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是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锻炼的,只有实事求是所写的心得体会才会引起别人的共鸣,笔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飞行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飞行心得篇1
我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牺牲——永远的“金孔雀”一路走好。
在11月12日的飞行训练中,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我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不幸牺牲。
今年30岁的余旭是大家熟悉、喜爱的飞行员。曾参加天安门阅兵飞行表演,担任教-8梯队三中队右二僚机。在今年11月初的第11届中国(珠海)航展和上届珠海航展上,她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在本届航展开幕当天,余旭驾驶2号机升空参加飞行表演,“我是最先起飞的一架,在空中23分钟,表演了全部动作。第一次在那么多观众面前表演,我感到既新奇,又激动。”在上届珠海航展上,余旭在回答军报微博微信记者提问时说,和战友平时也上网,看看微博微信,但是时间很有限,因为飞行训练任务重!
会跳孔雀舞的余旭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金孔雀”。她爱美,爱发言,爱表现,总是充满自信。成为飞行学员前的她,孔雀舞跳遍了东北三省,被称为“黑土地上的金孔雀”。
这只美丽的“金孔雀”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20xx年9月考入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成为第8批女飞行学员。
7月29日,余旭驾驶歼10战斗机轰然飞起、翩然落地,成为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这也是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驾驭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战机首次单飞。
“每个人的青春乐章中,总会留下动人的旋律和音符。女军人、女飞行学员,是我在自己生命乐章中留下的一笔,我期待在飞翔之路上能多添几笔,把每一笔都当作书签,收藏在我生命中的每一页。”余旭生前如是说,今天听来让人更感哀婉、痛惜。
在战友心目中,余旭热爱空军飞行事业,善于钻研学习,勇于挑战自我。说到飞行训练,余旭生前在接受军报军网等媒体平台记者采访时曾说:“要‘各种使劲’把操纵杆拉到极限,空中从头到尾保持最紧张状态,不能有一刻松懈。”
在迎来人民空军67岁生日的第二天,余旭即投入训练,却不幸牺牲,魂断蓝天!长空喋血,孔雀折翅!
我们勇敢美丽的女飞余旭,永远的.“金孔雀”!一路走好……
飞行心得篇2
你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他会发光。那束光从他的心一直穿透过人群,直直照亮了你的世界。当然,那束光也许微小,也许只有你自己能够看到。但是,你竭力让那束光变得更大更亮,照亮你身边的人,乃至整个世界。我知道你在努力,我们也在努力。所以,一束光不够,那就两束,三束。
我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我想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来听。
因为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我们的职业也不一样,可能我们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对于选择飞行事业,我还没有感到后悔。
时光退到20xx年,她还是一个报名参军的普通女孩子。那一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空军首次招收歼击机女飞行学员,35名幸运儿从20多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进入飞行院校学习,余旭正是其中之一。
20xx年4月,经过基础教育、初教机和高教机训练,16名歼击机女飞行员以全优成绩完成学业,进入二代战机训练。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只有余旭等5名姑娘顺利分配到北空某部跨上了梦寐以求的歼10战机。20xx年余旭和战友驾驶着教8飞机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飞行。
余旭曾在日记里写到:“每个人的青春乐章中,总会留下动人的旋律和音符。女军人、女飞行学员,是我在自己生命乐章中留下的一笔,我期待在飞翔之路上能多添几笔,把每一笔都当作书签,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页中。”
摘下头盔与墨镜,一身戎装的余旭仍然难掩女性的柔美。当被问及如何处理飞行与生活、顺畅转换空地关系时,余旭的回答干净畅快:“在空中,我愿做一个女汉子;回到陆地后,我愿意做一个女孩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1月12日,八一飞行表演队两架歼10战机在天津武清上空发生事故,一架坠落到河北省玉田县境内,其中一名飞行员因跳伞失败牺牲。而这名飞行员,正是女飞行员——余旭。
从人类驾驶飞机跃出地平线那一刻起,事故与牺牲便伴随着航空飞行。早在1912年,在一次飞行表演中,中国“航空之父”冯如驾驶飞机失速坠地殉职。弥留之际,他勉励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
双十一不仅是一个购物节,还是人民空军节。能献给他们的,只有我们骄傲的泪水!
飞行心得篇3
余旭,1986年出生,是中国首批能够驾驶三代战机执行任务的女飞行员之一。
据《解放军报》报道,余旭是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在20xx年,作为我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曾驾驭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战机首次单飞。
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67周年的日子。
11月12日上午,空军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发生事故,不幸牺牲。余旭是歼-10首位女飞行员,现任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在八一飞行表演队中,余旭的代号是“金孔雀”,全国仅有4名具备表演机飞行资格的女飞行员,余旭就是其中之一。
昨天深夜,空军方面专门为余旭制作了一段纪念视频,哀悼追思。
首位歼-10女飞行员训练中牺牲。
余旭如此年轻的战士,就这样把生命献给了祖国的蓝天。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从你架机升空,溶入蓝天,成为翱翔的金孔雀,你的热血与生命,你的梦想与荣光,就已经沸腾着交给军营,交给祖国!
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你的美貌与生动,你的自信与洒脱,你的楚楚傲人的英姿,你的鲜活奔放的笑容,都在为蓝天挥毫着最惬意的灵性,最绚丽的写意!
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生命之歌,有太多的唱段,有太多的节奏,但你追求着那阳刚的极致,那极致的张扬,你是蓝天上那朵永不凋谢的伞花!
其实,关于你……我们不相信,不相信,不相信!
余旭,亲爱的战友,亲爱的如诗如梦的小女兵,你没有走,你只是举着你伞儿追风去了!
是的,追风,去了……
飞行心得篇4
余旭,美丽的四川姑娘。20xx年,她曾上央视春晚,表演小品《我心飞翔》。
“请祖国检阅、请人民放心!”在20xx年央视春晚上,以国庆60周年首都大阅兵为背景的小品《我心飞翔》,艺术地反映了人民空军崇尚荣誉、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16名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以飒爽英姿、铿锵誓言,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新一代空军官兵的蓝天情怀。
?我心飞翔》讲述了一个关于“备份”女飞行员的故事。在参加国庆60周年首都大阅兵前夕,为确保阅兵任务万无一失,必须要在参加阅兵的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中,确定一名素质全面,飞行技术过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替补到所需机位的“备份”飞行员。为此,飞行大队长(闫妮饰)前往动员,01号飞行员(殷桃饰)主动帮助做其他队员的思想工作,其间发生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最后,随着舞台升降机缓缓升起,16名歼击机女飞行员列阵舞台展现在亿万观众面前,此时大屏幕上再现阅兵时人民空军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的宏伟画面,为作品画上了震撼人心的感叹号。
“我们都没想到,亮相春晚就1分钟,会引起全国那么多人对我们的关注!”当时,回到成都休假的余旭谈及这次上春晚,高兴地说:“真的,我为我们空军感到骄傲,我为四川四个女飞行员感到骄傲。”
余旭说,20xx年4月2日,16位女飞行员从全国25万报名者中挑选出来,誉为“空中宝贝”,“我和陶佳莉、钟芹、何晓莉等四川女孩,都是1986年生的,我们4个人都属虎,一起参军,一起上学,一起参加阅兵,这次一起上春晚。自从入伍后,我们亲如姐妹,互相学习,表现都很好。”
我们作为年轻的飞行员,有很多需要做好的事情,在工作学习方面要做好自己的思想稳定工作,加强飞行员的职业道德,崇尚敬业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严谨飞行作风,刻苦钻研飞行技术,尊章守纪,做一名手册飞行员,确保飞行安全,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航空事业的壮丽起航献出自己的力量。
飞行心得篇5
当我看到朋友圈的消息,那祈祷的手势,那长明的蜡烛,那一遍遍的追问,还有那不愿相信满屏大哭的表情……我不知该如何表达内心的苦涩和心痛。
不说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隐忍,不说这一路走来的痛苦和牺牲,只是不敢想,朋友、亲人、战友,他们该如何承受?
作为第一批歼十女飞行员,你足以让我们骄傲。可是你的骄傲,还是没能把你留住,还是没能把你从那架飞机上带回,还是让你有了起飞,再也没有了着陆……
珠海的上空还有你拉烟后的色彩,那驾歼-10a的拉杆上还有你触过后的余温,夕阳下机翼的阴影里还有你呼吸过的空气……可是……
你知道吗?有多少人在等你平安着陆。
你的师傅,你的战友,你的战机,你的跑道……你可不可以再说一次“起落架放好,请求着陆”?因为我们在心里已经念了千百回“可以着陆!欢迎着陆!”
你听到了吗?这里有你的军迷,有你的粉丝,这里有你的蓝天,有你的航展!你可不可以再在长春和珠海的上空表演一支舞?我们在心里喊了千遍万遍,“真漂亮,女飞霸气!”你听到了吗?
我们不要你成为烈士,不要你成为将要矗立在广场上的雕像,不要你成为千万战士们心中的英雄,不要,真的不要。
你踏过平湖细雨,你看过风景如画,你飞过骄傲战机,你行过万里长空,可是,你还没有走完这一生啊,人的一生,是这样长……
发动机还在轰鸣着,塔台声也还在呼唤着,可你,却真的走了。
你看到了吗,朋友圈那些为你祈祷的手势!你看到了吗,网友那些寓意长明的蜡烛!你看到了吗,你的师兄师弟们坚强的泪水!你看到了吗?你的战友们沿着你的航迹继续起航……
你的战友们向你扬起了军礼,说让你放心,他们会继续替你保卫这一片天空,还有生活在这片天空下的人。
这些人里,有你的父母、你的朋友,还有,你爱着的那个他。
飞行心得篇6
秋冬之际,迎着凛冽的海风,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外场,即将迎来舰载机飞行学员航母资质认证的学员们,在歼-15战机前隆重举行考前誓师大会。随后,学员们驾驶战机飞往考场——辽宁舰。在复杂海况和航母不断移动的情况下,学员们在着舰指挥官的引导下,依次驾驶战机顺利着舰,以千钧之势精准挂住航母甲板上的拦阻索,瞬间将拦阻索拉成一个胜利的v字。
这批年轻飞行员驾驶飞鲨成功降落航母甲板,再次刷新单批次上舰认证人数最多的纪录。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的舰载机飞行教官们,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路径,实现从0到1、从1到多的量变积累和从多到战的质变跃升,为航母插上战斗力翅膀。
为了飞向更远的海
2012年11月23日,对于航母舰载机事业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天,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驾驶歼-15战机在辽宁舰上实现首次成功着舰,中国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而这一天,参加航母舰载机飞行员选拔的孙宝嵩、王勇、杨勇正在北京体检,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舰载机飞行教官,为航母培育更多的飞鲨勇士。
舰载机是航母的核心战斗力,舰载机飞行员就是航母战斗力最锋锐的刀尖。当初得知航母舰载机部队招飞的消息时,孙宝嵩刚刚斩获空军首届金头盔桂冠,但他坚持换一条跑道,执意当一名舰载机飞行员。
尽管舰载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要比一般战斗机高出很多倍,但当选拔小组征求意见时,王勇坚定地说: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也要闯一闯!
像孙宝嵩、王勇一样,杨勇、艾群、曹先建等飞行员,为了飞向更远的海,从全国各处来到了基地,开始十分艰辛而又充满挑战的训练。
2016年4月27日,年仅29岁的张超倒在了成为舰载机飞行员的最后一次训练中。但张超的牺牲,没有动摇这群年轻飞行员从事舰载机事业的信念,相反,他们以更大的勇气迎难而上,纷纷表示要以更高强度、更高水平的训练来向烈士张超致敬。不久,孙宝嵩等一批舰载机飞行员转变为飞行教官,勇敢地扛起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时代重任。
这些教官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对学员倾注了大量心血。基地政委李明说。去年冬季,教官杨勇与学员驾驶战机进行高空课目训练,当达到万米高空时,战机突发故障。为了民航飞机安全,杨勇没有贸然下降高度。生死关头,指挥塔台立即与民航部门协调,指挥杨勇紧急下降高度。当时,杨勇强忍身体不适,与战友密切协同,成功返场。
白手起家闯出新路
那年,我们成了舰载机飞行教官,但当时面临很多困难。飞行教官丁阳感慨地说,那时没有现成的教案,大家只能边训练、边总结、边完善,逐渐把只有几页的教材写满写厚。
为了尽快形成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体系,第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孙政雄带着飞行教官们悉心摸索,加班加点工作。在编写飞行手册时,为确保低空山谷飞行课目相关动作与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王勇、艾群等教官对桥梁、电线杆等可能危及低空飞行安全的障碍物逐一进行标注,又通过一遍遍的飞行精准验证每个数据,最后形成一条安全科学的低空航线。丁阳、曹先建等教官客串训练参谋,从最基础的训练计划开始逐步完善。祝志强、罗胡立丹、杨勇等教官担任课目负责人,逐个专业攻关破难……他们用资料的厚度奠基了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高度。
曾经,吵架成了飞行教官们常见的沟通方式。当时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最开始谁也不知道标准是什么,谁也说服不了谁。基地政委李明说,每一次吵架只有一个结果,便是达成共识;而每一次共识的形成,便是又一个探索成果的固化。正是靠着这种较真的精神,他们先后制定了《歼-15飞行训练大纲》《歼-15飞行手册》《教练机飞行手册》等多种教学资料,规范了组训流程,为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新路奠定了基础。
舰载机飞行员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孙宝嵩认为,只有使飞行学员尽早完成上舰飞行,人才培养使用的效益才能大幅提升。最优的方式是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飞行学员,进入航空大学直接培养。那年,飞行教官期盼的海军首批生长期班学员如期而至。为探索生长期班学员上舰培养之路,教官们边组训边探索,最大限度激发学员潜能。随着首批生长期班学员全部成功着舰,一条以生长模式批量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路径形成。
这群飞行教官经过反复摸索,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新路。由此,我海军形成了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格局。
打破保姆式训练模式
金秋时节,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礼堂内气氛热烈,航母飞行资质颁授仪式在此举行。接过航母着舰资质认证的那一刻,飞行员陈亚凡下意识地挺直了胸。
别得意,飞行员不等于战斗员!陈亚凡的教官王勇表情严肃地说。舰载机飞行员在飞行训练之初就必须树立实战意识。教官罗胡立丹说。
在一次战术训练当中,由于受到逆风影响,一名飞行学员比预定时间晚2分钟到达规定点位,结果受到罗胡立丹的严厉批评。这名学员委屈地说,风力影响不在个人掌控范围之内。罗胡立丹马上指出,信息化战场瞬息万变,贻误战机1秒钟,都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何况是两分钟。
实战不会有预演。教官们在坚持精准、守纪、零容忍的舰载机飞行铁律的同时,打破保姆式带教训练模式,在各种危情险局中锤炼学员的实战能力。在一次航线课目训练中,一名学员驾驶战机刚起飞不久,海上雾气越来越浓。对此,教官孙宝嵩当即决定改换训练课目,下令这名飞行学员转入复杂气象训练课目。
在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的积极作为下,低空战术机动、对地突击、空战对抗——这些原本只有在作战部队才会开展的实战化课目,相继成为飞行学员的训练内容。
飞行心得篇7
渤海湾畔,战鹰列阵、引擎轰鸣,一架架有着飞鲨绰号的歼—15战机接连起飞。随着拦阻索被高速飞驰的战机拉成巨大的v字形,又一批学员驾驶战机成功降落航母甲板,再次刷新单批次上舰认证人数最多的纪录。
得知成绩后,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孙宝嵩十分欣慰:学员们顺利通过资质认证,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航母舰载机事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愿意干什么
为加强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首个舰载机训练团正式组建成立。一批舰载机飞行员转身成为飞行教官,担起了舰载机人才培养的重任。
飞行教官王勇就是其中之一。航母舰载机事业发展壮大需要更多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航母舰载机事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愿意干什么。怀着对航母舰载机事业的热爱,王勇和战友们投入到培养飞鲨勇士的事业中。
舰载机飞行着舰操纵方式跟陆基飞行时相反,为了练好反区操纵,飞行员必须建立起新的肌肉记忆,难度可想而知。怎样把积累的经验系统地传授给学员,提高培养质效,成为摆在飞行教官们面前的难题。
再难也要干出来!这么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责无旁贷!这成为该基地飞行教官们坚如磐石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面对缺教材、缺标准规范、缺组训经验的现实情况,孙宝嵩、王勇等飞行教官开始了一场拓荒之旅。他们边训练、边总结、边完善、边固化,每天下了训练场就上另一个战场。那段时间,白加黑五加二成了飞行教官们的工作常态。
航母舰载机着舰指挥,是舰载航空兵区别于陆基航空兵的全新领域。着舰指挥官要全心全意守护刀尖上的舞者,确保战机着舰挂索万无一失。担任着舰指挥官后,罗胡立丹发现,飞行员在执行一些指令时,普遍存在短暂的迟疑。
指令冗长,不利于飞行员及时作出反应,能不能精简指令,建立一套更加符合发音习惯的着舰指挥术语?在两个多月时间里,罗胡立丹和团队连续攻关,一条指令一条指令地修改、一遍又一遍地模拟指挥、一次又一次地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一套精简高效的指挥术语体系。
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飞行教官们不敢有半分懈怠: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绝不能辜负时代。正是靠着这股韧劲,他们先后编写了多种教学资料,规范组训流程,一套系统的舰载理念培养方案逐渐形成。
只有学会较真,才能成为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
舰载机着舰飞行因为难度大、风险高,被称为squo;刀尖上的舞蹈squo;。孙宝嵩说,舰载机飞行,严字当头。只有学会较真,才能成为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
一名学员在进行模拟飞行时,做动作总是差零点几秒,被飞行教官曹先建多次点名。就零点几秒,不至于完不成动作吧。一开始,这名学员有些不解。
舰载机着舰时速度很快,零点几秒的误差,足以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那段时间,曹先建一直陪着这名学员飞模拟机,一边为他树立信心,一边指导他改正错误动作。通过连续指导和训练,该学员逐渐悟出了方法,成功通过了考核。
高标准严要求,教官们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曹先建在身负重伤后,创造了术后复飞仅70天便成功着舰的奇迹;飞行教官艾群在战友飞机高速飞行遭遇鸟撞飞机、发动机停车后,以精准的判断力,全程伴飞护送战友驾驶战机顺利降落……时刻冲锋在前、敢打必胜,飞行教官以自身的高标准为学员树立了榜样。
飞行学员经历各异,只有深入了解他们,因材施教,才能帮助每一名学员快速成长。这是飞行教官们交流时常说的话。
一次训练中,一名学员在下滑段油门使用不及时,导致飞机高度持续下降。眼看飞机距离跑道越来越近,艾群一把推满油门,学员才猛然发觉自己的失误。
下飞机后,艾群并未批评学员,而是仔细询问了解学员状态。针对学员特点,艾群强化关键要点讲解,把油门在各阶段的使用技巧掰碎讲透。在当天接下来的飞行中,这名学员逐步改进了动作。
在教官们的耐心帮助下,学员们对精准、守纪、零容忍的舰载飞行铁律有了更深的理解,航母舰载机事业的种子播撒在每名学员心中,所有学员都满负荷投入到学习训练中。
星光不负赶路人。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通过昼间航母资质认证。自组建以来,该基地培养出多批舰载机飞行员,成功打通了生长培养路径,形成了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格局,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新路。
把每一次训练当作实战,让每一名学员都成为战斗员
8月,渤海湾畔某机场阴云笼罩,训练团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组织学员跨昼夜多课目训练考核。就在第二批次参考飞机即将升空时,海风裹挟着雨扑面而来。
学员能不能完成?会不会超条件飞行?经过缜密分析,王勇下定决心:飞!
战机在夜幕下由远及近,在着舰指挥官的指挥下不断修正飞机姿态,如尖刀般穿云破雨,精准降落在陆基模拟着舰区。
讲评室内,飞行教官与学员一起复盘总结。王勇说:飞行训练要更贴近实战,锤炼学员战场适应能力,促进部队整体战斗力加速提升。
雄鹰不仅要换羽振翅,更要面向战场。近年来,舰载机飞行教官始终坚持以战领训、为战育人,聚焦航母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瞄准短板强能、紧盯强敌备战、朝着一流练兵,努力练就克敌制胜的硬招狠招,推动从教技术向教打仗、从培养飞行员向培养战斗员跃升转变。
我们把每一次训练当作实战,让每一名学员都成为战斗员。飞行教官丁阳介绍,带着特定的战术背景训练,已成为该基地飞行教官带教学员的常态。广大学员训练热情更加高涨,一批批雄鹰从这里砺羽振翼,飞向远海大洋。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该基地通过老、中、青搭配的育苗方式,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年龄结构,让教官团队呈现出梯次衔接、良性循环、人才辈出的局面。
飞行员梁李彬等年轻飞行员陆续从部队投身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事业中,与先行者一道担起了飞行教官这一重任。这里就是我的战位,我愿为航母舰载机事业发展奉献我的青春!
开始带教生涯后,飞行教官们虽然离开了一线作战部队,但他们一直保持奋进姿态,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努力拓宽人才培养的边界。
王勇驾驶歼—15战机稳稳落在辽宁舰甲板上。随着最后一架战机平稳着舰,此次舰载战斗机飞行教官夜间航母资质认证顺利完成,标志着海军航空大学具备了舰载战斗机昼夜间全时域教学能力。
云飞浪卷,飞鲨逐梦。在战机轰鸣之间,这群飞行教官瞄准未来海天战场,时刻挽弓待发。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
飞行心得7篇相关文章:
★ 刷鞋子心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