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读后感优质8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每一次写下读后感,都是对书中人物情感的再一次体验,让我们感同身受,通过读后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复杂与简单,笔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好书》读后感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好书》读后感优质8篇

《读好书》读后感篇1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叫《给梦想一对翅膀》的故事书,其中有个故事叫《小雨的假期》我非常有感触。

这个故事讲得是一个名叫小雨的小女孩,放假去乡下的时候,跟一群小动物相处的很不愉快,但是她要走的时候,小动物们都来送她,小雨决定明年放假还到乡下来,一定跟小动物们好好相处。

小雨刚开始对待小动物们很不友好,当她发现她的口袋里有一只小青蛙的时候,就把它像扔沙包一样扔到外面去了,我想小青蛙肯定很疼。当她发现大公鸡不小心把她堆得泥房子踩坏的时候,小雨可生气了,她把大公鸡赶到河对岸去,不让它回家,我想大公鸡一定很害怕。小雨对待小羊和小猫也同样不友好。她喂小羊吃面包,小羊不要吃,小雨就把小羊的草拿走了,把小羊给饿坏了。她还把小猫的胡子剪掉了,因为小猫惹她生气了,但她不知道把小猫的胡子剪掉了,小猫在捉老鼠的时候会撞到墙的。

小雨对小动物们这么不友好,如果换成小动物们这么对小雨,她肯定会很伤心的吧。

我觉得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小动物,都应该相互尊重,宽容友善,不应该乱发脾气,这样大家才会好好相处。我很喜欢交朋友,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会和他们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对待朋友要真诚,不去为了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大家都能宽容忍让,这样大家在一起都会觉得很开心。

我相信小雨下次再到乡下,肯定能与小动物们好好相处的。

《读好书》读后感篇2

我有一本最喜爱的书,它的名字叫《格林童话》,它是爸爸从图书馆买来的。

这本书里有一篇叫“星星银元”的故事,我非常喜欢。故事说的是一个美女善良的小姑娘,她是一个孤儿。一天一位好心的老奶奶看见她的衣服太破了,就送给了她一条长裙子。还有一为老爷爷送给她一个面包。她虽然有了长裙和面包,但还是没有家,所以她只能继续在外面流浪。她来到了野外,第一次遇到了一个穷人。那个穷人看见小姑娘手里的面包,就对她说:“好心人给我点吃的吧,我快饿死了。”小姑娘自己也很饿,但她还是非常慷慨的把面包送给了那个穷人。第二次,又碰见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对她说:“我好冷呀,你能把帽子送给我吗?”小姑娘就摘下帽子给了他。第三次她又看见一个小女孩正在风中瑟瑟发抖,她立刻脱下裙子送给了那个小女孩。天黑的时候,第四次她看见了一个孩子,那个孩子恳求她把汗衫送给自己,她想:“反正天已经黑了,别人也看不见自己没有穿汗衫,就送给那个孩子了。”于是她就把汗衫脱了下来送给了那个孩子。小姑娘什么也没有了,她就这么在森林里走着。突然奇迹出现了,天上的星星划破夜空,不断地掉下来,落在地上就变成了银元,而小姑娘的身上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已经穿上了一件崭新的裙子。她将这些银元装在衣服的口袋里,送给了贫穷的人们。从此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使我很感动,也让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这个小姑娘很善良,也很爱帮助别人,宁可自己受冷挨饿,也要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我也想象这个小姑娘一样,多多帮助别人。如果学校组织给贫困或受灾地区的孩子捐钱,捐物,我要把我的零花钱,书和玩具多捐一些给他们。

《读好书》读后感篇3

做为一名教师,哪怕工作再忙,也必须多读书,与名著牵手,与经典为友。因为每天读书能让我们更真切地感悟生命、感受生活。这个寒假,我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本书谈到了理想的德智体美劳教育,也谈到了理想的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等,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理想的教师”这一个章节。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做一名理想的教师,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那么,如何能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呢?

一、胸怀理想,充满激情

从事着教师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如果没有理想,没有激情,我们拿什么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有了目标,有了理想,我们就会不断增强使命感,就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生命也就会充满激情。但是理想又不等于空想,给自己设置的理想必须要

切合实际,最终能充分实践。就如朱先生在文章中提到的那样,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二、充满爱心、可亲可敬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才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关爱孩子,是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你伸出援助之手,他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当学生有少许进步时,你投去赞赏的眼光,他会产生自豪感、成就感;当学生做了错事时,你用和蔼的语调指点迷津,他会轻松改之。面对着一个个性格各异、爱好不同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无疑就要爱上他们中的每一个,在平时处处播洒暖人的话语、露出会心的微笑、投去赞许的眼神,时时校正自己的爱,不要让它偏离航道,让学生感到老师不但“可敬”而且“可亲”。

三、执着追求、勇于创新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

活。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他还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四、勤于学习、不断充电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作家从事创作,自己要有一口井。今天教育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一口井,只有勤于学习,不断汲取知识的源泉,这口井才不会枯竭,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拥有源源不断的清水。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从业者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应该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教育者必须日新其德、日勤其业,才能学为人师,身为世范。荀子在《劝学》中写道:学不可以已。意思是说,学习是一件永远也不能停止的事情。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总之,学习是教师为可持续发展获取持久的动力和源泉。所以教师要注意不断地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观念,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

五、充满正义、心存责任

正如书中所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朱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自己要做到心存责任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经常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互相讨论,这样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明确对错是非,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下一代。我想教育的成功在是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风风雨雨十一年,踏踏实实走过来。一路上虽然有苦、有甜、有悲、有喜,但是有理想信念的支撑,有经典名著的指引,我感到充实而快乐。今后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的理想教师。

《读好书》读后感篇4

?双面猎犬》是由“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则感人的故事。

这本书的主人公白眉儿,是一只狗和豺的混血儿,它的父亲是一只名叫洛皇的优等猎犬,它的母亲是埃蒂斯红豺群中一只名叫达维娅的年轻母豺。

白眉儿被豺王奥索尔赶出豺群后,决定投靠人类。它的主人苦安子是个酒鬼,经常唆使白眉儿去偷鸡。被发现后,苦安子欲将白眉儿卖掉,却被村长阿蛮星救出,成为了阿蛮星的猎狗。村子里又丢鸡了,大家都怀疑是白眉儿偷的。但主人阿蛮星却相信它,将它放走了。白眉儿为报答主人对它的恩情,在雪地里躲了七天七夜,终于抓到了偷鸡贼——两只红狐,为自己洗清冤屈。后来,主人带它去狩猎,它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立下战功。主人把老黑狗脖子上的护脖移到它身上,这意味着把信赖和宠爱也一并移到它身上。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她白眉儿有三点值得我学习:一是忠诚,二是知恩图报;三是它那锲而不舍的毅力。

忠诚,形容狗再适合不过了。俗话说的好,穷养狗,富养猫。猫是嫌贫爱富之辈,只要自家断了荦腥,便会不知羞耻地踏进别人家门。而狗和猫不同,狗只要认准了一个主人,就算你再穷,甚至无法满足它的温饱,它也不会离开主人,白眉儿对苦安子的忠诚一直到苦安子把它卖给狗肉贩子的那一刻才结束。苦安子经常不给白眉儿煮狗食,白眉儿并没有因此而离开他。

知恩图报,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白眉儿知道阿蛮星对他的恩情比山还重,比海还深,因此在打猎中,他孤身一狗,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追猞猁,为主人献上珍贵的猞猁皮。知恩图报,连狗都懂,我们为什么却做不好呢?父母供我们吃,供我们穿,而我们却想不到感恩,还时常和他们冷眼相对。现在想想,真有点惭愧。我们现在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有了安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难道我们不该想想这幸福是怎么来的吗?这些都是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啊!因此,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锲而不舍,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支撑人们前行的精神。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白眉儿被怀疑在偷鸡贼时,他忍住内心的痛苦,在雪地里呆了七天七夜,没有食物,但它照样忍了下来。最终,它抓到了可恶的偷鸡贼,洗清了自己的冤屈,也为主人卸下黑锅。这种精神,我们却不易做到。在学习中一遇到难题,我就把它丢在一边,对它不闻不问,极少能自始至终地解决难题。像这样,一遇到困难就倒,又怎么能成大事呢?是白眉儿教会了我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

白眉儿,你是一只优秀的猎犬,你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在你身上,我懂得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因为你,让我感动。是你架起我心中那道绚丽的彩虹,让我对忠诚、感恩及坚持有了。

《读好书》读后感篇5

?家》这部小说是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大家庭中说起的,讲述了那一代人对自由,对爱情,对创新中国的梦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们三兄弟做出的不同决定,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爱还是恨,是走还是留以及这些决定带来的不同后果,越是读到后面,情节越是起伏不定,内心越是激动不已。《家》中塑造了一个封建压制极其严重的大户人家,在这个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觉新无疑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种悲剧,曾经深爱着梅,但让他的父亲用占阖的方式决定了他的命运,娶了瑞珏。他爱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听从别人的鬼话,将待产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难产而死。他含泪忍受一切不义行为,不敢吭一声,他活着,只为敷衍,豪无主见,这也正是旧中国的悲哀。然而丫头鸣凤对觉慧的不渝也是一个悲哀,这个悲哀是这个社会造成的,但麻木的人们不以为然,在他们心中丫头拥有的权利不同于他们,他们是物品,可以当作人情相送。而觉民则不同,当他得知与冯家小姐定亲时,为了自己的梦想毅然选择离家,最终他在这个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胜利的人。

读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为了觉民,觉慧的胜利而欢;还是为了琴,鸣凤的大胆而喜;或者是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爷的专制受到了打击而歌……总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难以用言语阐述。

《读好书》读后感篇6

理想,是多么普通却又多么遥不可及的字眼!人类正是因为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已制定的目标不断努力。理想是什么?是前进的动力,更是奋斗的根基。有了理想,就有坚定的目标,有了坚定的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依我茖人所见,祂们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缺一不可。

?理想》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理想的三茖意义: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在这三茖环节中给我们讲述的理想都是迥乎不同的。文中有这么一段话:“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这段话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年代里,我们都有不同的理想。而这些不同年代中的不同理想,一茖接着一茖,就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人生历史的前进。在实现和超越每一茖理想时,你会发现每一茖理想都是人生的阶梯,是它们将无梯的路铺开,让人生变得容易了许多。然而在为理想铺路之刻,又是多么的艰辛,而这就是人生路尙的脚印。克服困难后愉快地度过一生,则是辛酸后的甘甜,如一场甘霖一般甜蜜。而要实现理想,则是艰难的,不可能一帆风顺,离理想越近,对理想的艰巨性就越充分。所以我们面对理想更要具备文中告诉我们的四种态度:积极乐观、斗志顽强、充满活力、青春永驻;拥有祂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理想。

所有的理想拥有者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抱负,有目标,有信念。我认为,这才是文中所说的伟大的人,崇高的人,真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读好书》读后感篇7

有一种阅读叫含英咀华,有一种爱叫厚德载物,有一种教育叫坚持就会创造奇迹。

——题记

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就是一本需要一读再读,反复推敲与琢磨的书。在晋庄中心校的推荐下,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两遍了,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思考。

?如果我当老师》中的文章朴质无华,却道出了为人师的真谛。编者的意思是“重新”发现叶圣陶,而我读起来,感觉是重温了一下现在提倡的教育理念。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我们在平时读到的教育论著中,有很多引用叶老的话语的;二来也说明叶老作为一名教育家,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与现在课程改革提倡的很多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这本书从“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教育本质观;“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素质教育观;“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德育总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的全面发展观等七个专题阐述了教育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为一位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虽时隔数十载,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大家拜读。现将本书中的一些精彩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感悟与大家分享交流: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认为“教育”一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养成好习惯”。而本书开篇的两个专题分别是“学校教育应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和“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两点看似是独立的,但实则是相通的,因为良好的习惯能够使人一辈子受用。在书里,叶老先生主要强调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他在书中提到:“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只有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经常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结果还是没有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答案就在这里,就是没有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做常态工作来抓,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叶圣陶先生说从小学开始抓学生的习惯养成,一直抓到中学,历时十年。因为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长期行动。用十年的漫长付出,才有可能等到花开。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就学习而言,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目前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较低,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让教师们头痛不已。因此,学生入学后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将字写得规范工整,整洁漂亮。只有扎实走好了这关键的第一步,其他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有意义,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等等。其他方面比如劳动、卫生,节约、团结合作等等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说“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其中蕴含的道理,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吗?这些,才是受教育者一生受用的东西!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人,才是合格的公民。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勤于笔耕的教育家,叶圣陶一直在思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在这漫长而艰辛的育才过程中,少不得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芸芸学子们的思想品德课该怎么上?叶圣陶真诚希望这堂“大课”,不仅学校要上,而且也要“搬进”家庭、“搬进”社会,各方各面通力协作,才能“水到渠成”。叶先生创造性地衍生了思想品德课的内涵与外延,认为,课内所有的知识课和技术课,课外的种种校内校外活动,实际上都有培养好思想、好品德的作用。只要老师教得好,引导得好,学生学得好,活动开展得好,就不必另加什么“思想品德的尾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其思品、其德操,就会受到濡染,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精神润泽下,他们的思想境界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品德修养也会不断得以增强。这样的思想品德课,让学生们既可感可知,又入脑入心,又有几人能拒绝呢?

今后,我也必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放在工作的首位!利用一切教育时机,注重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对生活的追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是同读一本书,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满满的收获。很幸运地与《如果我当教师》这一书再次相遇,犹如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读好书》读后感篇8

暑假里,读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老人与海》。我被书中坚强不屈的老人所感动,所折服,所以我很配服他。

书中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漂流了八十四天,却没有不到一只鱼。这一天,老人在小男孩马诺林的鼓励下重新出海,终于独自钓上了一只大马林鱼,可这鱼实在大,把圣地亚哥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精疲力竭,被他绑在小船的一边。

可天不顺人心,在归途中一再遭受到鲨鱼的袭击,圣地亚哥殊死拼搏,可最后还是只剩下了大马林鱼的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的作品。可让我们明白了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积极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

《读好书》读后感优质8篇相关文章:

电影《八佰》观后感最新8篇

中国梦,劳动美观后感8篇

读大专毕业自我鉴定精选8篇

读大专毕业自我鉴定优秀8篇

2023年天宫课堂观后感8篇

读红楼梦心得8篇

读专科自我鉴定通用8篇

小学英语读培训心得体会8篇

《八佰》电影观后感800字8篇

读中职毕业的自我鉴定模板8篇

《读好书》读后感优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5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