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真挚和情节紧凑的赞赏和感动,优秀的观后感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电影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讨,以下是笔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支月英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支月英观后感篇1
一个人,些许故事,可能看似平凡简单,但却能点燃心中的激情与理想。持久性地做着平常的事,用心中的信念支持着自己去奉献与坚持,这伟大而又不凡的人叫榜样。榜样就像久违的甘霖,点点滴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榜样好似无华的丰碑,时时刻刻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这是榜样的无穷力量,这是共产党员的本质色彩!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山里的花谢了又开,当年幼小的竹林现在已长的郁郁葱葱,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像当初那样恪守初心,不负使命。信念、奉献、坚守、作为……这些都是榜样赋予我们新一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把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岗,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相信到那时处处都是创新、处处都是进步。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了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可能有希望”,甘心奉献的支老师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共产党员的朴实无华,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他们用不负使命的那份信念、那份初心完成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他们把毕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榜样的力量,这力量会让富裕代替贫穷、康健代替疾病、友爱代替仇恨,而明媚的花园,也终将代替暗淡的荒地。
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用一双平凡的握粉笔的手,撑起了整整两代山里人求知的天空。这双手握住了奉献,又攥住了信念;这双手握住着焊枪,更握住着共产党员的坚守。这是握住了党旗的双手,更是一个充满家一样温暖的爱的屋檐。正是千千万万个“支月英”用这样的一双双手,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撑起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是挺立的青松、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是五星红旗上璀璨的星。
榜样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向榜样学习,以榜样为镜,时时思考应当如何对待党的重托与群众期盼,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支月英观后感篇2
支月英就是这样一位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1980年,一位如花似玉的十九岁姑娘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选择来到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那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但是这并没有难倒毅力坚定的支老师,她选择了这里,并决定在此一直奋战下去。满腔教育的理想和激情,让她很多时候都不由自主地自掏腰包,购买教具,给孩子们垫付学杂费,她都毫不犹豫,因为她来到这里,又多了一个理想:让孩子们飞出大山。她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们慈母般的爱。
36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这个深山里,支老师带出了一千多名孩子,教育了整整两代人,她诠释了“教师”这两个字的真正内涵,她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所以,在当选感动中国2016人物时,感动中国2016人物评选组委会给了她这样的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当中央电视台“榜样”节目访谈时,支月英如是说道:“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了,才可能有希望。”是的,因为的她的坚守,泥洋小学才有了希望,才有了刚考进去的大学生毕业了也想当老师的事,才有了一千多名孩子走出泥洋大山的事。支老师用她的行动、她的事迹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一名忠于党忠于事业的人民教师。
向她致敬,向她学习!
支月英观后感篇3
在长期的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支月英勇挑重担,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教学实践,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以酷爱教育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群众和组织的认可,支月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记者一见到支月英,她满脸愧疚地说:前段时间出去到外地去办事,没有给孩子们好好上课,很对不起孩子们。为了表示歉意,在回来途中,她特意在县城给孩子们买了棒棒糖带上山。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4年。34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这些年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20xx年因视网膜出血,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但是,支月英割舍不下孩子们,我每个月都存不下钱,很多花在看病吃药上,每天都要吃药。上课嗓子实在太累讲不动了,我就放课件光碟给孩子们看。山路弯弯,绵延崎岖。10月11日上午10时,从奉新县城经过近2小时颠簸,记者眼前出现了一栋二层的小楼。院门上的白洋教学点字样映入眼帘,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支月英一边以手势演示,一边带领孩子们朗诵。丝毫看不出支月英已年过55岁,此时此刻,她完全沉浸在课堂与孩子们的互动中。
36年了,既是认真的老师也是贴心的朋友
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冶城分校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乡进贤县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当老师。支月英满怀献身教育的理想和激情来到泥洋村,但生活条件的艰苦、教学设施的简陋,着实让她傻了眼:教室里只有一块黑板、课桌椅都是拼凑成的当地人烟稀少,孩子们上学要步行10多公里山路。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恶劣,让来这里的教师换了一拨又一拨。
看着支月英,当地村民也半信半疑:这么年轻的姑娘,留得住吗?支月英用行动让乡亲们看到了她留下来的决心。她讲课绘声绘色,深受孩子们喜欢。校舍年久未修、窗户四处漏风,她买来薄膜和钉子,把窗户钉好。孩子们的课本、教学用的粉笔,都是支月英和同事们步行肩挑手提运上山。山村的家长不让女孩读书,她挨家挨户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
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虽然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支妈妈,又从支妈妈变成支奶奶,但她对自己既是校长和老师,又是朋友的定位一直没变上课教书、下课陪学生玩耍。
55岁了,又去了更远的深山教学点
一人一校,工作辛苦,支月英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右眼视网膜出血而失明。20xx年2月,考虑到支月英年龄已高,身体不好,组织上决定调她下山到中心小学任教。
正在此时,距泥洋村十多里、更偏远的山村白洋村老表联名请支月英到村任教。家人劝她:你都年过半百了,别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笑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到山外,大山里的孩子谁来教?听说支老师来了,大家奔走相告,许多在外地读书的孩子转回白洋教学点,学生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现在的20多名。20xx年暑假,教学楼开建。支月英起早摸黑,一边照料施工,一边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
今年5月,支月英已年满55岁,按照政策,她本可以退休了。孩子们拉住她的手问,支老师,您不会离开我们吧?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在山区教下去,我更希望有新的老师到山区!支月英说。
1997年,支月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上没有忘记支月英的奉献,20xx年,支月英荣获小学特高级职称。在我内心深处,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党员。我选择做一名深山里的孩子王,此生不悔!
因为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更因为她想做一名好老师好党员。所以从19岁她不顾母亲和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偏远山区,选择了做山区孩子王开始,6年来她走的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区小路,想的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区教育,她心中始终笃定一个目标,她必须敢担当能奉献,她要教好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做一颗大树守望那片深山,为那片贫瘠的土地播种希望。今天她用青春和36年的坚守,以她为人处世的原则赢得了孩子家长的`尊重。目前她正积极投身教育活动中,她要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好党员,要时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直到永远。
支月英观后感篇4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怀对教育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报名参加了奉新县澡下镇招聘山村小学教师的考试,并顺利考取。当她把这个喜讯告诉母亲的时候,母亲却愣住了:“英子,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提前和我商量?”母亲反复劝她:“我们不是本地人,不久就要回老家。而且山里生活不方便,老师也不好当。你要是去了那山旮旯做老师,我就回老家,一辈子都不认你这个女儿!”支月英的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她紧紧搂着母亲,“娘啊,您怎能不认我,我是您的女儿啊”!母亲没有说话,泪水也不停滚落。最终,执著的女儿还是说服了赌气的母亲。“你只能试一两年。”无奈的母亲撂下了一句硬邦邦的话。最终支月英还是离开家乡进贤县,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预想的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走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夜深人静时,山风呼啸,鸟兽怪叫,吓得人难以入睡。恶劣的条件吓跑了前来任教的外地教师,他们像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看着年轻的支月英,当地村民都笑笑:要不了几天,这姑娘就会像别的老师一样哭着跑掉。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两年过去了,她渐渐与家长熟了,同孩子感情更深了。大多数家长才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嗯,这姑娘不错,是位好老师!”
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老公小蔡发现了,他会大动肝火,“跟你活咯鬼,像叫花子一般”!她忍气吞声,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支月英观后感篇5
我省5人、7个党组织入选全国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名单。5人中,有我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支月英,拟表彰的理由是30多年坚守大山深处教书育人。看了这条新闻后,我思绪万千。
这个拟表彰有三层不寻常。一是级别之高。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来临之时,中央决定表彰的。二是选拔之严。根据要求,各省(部)级党组织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办法,反复酝酿,差额遴选,提出推荐表彰对象,中组部研究确定拟表彰名单,再予以公示。三是人数之少。全国有8000多万党员,但拟表彰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各只有100名。
我省拟受表彰的两名优秀党员除了支月英,另一位是南昌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江风益。他拟受表彰的理由是带领团队研发硅衬底led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成果当然来之不易,拟受表彰实至名归。支月英作为与之比肩的拟受表彰对象,其职务虽平凡至极,但其事迹与江风益的有同等价值,同等分量。她拟受表彰的公示词,14个字,言简意赅,字字珠玑:30多年,时间之长,青春年华之宝贵;大山深处,地点之偏,环境之艰苦;教书育人,使命之光荣,责任之重大;坚守,境界之高,在平凡工作中实现人生之价值。
支月英拟受表彰昭示人们:把不平凡寓在平凡之中,在平凡中凸现不平凡,才是真英雄。这种不平凡不是谁都做得到的。把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人选拔出来,进行表彰,载入历史,这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支月英观后感篇6
现代的网络比较发达,自从接收并学习了学校工作群中上传的有关支月英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说说我的几点体会。
我在这个视频中了解到了支月英老师今年55岁,现任澡下镇白洋村教学点负责人。1980年,支月英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来到海拔近千米的偏远山区——澡下镇泥洋小学任教。同为老师,我深有体会老师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但是支老师却有一颗全心全意为教育的热心。她不在乎工作环境的好坏,一心想的是为了孩子们的学习,她已经把学生当作了自己的孩子。甚至比自己的孩子更宝贵。她就是山区孩子们的福星。古人常常说,人一生中最幸运的事之一就是上学遇到一位好老师。校舍年久未修、窗户四处漏风,她买来薄膜和钉子,把窗户钉好。孩子们的课本、教学用的粉笔,都是支月英和同事们步行肩挑手提运上山。山村的.家长不让女孩读书,她挨家挨户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很为孩子们的前途着想,因此她是群众心中永远的好老师。
当视频中出现了学生们回答幸福是什么的时候,学生们说:“幸福就是有父母的爱,有老师的爱!”感觉这是支老师在教育事业中最成功的,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同为老师,虽然我们的教学环境比支老师先进,但是我们也要向支老师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个学生喜欢,群众信赖的人民好教师!
支月英观后感篇7
?榜样》专题节目的播出,集中展现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体现什么样的导向。让乡亲们荷包里有钱的退休县官罗官章、在深山播撒希望的支教老师支月英、为人民绽放的警界之花李贝、甘愿牺牲奉献永远为党争光的苗振水、工人院士李万君……榜样,亮如明烛,灿若星斗。
梁启超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家庭兴盛的关键,是国家繁荣的源力,是社会延续的希望;青少年强则家庭兴,青少年强则国家雄,青少年强则社会昌。青少年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对于家庭、国家、社会影响甚大,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培养。做为青年一代,观看《榜样》后我们该反思些什么?
当下,有的青少年把年轻的资本当成挥霍的本钱。在学习上敷于表面,仅停留在完成作业的层面,不能静下心来刻苦专研。在工作上浮浮躁躁,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迟到早退,工作期间玩游戏、逛淘宝、聊天。在生活上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更有甚者把学校里换下来的脏衣服拿回家里让父母帮忙洗。以上这些年轻人正是缺少对优秀榜样的学习和认知,才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方向、失去力量,怎能挑起建设美丽强国的使命担当?《榜样》无疑是激发青年人奋进的新教材。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让这些榜样成为青年一代前进路上的引领者,助力青少年前行,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拓创新,大国工匠为 中国梦提速,李万君的精神值得青年一代学习;扎根深山,为孩子们播撒知识的种子,支月英的品格值得青年一代继承;甘为带路人,让党员有个流动的家,苗振水的情怀值得青年一代敬仰……
青年的思想愈被榜样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的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让青少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中有了一面镜子,放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小康社会阶段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用榜样的力量为青年护航,让更多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以工匠精神干好岗位工作,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支月英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