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写观后感中,我们可以对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一篇富有深度的观后感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激发他们对相关作品的兴趣,笔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参观731纪念馆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参观731纪念馆观后感篇1
来到常州上学,当然要了解一下常州,知道当地革命烈士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于是我 们一宿舍在周末找时间去瞻仰了一下瞿秋白纪念馆,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参观之前,我先查了一下有关瞿秋白的生平事迹。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 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曾经担任过中央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在一次大 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是,他主持召开“八七”会议,会后主持中央工作。在 1931 年 1 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 后,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 年到苏区任中央政府教育人民 委员。1935 年 6 月 18 日在福建长汀罗汉岭英勇就义。三十多年之后,文化大革 命期间居然还遭到了莫大的凌辱,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磨难,_遗骨迁移到八宝山。_,1980 年中共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昭 雪。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既 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 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 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献出 了整个生命。 走进纪念馆大门,瞿秋白烈士的高大铜像迎面而立,身穿西服,带着眼镜、 手握书卷,栩栩如生。身后的墙壁上“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旁 边的竖版上“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 ,两行诗文和一句话语,是瞿秋白无私奉 献于中国革命事业的挚爱道白, 发自肺腑, 动心又动情。 即使在挨过党组织的斗, 受过国民党的刑, 遭受错误的排挤和迫害的逆境中, 他依然心怀坦荡、 意志坚强, 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馆有《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 ,陈列了 瞿秋白的照片、文字、实物和雕像。进入黑漆大门的故居,门上方高悬有“城西 瞿氏宗祠”的白底篆书匾额。故居展示了瞿秋白一家人当年生活居住的场景。简 陋的桌椅床柜家具,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陈列,见证了瞿秋白的成长和这个知书 达理家庭的付出。 接着,我们踏入了瞿秋白同志的纪念馆,纪念馆显得非常的亮丽光线。同样 刚进门也是一尊巨大的瞿秋白同志铜像,在铜像两旁一一陈列着书籍和画像,还 有的就是出土的文物。 在纪念馆里,他的一首《哭母诗》 ,也令我为之动容。瞿秋白的母亲因家贫, 看着这些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心如刀绞,她在 1916 年农历初五的晚上自杀了, 时年四十。 瞿秋白当时在无锡当小学教师, 闻讯赶回家奔丧, 哭倒在母亲遗体前, 写了[.1mi.net]这首诗。诗有四句: “亲到贫时不算贫,褴衫添得泪痕新;饥寒此日无人管, 落上灵前爱子身。 ”瞿秋白在斧钺交加时,脸不变色心不跳;在敌人的枪口面前, 他说“此地甚好”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但在慈母的遗体前面,他却泪水漣漣, 悲痛欲绝。这就是瞿秋白的完美的人格的体现,堪为今人楷模。 这次参观给了我很大的感触,瞿秋白是不朽的。他是一派浩瀚的大水,在大 地的怀抱中终古地流淌着,不息地流淌着;他是喜马拉雅上的珠穆朗玛峰,象高 山一般的崇高,一般的雄伟,一般的壮丽,一般的高昂,巍然耸立,永不倒下。 他的人格,他的信仰,他的坚定,他的道德,他的文章,他的聪慧,他的希望, 将永世长存!瞿秋白纪念馆门前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便是最好的说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带来的3篇《参观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参观731纪念馆观后感篇2
一直以来都想找机会去参观铁人纪念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就在这时候我的公司步长药业给了我这次机会,公司举行集体参观活动,这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我盼望以久的王进喜铁人纪念馆!我们进入馆内以后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同志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迈进的雕像,两侧一边写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另一面写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进入展区有讲解员带领我们为我们详细的讲解王进喜的铁人事迹!在讲解员认真深情的讲述时大家也仿佛都沉入了哪个时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动的相片和宝贵的影响资料深刻的感受到了当时艰苦工作环境,但是不管怎么样的环境下铁人都没有退缩而是坚毅的监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见相片上他们打出第一眼油井那脸上流露灿烂的笑容那开心的样子时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丝笑意,虽然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但是仿佛我就在他们身边,随着讲解员来到了铁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间,看见那简陋和窘迫的样子,心理感觉有些酸楚!随后又来到了一个珍贵的影响资料面前就是有名的铁人跳进冰冷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来搅拌在铁人的带领下大家纷纷跳进了池中,看到这里心理不有自主的出现一种激动的心情,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故自身安慰不求一丝回报的人能够这样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精神远远的超越了我们这几代人,真是值得反思,浏览这些事迹感觉时间总是过的好快,这时已经来到了王进喜生病的展区,看着他那张相片已经是满脸的病态非常憔悴的样子还依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监守职责,一直到自己不能在站立起来,还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着油田的开发与进展,听到讲解员说道他去世的年纪还不到50岁,心中为他惋惜之时又一次产生酸楚与敬仰!之后又看到了全国宣扬铁人精神,也看到了大庆油田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希望看到今天的大庆他在天上也会笑的。
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代时代相传承的,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也要学习铁人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艰难,在工作之中遇到在大的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努力完成坚决不退缩,要印证铁人的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学习的他的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不断的完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不断的钻研观察我的目标客户的喜好与需求,来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要时时刻刻维护公司与客户的共同利益,也要学习铁人不断的自我挑战,制定有效的计划努力完成!
公司已经分配给我指定的工作地点,一定不辜负公司对我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时刻想着铁人的工作态度与热情!
参观731纪念馆观后感篇3
在这个初夏时节,我们机关团委组织我们赴广西全州县、兴安县实地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凝聚青春力量”主题团日活动,重新回顾87年前红军长征中的那场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俗语至今还在桂北流传。湘江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当时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我们的党是有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党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为了信仰抛洒热血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用生命去捍卫国家主权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党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党骄傲,只有一个党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能更好。
参观731纪念馆观后感篇4
和平年代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完美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再有澎湃的激情,但这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又再次沸腾。
走到烈士林园,看到了十分庄严地大门,“x烈士林园”几个金黄的大字,情绪也开始沉重起来。有秩序的走进烈士林园,大家都十分的安静,低沉的情绪在酝酿,感动已不能准确的形容。在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后人为烈士们的曾词,“革命英雄”“国之栋梁”“献身国家”“精忠报国”“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词语数之不尽。烈士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些词语能表达尽的呢。
革命先烈的一幕幕事迹总是浮此刻眼前:在战火的硝烟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在新中国建设中忘我工作的劳动者,等等,我的心灵深深体会着这次参观受到的洗涤和震撼。那些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我深切地感到,在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几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力拼搏、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她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发展“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鼓舞和激励了整整几代中国人。我们今后的道路已有了方向,向烈士们一样,坚持奋斗,永不放下,永不言败,绝不向困难屈服,绝不被自我打到。
归去的路上,迎着阳光的笑容依旧灿烂,又一次经过高高的纪念碑,向烈士们致敬,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庄重的凝视他们。
或许,它在看着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他在期盼着我们的精彩!
参观731纪念馆观后感篇5
“十一”长假,母亲带我去参观铁人纪念馆。一进展厅,光线立刻变暗,突然让人感到心情有些沉重。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刻着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群体《石油魂》的巨大铸铜雕像,这些雕像带给我无比的震憾与感动。
?不屈的童年》共有四个泥雕。分别介绍了六岁时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十岁时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十五岁时去当油矿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有听师傅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师傅告诉他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母亲告诉我,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王进喜刚毅坚韧、顽强不屈的性格。
王进喜当时工作的艰苦环境,在纪念馆中时时展现。茅草屋、干打垒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雪,屋檐下还挂着一串串晶莹透亮的冰柱,让我顿时感到一丝丝寒意,不禁打了个冷战。当年使用的工具、衣物、狗皮帽、鞋还有高科技制造的水杯、水壶等物品都陈列在馆内。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些穿过的工作服硬挺挺的挂在那里像是用木板做的,用锤头砸可能都砸不动,因为那些衣物补了一层又一层,一层汗水一层霜,一层泥浆一层冰,都是老一辈石油人艰难困苦的见证。
看着这一切,我不禁回想起我的幸福童年。从小在父母的照顾下自由玩耍,六岁时上动画城般的幼儿园,八岁进入宽敞明亮的教室,接受义务教育。每天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生活,这一切都是先辈们默默给予我们的啊!
最后我们买了一束花来到铁人雕像前,我默默地深深鞠了三个躬。感谢铁人爷爷艰苦创业,忘我拼搏,拿下大庆油田,才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观731纪念馆观后感篇6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一个大型广场,平摊开阔,绿荫覆盖。该馆展出有大量照片及文物,还有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增强了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
抚触历史,让人嘘唏,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当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住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了亿万优秀青年心中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
通过这次参观,我感悟到了一种延安精神,这种精神包涵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只是我们党始终追求和坚持的。
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得先进性,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我们要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抓住提高人民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
参观731纪念馆观后感篇7
xx年7月8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暑期实践实践499队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这座北国边塞之城,是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黄土地,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光照日月、启迪后人的经典。延安因为与中国现代史的诸多大事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宝塔山、枣园、杨家岭,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遗址,都勾起人们无限的追忆。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周围繁花似锦。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抚触历史,让人唏嘘。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的事业崇高而伟大!
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
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参观731纪念馆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