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文章更具深度和独特性,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展示独特的思考方式,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教育扶贫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育扶贫的心得体会5篇

教育扶贫的心得体会篇1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通俗地说,谁贫困就扶持谁。精准到人,精准到物,可精准扶贫竟然出现了极其荒唐的事,拍完照片再没来过。如果这样也算是精准扶贫,实在是对这个词的亵渎。

荒唐“精准扶贫”不只是表现在拍个照就走了,有的扶贫干部是“走读”,根本没有驻村帮扶,有的长达10个月都没露面。有的是乱扶贫,比如武汉江夏区舒安乡何桥村的易学火老人今年82岁,目前只有每月18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且患有严重风湿病。被列入精准扶贫户以后,扶贫工作队给他安排养鸡项目,并送来了100只鸡。4个月后,由于老人缺乏养殖技术,送来的鸡苗全部死亡,老人为此还倒贴了几百元。老人连自己吃饭都有问题,还让老人去养鸡,这样的扶贫完全是瞎胡闹,怎么能说是“精准扶贫”?

要做到“精准扶贫”,一方面需要扶贫干部将工作做到家,将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做,在事先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将扶贫工作做好,因为贫穷的原因各不同,乱扶贫只能适得其反,甚至使受助群众成为受害者;另一方面则是需要“精准监管”和“精准惩罚”相结合。对于扶贫干部的乱作为现象,需要监管到位,及时纠正,对于屡教不改的干部,要果断摘掉其乌纱帽,决不能让被扶贫的群众受到伤害。

不是所有的扶贫都叫“精准扶贫”,不是什么样的扶贫都能够帮助让群众脱贫。唯有扎实的“精准扶贫”,才能让贫困群众受益,才避受骚扰。

“精准扶贫”是个好词,对于困难群众来说,是希望,是期待,可有“精准扶贫”这个好制度,还需要好干部去实施。如果是不将群众利益当回事的干部,再好的“精准扶贫”也无济于事,也会被“毁”掉。显然,真正实施“精准扶贫”,就先要管好扶贫干部。法宝离不开“精准监管”和“精准惩罚”。武汉曝光荒唐的“精准扶贫”让人点赞,但显然不能止于此。举一反三,堵住漏洞,才能让“精准扶贫”造福于民。

教育扶贫的心得体会篇2

“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要面对的大多数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生们来自大山,家庭贫困,文化基础差、生活习惯不好。

20xx年,张桂梅接手过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班风较差,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书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都对这个班没有信心。临近中考时,学校安排张桂梅接这个班的语文和政治课,并担任班主任。

为了能管住那些半夜跑出去玩游戏机的男生,张桂梅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一起。

早上6点,她叫孩子们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检查女生宿舍后又来到男生宿舍,一张床一张床地查点人数,清点够了才躺下;然后和男生们用轻松的'语气聊聊白天的事;时间差不多了,她就说声:“睡觉!”一段时间下来,这些男生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

她的辛劳没有白费,中考时,22名学生考到500分以上,这么好的成绩没有人敢想象。

因为营养跟不上,山里的孩子经常生病。张桂梅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改善生活,而她自己每顿饭仅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因为家中一贫如洗,她一年后不得不辍学打工。张桂梅知道后四处打听她的下落,最终找到她,让她回校复读。在张桂梅的鼓励、帮助下,这名女生最终考取了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华坪县通达乡中学任教。她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份工作,就是因为张桂梅,自己要做一名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

张桂梅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回报。在她看来,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上课,发现教室讲桌上摆放了两个大蛋糕,只听全班学生齐声喊道:“祝张老师生日快乐!”许多教过的学生也来祝贺她的生日,并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工整地写着:“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生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为许多学生的“妈妈”。“我感到幸福极了。”张桂梅说。

教育扶贫的心得体会篇3

20xx年4月10日,我们利用双休时间再次因为“扶贫”走进农村。繁杂的数据统计,崎岖的盘山公路,开始让我们一些瘦弱的女教师不免有退缩和畏难情绪,但当入户全部结束后,我们却没有了疲惫,没有了埋怨,有的全是感慨。

农村贫困新概念之一——老弱病残

我和同事共走访十家,走访之前在村委统计信息上了解到的致贫原因大致有三类:因病,因学,因残。简单几个字让我们读不懂“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行走在山间,探访到家中才真切感受到主席的英明决策,才体会到“贫困乡亲”的举步维艰。

谭老已近六十花甲,但却在村里是一把好手,修公路,参农保,他是宣传员,也是调解员;学技术,搞品改,他是先行者,也是示范户;就连这次我们进村入户,他也是接到电话,就立马来到村头迎接我们,并一直给我们当向导。就是这样一个勤奋好学,豁达明理的老人,他却也是我们扶贫的对象之一,因为他是一个病人,他还有病老婆和病孙子。09年他被查出咽喉癌,据他回忆,对于他的病情,武汉,宜昌专家会诊花了四个半小时给他作ct检查,会诊费用高达8500元钱,确诊后手术治疗,现在处于维持期。陪伴我们走了三个小时的路,我的腿都痛了,他却一直一瘸一拐,因为他的双腿膝盖里长了“骨刺”,也必须手术治疗,已经联系好医生,让他备好七万元钱去手术,现在正是春耕忙种时节,他舍不得这大好时光,执意等秋收后再去,说耽误几天不着急。

从谭老的介绍中得知,我们见到他的情况不是最糟糕的,在他的介绍下,我们来到另一家,老人正弯腰在地下寻找着什么,我和他打招呼,他嘴里应着,却没有转过脸来,走近才发现他双眼失明,想摸到地下的水管洗手,我赶忙帮他拾起递到他手中,常人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可在他这儿就要摸索半天。走近屋,他却忙不迭的吩咐老伴泡茶倒水,老伴体型略胖,一看便知是善良人家,做起事来却是慢吞吞,原来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做事急不得,快不得。这样两个老人能从田间地头刨出多大个来头呢,一年医药费就靠种点苞谷,喂几头猪。

让人不忍心细看的是这家床前放着双拐,人却常年躺在床上,大小便失禁的中年妇女,曾经她是家里的顶梁柱,虽是女儿,因为是独生女,所以被招在家照顾父母双亲,几年前,丈夫因病而亡,已近中年,能干的她只能再将就找一外地人再嫁,现在老公年龄不仅大很多,且做事迟缓,大脑也是个不怎么灵光之人,一天弯腰驼背,浑浑噩噩过日子。在了解记录他的情况时,女人眼里满是泪花,能干要强的她要不是车祸,她也一定会把家里打理得亮亮堂堂,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可无情的病灾只能让她的后半生在板床上接受别人的怜悯。我想,她的内心会比我更难过,所以我都不忍心多看她一眼,也不想多说一句安慰的话。

其他贫困户也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故事,但都一样因为各种疾病让他们精神痛苦,行动不便,经济拮据。但我却有一丝庆幸,这些贫困却不是因为懒惰,无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不贫困,相反却非常富足。

农村贫困新概念之二——精神富有

再说谭老,他跟我们讲起他的病情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我也不怕死,能做一天事,我就做一天事。如今的他,有几百棵柑橘树,还跟随县的考察团到外地参观学习,为了让儿子一家在外创业,老两口风雨无阻的带孙子在老家上幼儿园。跟他相处的整个时间段里,他都是笑容满面,精神抖擞。结束后从山上下来时,他一直陪我们走到没有岔路的地方才停下来,但仍然坐在田坎边望着我们下山。从他身上,我看到的不是贫穷,而是激情,快乐。

农村贫困新概念之三——感恩永驻

话说这么多贫困户,只有几家土坯房,这也是村里即将列入整改对象。其余房屋全是屋内吊顶,外面刷白,统一做了房檐。问及村民才得知,这是扶贫攻艰办的“房屋改造”工程,一老爷爷说,这搞了蛮好哦,屋里格外亮堂,住在里面精神都好些,感谢党的政策好。

教育扶贫的心得体会篇4

转眼间,这次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已经结束,很荣幸自己能够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这次的培训充实而富有意义,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养,此次培训理论与实例结合,课程丰富多样,从全方位地精心诠释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经过两天半的学习,收获颇多,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一、终身学习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扎实的话语基础令我钦佩,这些与读书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吴克宇老师,年纪轻轻就已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这与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所以,我要读书,特别是一些经典书籍,还有学前教育的文章,写好读书笔记、,从而也能进步自己的写作水平,语言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理论素质,日日学习,终身学习。

二、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传统教育中之所以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教师思想上重知识轻实践造成的。一个大学物理教师不会修简单的收音机就是一例。要把教学活动延伸到相关联的现实生活中去,改变封闭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铸造爱岗敬业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条件,使每个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了这个基础,教师的教育观、质量关、人生观等就比较容易调整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才会自觉地站到素质教育的前列,成为合格教师。

这次的培训中,听到了各位同行前辈的经验之谈,我倍感荣幸,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教育扶贫的心得体会篇5

本次学习中张老师讲的家园沟通的策略也让我懂得了一些沟通技巧,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满爱心,家园合作,运用多种沟通策略,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家园协作更密切,教育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让沟通成为多赢。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培训时间已经结束了,但是老师们学习的兴致很高,每天大家都在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以后积极讨论,交流。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也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幼儿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信念。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把这次学习的知识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幼儿教师。

教育扶贫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帮扶单位扶贫工作计划7篇

我的教育教学演讲稿5篇

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6篇

川滇扶贫培训心得体会8篇

教育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篇

x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7篇

艺术教育老师的心得6篇

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推荐6篇

学校2023扶贫工作计划7篇

2023村扶贫工作计划优秀8篇

教育扶贫的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