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质的作文需要有准确的表达和恰当的用词,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让自己更加敏锐地观察和感知世界,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以下是笔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旧书》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旧书》作文篇1
看到旧书,首先想到的是破书,但仔细一想,旧未必就破。如千年狐妖,反诱人得很。《聊斋》里的那些穷秀才,没几个逃得出她们的裙摆。我又想到老书,但老书和旧书又不一样,此刻不是时兴国学么,很多的老书得以再版,很多老书以新书的面孔出现,即老书又未必就必须旧。
少年时代逛书店,最常光顾的地方是新书专柜,认为那里才能见新作品。可读来读去仅两字:新瓶。此刻,每到一个地方,我仍然会逛一下书店,直奔书店的角落,挤进那几乎蒙尘罕迹的柜前,取上一本最旧的书翻看。
可看得多了,又索然无味,仅觉两字:旧酒。因为据说,仅有封坛的才是好酒,酒如不封坛存它个百五十年,则不醇。所以,窃以为把旧书比作旧酒是十分高的评价。思及此处,我于是又开始责怪自我:少年时不知珍惜,竟把老祖宗留下的旧书当成草纸,揉擦扔弃……我甚至想,如果当初懂得珍惜,自我或许已是“国学大师”了。看来,草纸未必就不值钱,至少是有很大的机会成本。
为了挽回把旧书当成是草纸的损失,我于是开始培养自我的另一个陋习:于草纸中找旧书。很庆幸,我的运气还真是不错,什么国语读本,什么规,什么戒,什么奇,什么异,通通都被我翻出来了。可是,翻去覆来,除了爱莫能助,我什么都没有读出。无语。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位老妪,每到傍晚的时候总会站在村头的田埂上用晦涩的古语骂街,我当时很是不解她究竟在怨恨什么?而立之年后,我最终醒悟,那位活了90多岁的老妪其实也是一本旧书,当她好不容易熬成了一本旧书,期望别人去认真读她的时候,却已没有人愿意再读她。不久,老妪逝去,我却于葬礼上的哭呵之声中又听到了晚辈后人们的悔悟之心,当时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又觉得自我又一次失去了成为“国学大师”的机会。
思之及此我才明悟,我们芸芸又何尝不都在去往旧书的过程?且不说多么惊艳花前的玉容芳华都终将老去,即便是那经年苍柏的翠枝上,条条纹路,又哪处不折射出岁月的无情。
《旧书》作文篇2
历史是一本旧书。
有些泛黄的封面,是因时间流逝而显得古朴苍桑的痕迹;略显的粗糙的书页,是被无数人翻阅过的证明;简单客观的文字,是虽不富有生趣但真实鲜活的存在。
?历史》这一本旧书的出版时间已经久远至不可考究了!但翻开它,我们却可以探求历史发生的时间,追溯往昔的记忆,感悟真实的过去。
从目录索引开始,我们品读这本旧书。
第20页是公元前221年,是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统一的格局最初——秦始皇他扫并六国的辉煌痕迹。这一页里我们读到秦朝的兴起?秦朝的统治过程,乃至是秦朝的衰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亡秦族矣”,短短数行文字既记述真实发生过的历程,也给予后人深刻的教训。我们品读着《历史》这一本旧书的时候,既获得新鲜的真实知识,又感悟了一个可贵的警示。
第1049页是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曾经万众还庆的开国大典。往后翻看,是三大跃进?“二五”计划……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共和国的诞生与发展?磨难与成就。在历史的崭新篇章中,我们品读着,也仿佛经历着那一种“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不用受欺凌,强大起来”的喜悦和自豪,那种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取得巨大发展的激动与欣慰。我们品读着《历史》这一本旧书的时候,既收获更新的真实知识,也感悟在曲折中坚持前进的坚韧品质!
第1298页是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开始!经过拨乱反正,血腥的动荡终于过去,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从沿海到内陆?从国内到国际,中国正在朝气蓬勃地发展着,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的大舞台。中国不断地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地上升。
?历史》这一本旧书中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种种成就,也写满了中国在探索与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政策方针与成效!我们在品读着《历史》这一本旧书的`时候,既深刻地了解过去,又感悟了一种不断向上发展的勇毅精神。
文豪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们品读着《历史》这本旧书,正是带着这种不满足的精神不断地去探求,探求历史给予我们的警示,探求在艰苦中成就的坚韧品质,也在探求着不断进取发展的勇毅精神。在生活中或是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凭借在《历史》这一本旧书中学习到的警示?品质和精神,塑造自己,发展自己,给予自己更多的成功的可能。
?历史》是一本旧书,但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新的生活!
《旧书》作文篇3
可能很喜欢读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本崭新的书,柔柔散发锃亮的光,纸张摩挲在手中能发出‘沙沙’的脆响。配以香茗和窗口和煦的阳光,很是自在洒脱。在精神世界里饕餮,茶香满口情悠悠,飘逸舒缓。
而予我记忆颇深的,却是那一本本旧书。
一本本书,从锃新再到泛黄,书页上留下翻动的痕迹,卷起毛边,微微残破的书脊。从小便拥有许多这样的书,它们分散在书房里的各个角落,其中多为旧版名著,还有古文学如古文观止、楚辞之类。它们都是父亲青年时节衣缩食买下的,就一直这样保藏着,数载后终迎来新的读者——我。
少年总角,便不好出门嬉闹,只愿乖乖待在家中。父亲得知,便不辞幸劳从高高的书架上将一捆捆藏书‘迁’下来,再从中精心选撷适于我的供我阅读。当然,我也会有许多新书,但总觉不如这些沾染了岁月陈迹气息的旧书来得珍贵和有价值。在稚嫩的眼中,需要搭凳子才可以够到的书柜里,是多么奇妙的一个世界!
日渐成长,更渐渐明晓这些旧书的意义,也会试着学幼安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或模仿《唐璜》写几句拙劣的诗句。可父亲每每看完都大加称赞,夸我有长进,又学了不少文学知识。
后来就有了繁重的课业,也有了很多旁的书,数不胜数。大多是一时心血来潮买下的,还有友人所送。它们总称为‘最book’。开始醉心于用华美文字堆砌一些情感虚无而不真实的语言,歌咏着“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之类云云。而那些曾铭感于心的旧书,被闲置在不去过问的角落,落了灰。
然后发觉,自己的文章开始变得空洞而无实质。人心也愈见虚空,太过容易临阵倒戈抱怨自己的不幸到哭天抢地。然后发觉,那些闲搁的旧书已不知去往何处。然后发觉,父亲未与我洽谈诗文和名著已多时了。
往事如风,徐徐吹拂。闭眼望见的是曾经那个捧着一本本旧书不谙世事却满脸希冀的孩子,睁眼看到的却是装帧精美的堆积新书倒映出的华而不实的我。于是,似有点懂了,便将其锁入柜深处,然后搬凳来到书架前。
曾经颤巍巍够不到的书架蓦然似矮了许多,打开上面的柜门却不由泫然。那些旧书,我爱的宋词、张爱玲、简奥斯汀、莫泊桑、鲁迅……他们都在。仍依照彼时微笑递给书我的父亲最初精心排放好的顺序,敛敛铺陈着。
它们那么多,散发着釉色的柔和的光,一如我初见时它们的模样。是不可或缺弥足珍贵的宝藏。
忽然发觉这实是爱的亘古不变的柔软而漫长的铺陈。而那个我念念不忘难以割舍的宝藏,是父亲。
《旧书》作文篇4
只翻开第一页,便知字里行间都写了些什么。——题记
有这样一种称谓叫做记忆,有这样一种群体名字叫做旧书。我绝非什么收藏家,也绝非集邮那般的爱好者。
我只是纯粹的喜欢书,所以离不开书。喜欢书,自有那满架的书橱能够例证。喜欢书,喜欢在字里行间品味,捉摸。喜欢书,也自然喜欢买书,可不管有多少书,在书橱最不起眼的一角,始终都放着几本并不起眼的旧书。
书已经很老了,纸张也已经开始有些微微发黄,连封皮上的出版日期也已有些斑驳,只是明白,那里面“年龄”最小的一本也决计不会比我年轻。可那的确不是我的书,我又未尝去过旧书摊淘宝,或许,那里今后会成为我一个顶重要的去处。
那些书,都是上一辈的人留给我的,承载着他们那一代人的心灵寄托。我的书,就在那几本书的旁边,比那些稍稍年轻了十几年韶光,它们是我长大后自我买的。我的旧书,总是翻旧的。
当我最终翻开旧书,看着那相识的话语,望见那点缀于其间的笔画,也给我以性灵的迷醉。有些章节我也注解的密密麻麻,让我也顿时豪气一生,直欲与文章比一比,看谁的字更多一些。正是一个人,启开书。只细望那些写下的字,回首当年的时刻,许久不见,仍带有那几分犀利;再细细品味当初写下的话语,有的似乎我已不大同意,略显幼稚,不成熟,那是如今成长的标志。我拿起笔来,不时地勾画涂抹着什么。
有时它们也会给我以启示,当初的某些观点,我或已忘记,今日又重拾,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好不痛快。重读旧书,异常是一本好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记忆的回归,毋宁说是对于情感的再一次冲击,这种情感的冲击一般是第一次读最为强烈,但每一次重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新的感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绝非空穴来风。手握一本旧书,就好像抓住一个幸福。而今,这个幸福感还在不断的扩大:在墙角书橱里,翻旧的书还在不断的加入,溢满整个空间,直至“流”了出来。
直到有一天,有人问我:“你有什么财富?”我有旧书,满屋。
《旧书》作文篇5
小路的尽头,就是书屋。周边都是残破的矮墙,黄泥土砖。我总爱站在书屋前,为你停留。
第一次去书屋,大约有十年了。那日,父亲带着年幼的我走进书屋。这儿不大,十来个人,几张木桌,六排书架,上面满是厚重的古书,沉甸甸的纸张发黄,看上去有些历史了。父亲随手拿起一本有些残破的书册,翻看起来。
“是你?”迎面走来一位老人,满头白发却红光满面“没想到这么多年后,还能再见到你。”
“是啊,老板还是这样精神,只是我们,再也会不到当初了。”父亲说着,叹息着,合上了书,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微微笑着,又离开了。
父亲多次路过那家书屋,或者说,特地来此停留片刻。有一次,我疑惑地问他为何如此,他仰望天空开始回忆起些许往事。
父亲上大学时,认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常常来这家书屋读书,久而久之,与老板相熟。他们翻阅古籍经典,高谈阔论,畅谈国事史鉴,而老板总是在旁听着,不时也加入进来。多少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书屋里热闹非凡,多少漆黑的夜晚,屋子里灯火通明……然而,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毕业了,天南海北,各奔东西,如今的他们,还有谁记得那时场景,还有谁能此停留,为多年前豪爽的老板停留,为这些已发黄残缺的古文献停留。
老板还在,只是白头相等,等一群志士,书屋还在,只是古旧相守,守一份真挚岁月。父亲终究还得忙碌的,他与他的朋友一样,为世俗而奔波忙碌,再没有了时间与老板相问候。
但是,我想,我可以,我们可以。
“爷爷,我们来看书了。”
“好好好。”老人连说了三个“好”,多年的等候等来了新的志士。
小巷的尽头便是书屋,那日,我又来了。
《旧书》作文5篇相关文章:
★ 中秋节.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