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个人心得推荐6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在生活中有许多细节之处需要我们去挖掘,所以一定要经常记录好心得,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自己学习成果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疫情的个人心得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疫情的个人心得推荐6篇

疫情的个人心得篇1

只要我们打开任何一个网络平台,所有热点都聚焦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并且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疫”。

高速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接点,是每个省、每个市、甚至是每个县的重要连接通道,这使我们每一个高速人都要肩负起重要的责任与无畏的担当。面对疫情的突如其来,又赶上春节往返高峰期,使我们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人员都毫无保留的“舍小家,顾大家”,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并按照上级领导的指挥,一一落实,打赢这场狙击战。

高速一线的防护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我们始终坚持,上岗必须配备齐全的防护用具。并且每日定时对宿办楼、收费岗亭、食堂等一些重点部位进行全面防疫,而且每一位在岗员工按时测量自身体温,及时汇报自身情况,做好值班值守工作,确保所有信息畅通无阻。每一个高速收费口都会有在岗防疫人员拿着测量体温的仪器,一一排查,不会让“一辆车,一个人”成为落网之鱼。

在这个非常时期,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与故事会让我们增加坚定的信念,会让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人员感到温暖与支持,更有信心面对这无情的疫情。

同时间赛跑吧!与病魔较量吧!我们不会输,让我们信心凝聚、希望升腾、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力量传遍到每一个公民,齐心协力维护我们美好的家园,加油,高速!加油,中国!

疫情的个人心得篇2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控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全国上下,犹如战场。这是一场“人民战争”,是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而战的严峻斗争。党的初心、使命和宗旨决定了,只要人民需要,党员干部就应当冲在最前面,显出真本事,展现好作风。

风雨如磐的党史无数次证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民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党就能赢得民心,享有威望。而人民对党的理解与认同、亲近与拥护,往往来自点滴之间的尊重与关爱,来自特别关头的守护与担当。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抗疫英雄四字太过于沉重,有人只看到表面的殊荣,可这背后又有多少白衣天使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20年。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便是最勇敢的战士,在厚重的防护服下,他们也是一群普通人,有亲人,朋友,孩子,甚至可能就是一群孩子,学着前辈的模样,冲上前线。

归来,他们一定要平安回来!呼吸与共,与子同袍,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待到魔鬼的疫情灰飞烟灭,还我河山祥和安宁。

当疫情战争打响。社会机器瞬间轰鸣启动,召之能来。来之能战,听到了吗?这是他们逆流而上的呐喊,相信他们,相信自己,就是相信我们的未来

疫情的个人心得篇3

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中选取负责有能力积极努力的学生,作为这次比赛中的志愿者,能够被选上是一种责任,更是肯定。这代表了老师对我们工作能力的肯定,表现出老师对我们工作态度的肯定。我们所有的志愿者都为能够参见此次活动而感到光荣与自豪。

两天的志愿者服务虽然身体感到十分的疲惫,但是想想自己所做出的贡献和回报总会感到很值得,在帮助人们的时候收获一个个微笑,那是广大参赛选手对我们工作态度的肯定与鼓励,能够帮助他们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乐趣,虽然在舞蹈比赛中忙碌的连正式比赛都没有好好看上几个,但是我服务大众,为每一位参赛选手送上帮助与祝福。每次服务回来,总忍不住在qq空间写下当天自己的感受,还记得散文家林晓风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名字会被几多久,很多时候来来往往行走匆匆,人与人之间总是擦肩而过,来是偶然走也是必然的。我不在乎自己的名字会被人记多久。倘若一个人被记住了十几年,应该感到欣慰,而我只有一个名字叫志愿者,我希望尽我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我并没有那么伟大,但我会贡献更多。

也许很多同学对志愿者服务并不感兴趣,认为这项工作无聊,浪费时间。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志愿者心中最大的感触就是,热心帮助别人的感觉真好,虽然有时会有些累,但是为了别人付出,看到别人满意的笑容很值得。我们用自己的青春、活力来感染和帮助别人,我总觉得这样很光荣,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志愿者的队伍,和我们一样开心的笑,一样用自己的人生去帮助他人。社会也需要志愿者来加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来发扬人文精神。我相信当人们看到跟多具有奉献精神,服务主动热情,礼貌待人,一切言行于公心的志愿者时,也会投入志愿者的队伍中。

在这里,我又要引用毕淑敏的话:也许我很重要,因为在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也许我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现我们学生立足社会融入社会,提高我们学生自身道德修养。

疫情的个人心得篇4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多少人行进的方向。浓浓的年味被一阵阵恐慌和担忧替代,在所有人都不敢出门的时候,有这么一群“逆行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不顾家人的劝阻,勇敢地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他们,是我们心中的白衣天使,是可爱又可敬的医者。

怀揣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即胜”的勇气和信念,数以千计的医护人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疫情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患者筑起了一座“防护墙”。医者父母心,他们拥有最诚挚的责任心和对患者最高度的同情。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身着白大褂的他们便是最勇敢的战士。作为普通人,我每天刷新着新闻,看着在抗疫前线关于这群逆行者的消息,多少感人的事迹让我们赞叹不已。

在一间医院办公室里,有位年轻护士正隔着屏幕和自己的未婚夫举行婚礼,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她的婚礼被搁置,也是因为这场疫情,让全国的观众都见证了她的幸福,这也成为她人生中最特别的事情。一位医生正在看女儿发来的视频,屏幕中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着:“我的爸爸是个英雄,等他消灭了病毒,就快回家了。”这一幕,让人潸然泪下,原来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伟大的人。

有一句话说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致敬最美“逆行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完成着自己的职业使命,有人在等他们平安回家。所有人一直坚信,这场战役终会大获全胜。

疫情的个人心得篇5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为进一步检验大学生村官向实践求真知、向群众找答案、狠抓农村工作落实的本领,提升其扎根基层、为民服务情怀,禄丰县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锤炼大学生村官的“主战场”,全县39名大学生村官在“疫战”一线奋力“赶考”。

以“战”代“休”全出击。39名大学生村官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无一例外地投身于抗疫前线。他们主动放弃休假,用抗疫前线的“战斗”代替了在家休息的安逸,用坚定的信念和果敢的行动同镇村干部一起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用“我是党员,是一名村官,疫情当前,我不上,谁上?”的劲头为年轻党员村官刻画了一幅幅充满着朝气,彰显着党性光芒的“自画像”。

以“心”换“新”助宣传。大学生村官在防疫一线积极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用心用情将自己的专长变成形式多样的宣传新“利器”。他们自己动手编写各种简单易记的宣传标语800余条,利用熟悉网络技术的优势,及时上网了解国家和省、州、县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和疫情防控卫生常识,主动录制形式多样且通俗易懂的防疫宣传小视频10余个,通过云岭先锋等平台发送防疫宣传信息给党员群众20000余条次,协助村干部使用“云视讯”收看防疫有关视频会议,热心地教农村党员使用云岭先锋手机app查看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并自发组成“志愿宣传小分队”,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关于疫情防控的暖心宣传。

以“行”塑“形”树榜样。大学生村官们在抗疫一线参与卡点的检测工作,协助村干部通过“一部手机治理通”系统平台开展疫情排查和双报到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户外闲散人员的劝返工作,详细登记每一名外出务工人员的信息,翻山越岭到群众家中宣传疫情防控常识,他们用“书卷气”助力宣传,用“群众话”关怀群众,用“我可以”解群众难题。他们用实际行动塑造着一个个“能上岗”“待得住”“有作为”的青年大学生村官形象,用身上的党员徽章展示着他们的“赶考”之行,而他们的“赶考”成绩也将成为禄丰县大学生村官日常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疫情的个人心得篇6

在2024年的最后三天,终于没能抵抗住新冠病毒,高烧不止,浑身酸痛。

躺在床上回忆起这一年的经历,真是酸甜苦辣,历历在目。

2024年元旦,正常的三天假期。

2号,我们县突发新冠病例,顿时,形势紧张了起来。

2号下午,教体局召开视频会议,一个乡镇集中在一个视频会议室聆听会议精神。

原计划下午五点的会议一再推迟。

其实作为我们来说,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能不能按时开学。

一直推迟到晚上九点,会议才开始,整个会议严肃简洁,先通报了疫情形势,然后通知:1、今天晚上十二点封城,所有人不进不出。2、单位必须有人值守。

整个会议二十分钟就结束了。

会议结束后,又返回家中,带了手机充电器和一些生活必需品返回学校。

出城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路上,出城的车辆川流不息,估计都是赶往单位值班的。

到了城乡交界的路口,已经有交警在设置路障,不过,还没有开始管控。

十点多,到了学校,当时绝对没有想到,将要经历迄今为止最严厉、时间最长的一次封控。

十一点多的时候,听到村里的广播上吆喝:今晚全员核酸,大家不要睡觉,听候通知。

我就去村部报个到,到了村部,里面一片忙碌,正在做各种准备工作。

听村支书说,外地支援的医生来做核酸,现在还没有到咱县,到了之后再分往各个乡镇,然后再分到村里。

看来一时半会是来不了了,就先回学校睡一会儿再说。

回学校睡到三点多,被村里的广播吵醒,赶紧起床去做核酸。

路上一片漆黑,只有头顶星光灿烂,偶尔碰见三三两两的村民,有的是去做核酸,有的做过核酸回家。

到了村部前的小广场,几个路灯的亮光显得惨白。由于是第一次做全员核酸,都不知道怎么操作,有个志愿者先逐一培训操作方法,在小程序上输入自己的信息,然后生成二维码,然后再排队做核酸。

小广场上人不多,再加上是半夜,没有人大声喧哗,秩序井然,很快就做完了。

临走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一下,惨白的路灯下,一群人在悄无声息的忙忙碌碌,诡异的气氛油然而生。

之后就是长达一个月的严格封控。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领导会来检查单位的工作,也就是检查一下有没有人值班,防控物资准备得充足不充足,防控文件准备得是不是详尽。

可是,这次的封控太严了,严到领导也不能出城,所以,也就没有了这些检查。

空荡荡的校园里只有一个人,又没有具体的事情可做,真的很无聊。

全员核酸天天做,前几次一直是半夜做核酸,后来改成了白天做。中间还换了一家核酸检测公司,据说是上一家核酸检测公司涉嫌造假。

感染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不时有官方通报出来,我们县的一号病例一直没有找到感染源,从二号病例开始怎么感染的,通报得清清楚楚。

这次疫情,我们县共有三百多感染者,每个感染者是如何感染的,都通报得清清楚楚。

我们同事私下聊天都在感叹:疫情防控两年多了,以前总感觉距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是真的到身边了,我们一个县有三百多病例,确实不少。好在政府防控及时有力,没有造成更大规模的蔓延。

一直到农历春节的前夕,元月二十七号,才允许单位值班人员返回家中。

回到家的时候,站在门外,老婆用酒精给我全身上上下下精心消毒,连鞋底都不放过。

消过毒之后,进门第一件事是洗澡,把衣服全部脱下来塞进洗衣机,然后洗个澡再换上新的衣服。

农历春节的前两天,彻底放开了管控,刚刚经历了最严格封控的全县人民,过了一个安静祥和的春节。

2024年的春季学期,如期开学,为了安全开学,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首先是人员排查,一再排查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家人。

然后是做核酸,在开学前,教体部门组织了三次针对学生的核酸检测,把全镇的学生集中在几个比较广阔的地方做核酸,这个场面很壮观。

开学之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做核酸和疫情防控。

核酸天天做,只不过,这时候做核酸就简单了,每天上午八点,村医会准时带着试管和棉签来到学校门口,信息采集员就是学校的老师,经过培训,下载一个专门的软件,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除了做核酸之外,疫情防控工作非常的繁琐,领导经常检查,主要是检查防控物资和各种档案文件。

防控物资很好说,只要舍得花钱购买就行,把各个教室,洗手池都放上洗手液,教室内还放上免洗洗手液和酒精,再多买一些放在专用的封控物资储备室里,领导检查的时候,看到该放的地方都放了,储备室里面还有储备,就可以过关了。

繁琐的是各种档案文件,通风消毒记录、晨午晚检记录、进出登记、行踪追踪记录等等。

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行踪追踪记录,不但是学生个人的,还包括学生的共同居住人,都要有这个记录。

检查到最后,一个出入登记表更换两三次,都是在样式和规范上不符合要求,再更换新的重新登记。并且每个学校都要备帐篷,作为隔离室。

在这样紧张的工作中到了“五一”假期,原计划五天的假期一直放了一个多月,原因是我们县又出现了疫情。

由于已经经历过一次,这次再出现疫情的时候没有了上一次的恐慌,封控了一星期左右就放开了,前几号病例有官方通报出来,怎么感染的,又传给了谁,公布得清清楚楚,后来就不再公布了,最终多少人感染,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

虽然放开了,学校也一直不开学,一直到六月十几号,才接到开学的通知。

开学的时间不长,就放暑假了。

暑假之后,照常开学,重点工作依旧是疫情防控,做核酸已经成了常态,偶尔有一天不做,反而很奇怪,学生都会问:“今天为啥不做核酸?”

“十一”假期,又有疫情发生,这次于以往不同的是:不再通报病例情况。只是通知:开学、不开学。

原计划8号开学,7号下午接到通知:明天暂不开学,开学时间听候通知。

8号下午接到通知:明天开学。

9号下午接到通知:明天全员核酸,学校暂停一天。

刚刚开学了一天就又放假,不过,这样的情况在暑假开学后已经经历过一次,全员核酸,放假一天,第二天就正常上课了。

所以,在这一次接到通知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只不过放假一天,第二天还会准时开学的。

谁也没有料到,原定一天的假,却放成了史上最长假期。

在10号的晚上,所有人都在关心一个问题,明天上不上课。

一直到晚上十点左右,接到通知:明天全员核酸。

看来,明天是开不成学了。

又过了两三天,又一个通知:没有放假的寄宿制学校,严禁私自放假,已经放假的学校,严禁私自开学,具体开学时间,听候通知。

开学遥遥无期了。

这次疫情不同于上两次,这次一直没有公布感染人数,也没有长时间封城,封城也是半天半天的封。

一般都是全员核酸的时候封城半天,下午就开放,不做全员核酸的时候就全天开放。

在放假的前十几天,我一直没有回家,坚守在学校,一是不知道开学的具体日期,二是孩子也在上学,不在家,老婆在她的单位,万一我回家又赶上封城,就要把我一人封在家里,还不如在学校。毕竟就算是封城,农村也稍微宽松一些,可以活动的范围比在城里大得多了。

就这样一直在学校坚守到十月二十一号晚上,吃过饭之后返回家中,临走前还和我一个同事说:我回家洗洗澡、换换衣服,还来。

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

二十二号上午,老婆也回来了。

中午午休起床,看到物业群里闹翻了天,逐条查看,才知道,我们小区昨天的核酸检测中出现了一管阳性,今天要全部拉走隔离。

哎!真是点背到家了。

向窗外看去,二十多辆大巴车整整齐齐的停放在道路上,每辆大巴车里都有两个大白,大白似乎无所事事,一会儿下车在门口走动几步,一会儿上车上,一会儿就坐在门口玩手机。

物业群里闹翻了天,各种小道消息不断传来,始终没有见一则官方的通知。

综合物业群里的小道消息,应该是九楼有一家三口是阳性。而九楼的住户和那一管中的二十个人以及家人当天下午就拉倒隔离点了。

把这些人拉走之后就停止了,大巴车整齐的停靠在路边,等候命令。

下午的时候,有人敲门,登记信息,三个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在登记,详细登记了家里的人口数和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

天黑的时候,又有人敲门,通知立即下楼,集中隔离。

我透过窗户向外观察,一直到人很少的时候才下楼,这时候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全小区人员已经基本撤离完毕,我们是最后一车了。

趁着等待的间隙,向物业诉苦:“我是昨天晚上才回来的,回来可赶上了。”

物业人员笑着说:“你已经不错了,还住了一晚上,有几个是今天上午才过来的,还有一个最冤,本来没有在这里居住,今天快中午的时候突发奇想要来看看,结果到门前了,发现没带钥匙,想走可走不了了。走也走不了,屋里也进不去,怎么办呢?干脆穿了套防护服做志愿者,那不,就哪一位。”

坐上了车,我们都在感叹:传说中的午夜大巴被我们赶上了。

坐车到隔离点,已经凌晨一点多了。

这是一个新建的隔离点,还没有完全竣工,偌大的的一个地方只有少部分可以勉强入驻,其余的地方还在紧张施工中,屋内有热水器,但是没有通电通水,而我们是第一批入驻这里的人。

十天的集中隔离,每天做核酸,不能出那间屋子,一天三顿有人按时送饭,不用做饭,连碗筷都不用刷,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玩手机。

正在封控期间,儿子上的高中要放假,我和老婆都在隔离,而我们小区还在戒严,有警察值守,每天消毒。只有让儿子先去他姑姑家住几天。

十天的隔离有惊无险,在第十天的夜晚,我们又被午夜大巴送回了小区。

之后就是居家的日子,封控也没有规律,半天半天地封,或者连封三天。

就在这样的日子中到了十一月二十四日,闺女从省城回来。

我们知道她要回来,上午就去菜市场买了大量的菜,下午闺女刚到家十几分钟,物业人员就来把屋门贴上了封条,居家隔离七天。

封就封吧,反正买的有菜,有吃的,就不怕封。

第三天,传来消息:全县封控三天。

三天封控到期,又传来消息,继续封控,解除封控时间,另行通知。

到我们居家隔离结束的时候,物业来通知:你们可以解除隔离了,不过,全市都在封控,还是哪儿也去不了。

这样的封控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四号,十二月五号开始,没有再做全员核酸,也没有继续封控或者解除封控的通知。

头几天,人们还是试探性的上街,街上人很少,两三天后才街上热闹了起来。

这样的热闹没有持续几天,就出现了大规模的感染,到十五号左右,街上又变得冷冷清清。

在十五号前后四五天时间内,街上比封控的时候还要干净,封控的时候,街上还有交警在站岗,现在没有交警站岗,也没有人要求你不能出门,可是,所有人就是不出门。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有四五天时间,已经慢慢变好了,街上回复了热闹。

我家的感染是从二十号开始的,最先感染的是我儿子,我儿子快好的时候,我闺女出现症状,我闺女感染了两天,我老婆也出现症状。

我成了天选做饭人。

我老婆感染三天后,在2024年的最后三天,我最终也没能抵抗住新冠病毒,发起了高烧,浑身酸痛不止。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不禁回忆起这一年来的经历,以抗疫开始,以感染结束。

不禁感慨万千,之前做了那么多工作,当病毒真的来到你身边的时候,你是毫无办法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身的免疫力。

疫情的个人心得推荐6篇相关文章:

个人抗疫情工作总结8篇

关于疫情的演讲稿8篇

个人在疫情工作总结8篇

个人在疫情工作总结8篇

疫情总结个人工作总结7篇

疫情知识培训心得5篇

大学生疫情期间心得体会5篇

新冠疫情个人事迹材料7篇

在医院培训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

关于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推荐6篇

疫情的个人心得推荐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