对家乡的热爱。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新歌《海》,看到了大海美丽的景色,使我们对大海有了更多的了解,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次的音乐旅程吧!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你可知道江泽民爷爷的故乡在哪里吗?
江苏扬州的诗句
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曾在诗中提到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好一个"烟花三月下扬州"!
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扬州美吗?
美!
二、寓教于乐
感受歌曲
怎么样?陶醉了吧?告诉你们,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
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
生跟范唱音乐轻声唱歌词。
生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三、创造表现
有难唱的地方吗?
……
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
好的,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不要唱错哦!
一到两遍,直至唱熟
生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同学们唱得不错!《杨柳青》是一首扬州民歌,关于民歌我们以前也讲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谁能够说说,民歌是怎样产生的?
……
不错!民歌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各种风俗活动中,由口头创作又经过口头广泛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进行再创作,使之更加完美。正因为这样,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杨柳青》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来演唱的话一定会更加有趣的。
原来民歌中的衬词这么有意思。接下来,我们再用扬州方言来唱一遍,不过我有个要求,变换一下方式来演唱。你们给我出出注意。
拓展延伸:
同学们唱得真好!民歌《杨柳青》因题材的不同,有很多变体,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女声独唱和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
生听歌曲
四、完美结课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3
课题:
身边的音乐
教学目标:
1、找出身边的音乐,了解这些音乐的作用;
2、识别音乐的情绪,发挥创造想象力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背景音乐。
设计思路:
学生发掘自己身边的音乐,对生活中、社会中音乐的功能进行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伴随我成长”的道理,并能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音乐。
教学重点:
在音乐听赏中了解音乐的情绪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为场景配置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音乐为《欢迎进行曲》,由几名学生列队进入,并挥手向其他学生致意。)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感受与探索
1、教师提问:刚才播放的这首音乐大家都很熟悉吧,曲名是什么?那几位同学随音乐进入教室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呀?谁来模仿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神态呢?
(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情绪与人的情绪之间的关系)
2、我们再欣赏几段音乐,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听到这些音乐时的感受,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找出身边的音乐)
3、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听赏。
(《运动员进行曲》、《摇篮曲》、《国歌》等)
4、学生自己探索,寻找音乐。
教师提示:除了刚才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乐曲以外,还有哪些在你身边的音乐,请大家开动脑筋,找一找,比如你在电视中听到的,在书店听到的,在超市等很多地方都有音乐,你能唱一唱,哼一哼都可以。
5、对找出来的音乐进行简单的情绪情感分析。
6、试对已经分析的音乐设置场景,学生合作表现。
(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表现音乐,在熟悉的音乐中创设场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
三、创作与表现
1、试配场景
刚才我们自己找出了许多身边的音乐,也为找出来的音乐配置了一些场景,下面我们来为场景试着配一配音乐。
2、将学生分组,各小组自行确定要表现的场景,并为场景构思配置什么样的音乐。
(学生讨论,教师下去指导)
3、教师提供音乐片段,学生自由选择音乐。
4、分组展示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
(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只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不作结论性的评价,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但都要充分给予肯定)
四、教师小结,下课。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合唱的学习,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
2、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培养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全曲。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弱起、二声部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要求跟着歌曲的节拍。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练声
1、生唱“啦”
师:刚才我们都在春天里听到了很多美妙的声音,现在我们就把它们融到“啦”这个音中,我们用声音来表现下,跟着我的动作一起来。
2、代词唱
师:嗯太美了,我听到了万物的声音,那现在老师就把你们美妙的声音配上旋律,一起来唱一唱,注意看我的手势,先听下琴。
3、出示:10501050︱10501050
师:刚才我们唱的旋律,我把它写成了这样的曲谱,我这里有两种唱法,听完了之后请你告诉我,哪一种是跟这个谱子一样的!
三、解决难点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最近的天气可谓是春光明媚,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非常的舒服。你能模仿一下春风的声音带给我们一丝凉意吗?
师用wu范唱:0004、3︱26–5、4︱35—43︱2345︱4、33450
师:这是一阵柔和的春风,让我们一起模仿春风的声音吧。唱歌要注意坐姿,师弹奏旋律,学生模唱。
四、学唱歌曲
1、师: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当那小河清清流水正在欢唱,我将出发到远方……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意大利的朋友们出发远行的欢乐情怀吧。
2、师: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第二次听全曲)
师:田野用什么方式召唤我们?郊游的队伍分成了几个小分队呢?
学生说一说。(合唱)
师:歌曲的情绪怎么样?(欢快,活泼)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一定要听着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来踏步。第二,为了踏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这样吧,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我们先来试试。
师:好,我们来看,谁能和着音乐的节拍走得最精神,最漂亮,能和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融合在一起。第三次听全曲。
3、解决难点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请大家坐下来休息一会。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喜欢!
师:让我们一起学习歌唱吧。
出示:0004、3︱26–5、4︱35—43︱2345︱4、33450生学唱代词唱一唱。
师:让我们告诉田野,不要着急,我们马上就来了。
出示:0004、3︱26—5、4︱35—43︱20505050︱3——0‖学唱曲谱。
4、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同学们,想一想,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去唱,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那我们就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再来唱,听好音,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
师:随老师的琴一起来唱一唱。(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唱时做到声断气不断的状态,教师要示范给学生听,换气记号等。)
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及换气记号的作用。(注意用微笑的状态,嘴角上提,用灵活的舌尖来咬字吐字,听听你们的声音是不是跟大自然的声音一样动听美妙。)
a、学唱高声部曲谱
师:唱得真不错,让我们试试第二段吧。引导出第二段跟第一段结尾的不同之处。
b、学唱低声部前半部分
师:真不错。这首歌不但旋律优美,歌词写得也很美呢。学唱歌词代词唱全曲。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组中外作品的演唱和欣赏,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故乡的云-中学音乐教案。
2、结合具体作品初步理解节奏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两大要素。能用连贯的气息,圆润和谐的声音,演唱《故乡的亲人》和《故乡的小路》,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积极参与《思乡情》诗歌朗诵音乐会的表演和创作实践活动,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内容:
1、复习《故乡的亲人》、学唱《故乡的小路》
2、听赏《故乡的云》、《那就是我》
3、学生创作和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比较作品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对作品进行对比、联想、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走遍天涯海角,眷眷的思乡情意,总是常驻胸间。唐朝诗人李白有这样一首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生:跟着朗读
师: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写过这样的诗,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放背景音乐)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思乡之作举不胜举,永唱不绝。
(二)复习《故乡的亲人》
聆听歌曲,投影有关图片,音乐教案《故乡的云-中学音乐教案》。
学生齐唱《故乡的亲人》
师:这首歌曲该用哪种情绪来演唱?节奏怎样?
生:回答。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情感?
生:回答。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唱《故乡的亲人》。
生:深情、思念地唱《故乡的亲人》。
(三)学唱《故乡的小路》
导入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故乡的亲人》,通过思念故乡的人来表现思乡之情,那么现在请你听一下这首歌曲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这种情绪的呢?
生:聆听歌曲
师:这首歌曲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
生:讨论后回答。
师:请你轻声跟唱。
生:跟唱《故乡的小路》。
师:你认为这首歌曲采用哪种演唱形式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独唱、齐唱、领唱合唱)
生:回答。
采用学生选择的演唱形式唱《故乡的小路》
(四)听赏《故乡的云》。
导入语: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好象在对我说,归来吧!归来吧!(出示相应的画面)
生:聆听《故乡的云》
(五)听赏《那就是我》。
师:朗读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生:聆听歌曲
师:在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一句?
生:回答。
(六)比较与分析。
歌曲
?教案目标】
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教案重点】
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教案难点】
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案过程】
一、走进西部
1、音乐引路。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等待上课。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音调较高。)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
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近陕北民歌。
二、赏析陕北民歌。
1、介绍地域环境。
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黄河—湘江,配歌曲伴奏。
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与我们的湘江有区别吗?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性格?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
师: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高亢的声调、嘹亮的歌喉。
2、一听全曲,关注歌词内容。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船夫,边划船边唱歌)
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
师:陕北民歌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干活也罢、赶路也罢、放羊也罢、划船也罢,只要心中有感,便放开嗓子唱起来。《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
3、二听旋律,关注音程跳动。
1)生边听旋律,画旋律线。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画出旋律线,请你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跳动较大)
2)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动较大原因。
师: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的音程跳动较大,这跟什么有关?(江南人感情细腻、说话柔和。陕北人性格粗犷,声调高亢、嘹亮)
4、三听老师范唱,轻声跟唱曲谱,关注旋律重复。
师:老师来唱第一段歌词,请大家随我轻轻跟唱曲谱,注意观察歌曲的旋律还有什么特点?(重复)出现了几次?(5次)
1)生随琴唱重复旋律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同学们已经能基本轻声跟唱,说明这首曲调琅琅上口。尤其是中间这一段,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
2)生边做协调有致的划船动作边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重复
师:这一句是整首歌曲中最典型、重复次数最多的旋律?我们可以联系船夫们此时的动作,想一想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在(划船)。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娴熟、协调有序)
师:让我们模仿船夫娴熟的、重复的划船动作,随琴唱这一句重复出现的旋律。
3)生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词,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表现歌曲的韵味,将歌词每小节第一拍的字放大。
师:歌曲是四四拍,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
(强弱次强弱)
师:划船动作中第一个划开水波的动作是最用力的,注意歌曲的强弱关系。让我们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韵味。
5、四听方言、衬词乐句的范唱,了解方言、衬词。
1)分析方言特点。
师: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哪几句让你一听就知道是陕北方言?
师:由于地域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我国的语言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特点,即所谓的方言。像这首歌曲产生于陕北高原一带,因而这一带的方言使得陕北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2)分析衬词特点。
师:这首歌曲中,有哎、嗬哟衬词。也是陕北民歌的特点。
师:为什么要加上衬词?要是没有衬词,也可以唱啊。(师示范)
师:歌唱中加入一些衬词,不仅使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音乐更加饱满、连贯,而且能使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3)模仿方言、衬词,跟唱开始和结尾的两句了解演唱形式。
师:每一句最后都加了一个前倚音和一个下滑音记号,前倚音与陕北方言的语音语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下滑音使演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好的发挥。
6、随琴完整演唱,分析唱法:原生态。
师:歌曲的唱法有很多种:通俗唱法、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现在还有一种原生态的演唱方法,《黄河船夫曲》应该采用什么演唱方法?
师:因为歌曲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写照,他在赶路就唱赶路的歌、分别是唱送别的歌、放羊时唱出自己的心情,划船时唱出心中歌为枯燥的生活解解乏。所以歌曲的唱法应该是随意的、直白的、非常原生态的唱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宣泄自己的情绪。让我们带上对歌曲的理解,有味的唱一唱这首歌。
7、小组对唱,参与律动。
师:整首歌曲有两段歌词?以什么演唱形式出现?(2段、一问一答)
师:让我们扮演黄河上的船夫,按照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韵味。
三、小结与延伸
1、小结
师: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能用民歌的形式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乘船行驶在汹涌澎湃的黄河之上,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是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它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生活情感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反映着人们的生活。
2、欣赏民歌《黄河船夫曲》
师:而今,陕北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陕北民歌同样也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而应该有所改变。但是,我们要承认的是不管人们生活水平如何改变,陕北民歌的魂还在,它依然是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音乐素材。经过新的配器、新的演唱形式、加入新的流行元素之后,又赋予了它新时代的气息。
师:同学们,民歌是一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让我们继续挖掘和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不断发扬和壮大我国的民族文化!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睡》。
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剧唱段《今夜无人入睡》和《卡门序曲》《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
2、随音乐划拍或指挥,并背唱《卡门序曲》主题旋律和《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体会歌剧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3、以歌剧《图兰朵》为例,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
教学过程
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剧《卡门》录像片段并聆听《卡门序曲》,师生共同探究歌剧《卡门》的剧情和序曲音乐特点。
2、继续聆听《卡门序曲》,使学生从音乐艺术形象的角度初步领略其艺术魅力,并知道《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它仿佛概括了歌剧的内容。结构基本属于回旋曲式。乐曲主部是一首节日进行曲,它来自歌剧最后一幕的合唱旋律,气氛热烈欢快,由木管和小提琴主奏,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
3、引导学生随音响边划拍边哼唱“节日进行曲”和弦乐主奏著名的《斗牛士之歌》(第二插部)曲调,使学生体会《斗牛士之歌》雄壮、威武的曲调,与主部音乐“节日进行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要求学生记住这两首音乐的旋律。
4、教师简介四幕歌剧《威廉·退尔》剧情,并引导学生聆听《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该序曲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教师可采用边欣赏边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每部分音乐使用的乐器、音乐主题、音乐表现要素表达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等,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序曲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5、学生可随《威廉·退尔序曲》主题音乐划拍哼唱,记住主题。
6、欣赏《今夜无人入睡》,简介歌剧《图兰朵》剧情,了解欧洲歌剧音乐融入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并记住《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7
设计理念:
?大海》是一首以表现无边无际的大海为主题的儿童歌曲,它借助其他姊妹艺术融诗、画、音乐为一体,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海”的画面时,在充满海的品味的音乐声中去朗诵《大海》这首诗,通过歌曲学习,体验歌曲的内涵及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并掌握力度记号“f”。
2、通过学习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
2、力度记号“f”在歌曲中的表现。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海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们闭上眼睛他仔细听。
(播放海浪声,学生聆听。)
二、看海
1、欣赏大海的美景并启发学生说说大海的景色?
2、欣赏赞美大海的诗。
三、学唱歌曲《大海》
1、出示课题《大海》
2、初听歌曲。
3、朗读歌词。
4、学习节奏“3/4拍 ×× × ×× ︱×× × ×︱
太阳 月 亮也睡在 里 边
5、再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7、师教唱歌曲。
8、为歌曲加上力度记号。
9、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师生用身体的律动感受歌曲。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充分感受到大海的美,希望同学们要珍惜、保护我们的大海,爱护大自然。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2、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敢在同学面前大胆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创作与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组织能力。
4、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活动。
重点、难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春晚解说词背景音乐:《春节序曲》 《再见警察》 《手牵手》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a i y o u
二:导入,实践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
生:喜欢!
师:春晚开始的时候放的那首曲子叫什么?
生:春节序曲
师:在春晚出现次数最多的歌曲节目是什么?
生:难忘今宵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演唱一下《难忘今宵》
师:刚才老师演唱了《难忘今宵》,大家看一下黑板,我们刚才发声练习时练习的这五个音。a i y o u这是意大利语中的五个元音。尽管是意大利语,但这五个元音在中国歌曲演唱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打开我们的课本,看一下每一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与哪个字母有联系。
生:o
师:好我们现在就来练习一下"o" 。
练习o
[5 4 3 2 1———————]
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演唱一遍。大家要仔细的听一下每一句最后的一个与o有联系的长音。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演唱一下歌曲的旋律。
钢琴伴奏演唱旋律。
师:我们的旋律演唱先告一段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知道的歌词作者?
生:方文山林夕
师:他们写过很多风花雪月的歌词。但他们很少写自己关于祖国的词。
因为祖国很难写,中国很大有56个民族。热爱祖国这四个字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者不同的理解。那位同学能用简单的语言说一下我们的祖国?什么能代表中国?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中国的人民是什么样?中国人民对朋友什么样对侵略者是什么态度?
生:略
师:中国有一个人通过一段简单的文字,描绘出我们伟大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初中音乐课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