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热情和兴趣,当我们通过经历和体验获得了宝贵的心得,应该将其分享给他人,让大家共同受益,笔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务劳动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务劳动心得体会篇1
劳动,如夏日中的一杯凉水;劳动,如冬天里的一缕阳光;劳动,如绿地里的一朵红花;劳动,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心间。
暮然回首往事,一股暖流用在心头。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习俗,每到端午节我们就要吃抄手。记得那天,奶奶早早的从市场上买好了面皮,剁好了猪肉馅。准备向我们展现她那非凡的厨艺,让我们一睹她那成功时的风采。想着那令人回味无穷的抄手,我也想试试,我问奶奶:“我能帮你吗?”奶奶爽快的答应道;“当然可以,但你别给我捣乱。”我点了点头。我小心翼翼拿着一张薄薄的面皮,用筷子擀了一点馅,用筷子沾了一点水擦在面皮的边缘上再用手把面皮黏上,最后再把一捏,一个可爱的小抄手就成了,我也照样包了一个。奶奶在一旁嘀咕着:“你包的饺子挺好看的。“我本想不包了,但是就凭奶奶的这句话,我不管包的多难看,也要坚持下去。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可不能让奶奶看扁我。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嘛!”我以我包一个,奶奶包五个的速度成功超越了奶奶的造型。我一鼓作气,包了十几个,一个比一个好看,不过就是速度太慢。抄手要下锅了,把一个个抄手放入锅中,立刻发出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馋涎欲滴,口水直流三千尺。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尝尝这美味了,真是度日如年啊!到了晚上我自豪的说:“最好看的是我包的。”我又自卑的说:“最难看的一是我包的。”
从这件事情我知道了,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尽管我是满头大汗的品尝抄手但感觉也是幸福的。
家务劳动心得体会篇2
元旦长假本该是快乐的吧,但对我来说,不仅是煎熬,还是乐趣。
放假了,坐着悠闲的我硬是被妈妈叫去做饭,说是要锻炼我的自理能力,饿了自己可以做饭。其实做饭对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啊,又好在妈妈的强势下我投降了。
第一天,我首先掏米煮饭,来以为很简单的事,却被我洗得到处都是,米洒了一大半,水加少了,或加太多了都影响了饭煮出来的效果。接着是切菜,右手握着刀,左手按着菜,就霹叭啦地切,洒也洒了,不小心手指就破切了小块皮,流血了,使得我对饭越来越没有信心了,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精力,之后也就马马虎虎的了,开火,倒油,油不未热就将残损不堪的菜倒入锅中,油点四处浅起,吓得我惊慌失措了。就伸长一只手去搅伴,连眼睛都不敢睁开,全不知菜被我搅掉了一大半,而过了会闻到一股焦味,睁开才发现锅中正冒着烟,都烧干了,我慌忙地关了火,看着那乌黑的菜,我再次被击败了,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可看到大家在为这一片狼藉的惨象摇头时,我心中最后的一丝火苗被点燃了,这是最后的信心了。
为了能够真正做上一餐饭,我是真正的将做为一件要认真去做的事,当作一个目标了,不再认为无足轻重。
经过几天的不断摸萦,做饭对我来说已经很轻松了。煮饭时,可以用手来测测火量的多少,炒菜时在油熟了之后倒入,盐依菜量放等。都成了我做饭的经验,我也不再厌恶做饭了,因为我发现做饭是种乐趣。
家务劳动心得体会篇3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又想往日一样,在家大扫除。我醒之后也帮着妈妈干起活来。 我先是扫地。妈妈说:“让你感受一下劳动的快乐和妈妈平常的辛苦!”我从楼上扫到楼下,我非常认真的在扫,每个小地方都不放过。我扫来扫去,还是没扫干净。妈妈见此情况,马上过来给我示范一下,妈妈说:“扫地要计划好你打算怎么扫,心目中还要定下一个汇聚渣子的点。扫的时候力不能太大,太大了会扫过这个点。扫到渣子汇聚点时,手轻轻的把扫把抖一下,这样扫把上的渣子就不会带到其他地方去。”妈妈几下子就把地扫干净了,好像地上的垃圾都乖乖的听妈妈的话。
接下来是拖地。妈妈边拖边教。说:“扫过一遍的地容易拖些,没有渣子沾上拖把。首先把拖把弄湿润,然后只要使劲拖每个地方就可以了!拖地主要是把地上的灰尘和脏印子拖干净,如果碰到难拖的地方,就用手指刮几下。”妈妈拖了
几下之后让我试试,我拿着拖把使劲拖。谁知,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这让我明白:一件看似简单的事,其实做起来很难。有一句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后来妈妈又教我洗衣服,说:“首先把衣服放在一个很大的盆子里,然后放一些水浸湿,再用肥皂搓,最后再把衣服清洗几遍就完成了。”
我看着妈妈做这些家务活做的有条有序的,让我体会到妈妈的能干和辛苦,我决定以后利用一些假日时间帮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家务劳动心得体会篇4
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干的一面,如帮父母拖地,洗碗,洗衣服-----他们都会夸你真能干。我也有能干的一面,就是包饺子。
一天,我刚睁开朦胧的双眼,就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切菜的声音------“哒哒哒......哒哒哒........”我好奇地走了过去,看到妈妈那好娴熟的刀法,情不自禁地叹到:“哇!真厉害!”感觉她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一阵刀光剑影后,一大块活生生的肉被剁成了沙粒般大小的肉沫,实在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由于妈妈非常专注,所以现在才注意到我的存在,她以长官的身份命令我:“一会外公外婆要来家里吃饺子,所以现在交给你一个重大的任务,和我一起包饺子!”我感到有些新奇,因为我从来没有包过饺子,因此想去试一番,兴高采烈地回答:“是的,长官!”妈妈被我逗得哈哈大笑。
“一切准备就绪,请求长官允许执行。”我庄严地说。妈妈看着我那期盼的眼神,一声令下:“开始执行任务!” 妈妈用神一般的速度包起了饺子平均下来几乎五秒钟一个,我用羡慕的`目光望着妈妈,感叹到:“真不愧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典范!”我也学着照葫芦画瓢地跟着做起来,我自信满满地把饺皮拿了起来,夹起很大一坨肉沫装进去,结果一不小心把它的“黄金战甲”撑破了,看上去很容易的事情,在我手里怎么也不听使唤,顿时心急如焚,头上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小汗珠。心里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什么滋味也不是。
我急忙聚精会神地盯着妈妈看她是怎么做的,连眼皮也不敢眨一下,生怕漏下什么细节。我又重新拿起一张饺皮,这次可不能像上次一样了,首先,我颤颤惊惊地夹起肉馅,小心翼翼地包了进去,捏一下,我的心脏就停止跳跃一下,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才好不容易有了像样的成果,心中的千斤大石终于落了地。“我的战利品上场啦!”我发出胜利的呐喊。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哈哈哈哈........”
外公外婆一边吃着我的“战利品”,一边表扬着我真能干,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美滋滋的。
家务劳动心得体会篇5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校的任务是认真学习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到放假回家,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家人的小棉袄。由于在学校长期不能回家的,刚回家那几天父母都会把我们宠上天。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暂时放松几天也无妨,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父母又何时有过这样放松的日子。所以小棉袄的作用就可以由此体现了,帮家里做一些家务,或做饭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能让大人们工作后回到家能歇一歇,同样也让家庭更加温暖和睦。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庇佑下长大,从小他们就把我们的一切安排的稳稳当当,饿了有饭,衣服脏了给洗,想要的东西父母都能满足我们,但这并不是他们必须要做的,更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动手来完成。由于我的妈妈平时比较忙,很多时候都是工作之余来做家务,但我已经不是小孩子,我也知道她的辛苦。所以每次放假我都会尽量做一些我能做的。打扫卫生这些都习以为常了,拖地是一个比较累的劳动,不过有时候起床扫扫地、拖拖地也能清醒清醒脑袋,美好的一天从劳动开始。我的弱点是不会做饭,但妈妈的工作刚好错开了饭点,我也只好尝试尝试。这对我来说只能靠运气,运气好了做的就还能吃,运气不好的话就一般了。但我每次给妈妈送饭她都会把饭吃得干干净净,并且夸赞我说,做的真不错。妈妈从来不会嫌弃我,我也很希望能给她减轻一些负担和麻烦,虽然有些时候我们做不到那么完美,但我们去做了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虽说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但是通过妈妈的表情我就知道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个小事,这也代表着自己对他们的良苦用心的回报,我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成长,我也更加的懂得了坚持的可贵,虽说这个事情对于父母来说,只是他们平时要做的事情,但是我也懂得了自己在生活当中要尽力的去帮助他们分担,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尽自己的能力去分担自己所能够承担的事情。
父母每天都在尽心尽力的工作和做事,为我的成长和学习铺垫一个良好的道路,保证自己可以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里面健康的成长,我也更加的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和对家庭的付出,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我也要尽力的好好的学习,更好的成长,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成为一个懂事合格的孩子,有所成就才能更好的回报父母,替他们分担,他们才不会那么的辛苦。做家务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但却承载着我们的自觉和父母的无私,所以放假在家一定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是责任而是我们这个年纪该有的觉悟。
家务劳动心得体会篇6
据教育研究部门的一份统计:城市中小学生中完全不做家务的占85%以上!笔者认为其中原因有三:其一,课业负担重;其二,家长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或不想让孩子做;其三,学校放弃对这方面问题进行教育的责任。三者之中,前两者已有不少分析文章,因此这里只分析第三者。
不少老师认为:教育孩子在家适当从事家务劳动,是家长的责任,这话有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儿童的向师性、学校教育在儿童心中的权威性,往往是家庭教育代替不了的。依笔者意见儿童的家务劳动,学校应主要负责思想教育,家长应主要负责提供机会、指导操作,当然也要寓教于做。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而家务劳动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意识及能力,以及关爱他人、孝敬父母等观念,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劳动,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教育手段,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创造性能力的条件。也是小学生体、智、德、美发展及学习劳动技能的条件。
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如下:
(1)劳动,有利于学生开发思维、启迪智慧,体现在技巧的形成上,能使小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2)小学生只有在直接参加劳动时,才能学会劳动。小学生参加劳动愈早,对他进行劳动教育愈有成效。
(3)儿童生来就有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不从幼年起就开始习惯于从事必要和有益的家务劳动,那么这种心理倾向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小学阶段不让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就会错失良机。增加了成年后成为一个熟练而勤勉的富有创新能力劳动者的难度。
(4)家务劳动,可以让孩子凭着责任感,付出气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受到赞扬,引起快感,劳动后的快感又促使儿童更加热爱劳动。
(5)小学生参与必要的家务劳动,能切身体会到劳动是生活的必需,是对家庭应尽的义务。家长委托孩子浇浇花,洗洗手帕、鞋袜及衣物,收拾玩具,抹抹桌椅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义务感等高尚的道德情感,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6)小学生与父母共同劳动,分工合作,各自完成指定任务,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与人协同工作的合作精神,培养参加集体劳动的心理素质。
总之,家务劳动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多功能手段。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家务劳动一般是指家庭日常生活中带有事务性的劳动,是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尽力分担的义务,对学生来说,分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属自我服务劳动,我们要求低年级学生“学会铺床、叠被、刷洗碗筷、茶杯等,能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年级学生要“了解厨房的卫生常识,学会洗刷餐具、茶具,会择菜、洗菜、淘米等。在家长指导下,学会安全使用炉具,能烧开水和给饭菜加热”。对高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是“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冼外衣、毛衣等衣物”。通过以上这些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勤于自理、乐于奉献、尊重人、体贴人等优良品质。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首先要结合教学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或主题班会,提高学生从事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开展“谁有一双巧手”、“劳动光荣的小红花”、“爱劳动的好孩子”等主题活动;举行叠衣服、钉纽扣等比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并争取家长的配合。为家长专门召开“让孩子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学做家务”等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的认识,并同家长一道提出培养计划及步骤;设立“家务劳动记录卡”,由家长记录学生的劳动表现,定期交班主任或学习小组;学期末进行考核和评定。
当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他们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如果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教育目的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要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加学识,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当然,让孩子学干家务首先要注意方法:
1、分配给孩子(尤其是年龄尚幼的儿童)的家务活不要太难做,因为太难了孩子往往做不好,这又会反过来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减弱他们做家务的兴趣。
2、孩子干家务一般不会像大人那么有耐心。为避免枯燥乏味,分配给他们的家务活最好经常有所变化(如昨天买酱油,今天扫地,明天整理旧报纸等),也不要让他们一连数小时“连续作战”。此外,边做家务边给孩子讲解有关知识也是增强孩子求知欲、减少乏味感的好办法,如剥豆时可讲讲大豆的营养,洗手帕时可谈谈肥皂的种类。
3、有的孩子喜欢单独干家务,更多的则喜欢与父母一起干――这是性格所致,家长要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对喜欢“单干”的孩子,家长必须事先做好指导和示范。同时,应让孩子有选择做哪种家务活和何时做的权利――这种对孩子的尊重可有效减少他们把干家务当做负担的感觉。
4、如果孩子对做家务有反感,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命令。最好的办法是对孩子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因而也有义务分担家务。当这些“懒孩子”在干家务的态度或质量上有所进步时,家长应及时表扬。
5、孩子干完家务后不要赏以金钱――这只能使孩子失去“主人翁”态度;也不要拿干家务作为惩罚手段――因为这易导致孩子们对家务劳动的消极情绪;更不要故意把种种家务活分成贵贱两种,专门要孩子去干那些所谓“贱活”(如倒垃圾,洗厕所等)。
6、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分配的家务活也应“循序渐进”。如果孩子没干好,家长不要自己重新替他做一遍――这种“包办代替”虽然省事,却容易滋长孩子的依赖心。
作为家长,当孩子做好一件事后,要给予他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者说一声“谢谢”。家长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产生劳动以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总之,让孩子劳动是必要的,但过多的劳动、家务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爸爸妈妈在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时候也要把握“度”的问题,只要养成了良好的劳动观念,并不是说非要做到什么样的“量”才算成功。
在培养孩子劳动技能方面,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帮助孩子确立明确的劳动目标。劳动不单纯是为减少父母负担和学会干活,而是通过劳动,使得孩子参与家庭建设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在劳动中孩子还可以学会与人交往。
其次,激发孩子劳动的欲望。设法使孩子从劳动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得到肯定。不要让孩子做力不从心的事,不好做的事,家长可以示范,不要对孩子劳动中的事物责备过多,同时克服物质刺激的负面影响。
再次,要指导孩子的劳动技能。由于孩子在体力和技巧方面和成人有差距,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劳动,家长应进行具体指导,传授一些“诀窍”,帮助孩子改进劳动技能。
最后,要为孩子参加劳动创造机会。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身体特征进行合适的安排,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去倒垃圾,不许孩子吃完饭后洗碗,是怕孩子打碎碗或把衣服弄湿弄脏,反而给自己添麻烦。所以,关键是家长舍得、放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按说劳动应多于发达国家,却为何如此之少呢?最根本的是一个观念问题。无数家长反复叮咛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是一句非常典型的话,其含义是分数决定命运,一切为了考试,什么道德呀、体育呀都算不了什么,劳动更是不必提及的事。客观一些讲,家长们讲这样的话也是无奈,是被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制逼出来的。但是,不论有多少理由,我们应首先弄明白孩子是否需要劳动,劳动对于儿童成长有何意义?
从孩子的成长需要讲,孩子其实是喜欢参加一点劳动的,更喜欢负一些责任,以确立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并增长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需求,我们应该满足他们。否则,他们长大之后会发觉,这一生有无法弥补的缺憾。
从教育的角度看,独生子女的劳动与健康人格密切相关。这次调查我们发现:
第一,独生子女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
第二,独生子女从事劳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品德。
因此,父母们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并以此作为培养优良人格的一个切入点。譬如,在家务劳动中,为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的劳动岗位,郑重其事地交给他,使他具有光荣感和责任感。父母应当经常鼓励孩子,并给其具体帮助,使他感受到劳动的高尚与劳动内容的丰富多彩。
家务劳动心得体会篇7
假期我帮妈妈做家务,从中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
首先是擦地,为了让地板显得非常干净,我特意将拖把放进装有洗衣粉的水桶里浸湿,然后我弓着背、低着头、弯着腰,使劲地擦了一遍又一遍,经过我的努力,终于把地板擦干净了。啊,真累!打扫书桌,再一次让我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书籍的归类摆放让我晕头转向,碎纸屑、随手乱放的铅笔、橡皮和布满杂物的窗台让我无处下手,在妈妈的指挥下,我仔细地把每个角落打扫了一遍又一遍,连一点儿纸屑也不放过。最后我把一大堆垃圾倒进垃圾桶里。这时我已经满头是汗,但是我感到整个卧室都干净多了。
学做饭算是我的最爱,我已经可以单独用燃气炉煎鸡蛋了,妈妈说;“我煎鸡蛋的水平能和饭店的厨师相比较了,形状和火候达到了很高的生活水平了”。当然,假期我独自在家时吃得最多的就是煎鸡蛋。今天在妈妈的监督下,我又学会了拿菜刀切黄瓜片的本领。
通过假期的`家务劳动,我感悟到了爸爸妈妈辛苦和对家庭的热爱。我想在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应该是对爸爸妈妈的回报,这也是他们对我的希望。
家务劳动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六上劳动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