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将人生经历中获得的启发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表达,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会主动输出,深刻表达,以下是笔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融合教育的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融合教育的心得篇1
“教学相长”,在词典中的意思是: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由此看来,我们教学相长的时候还真不少呢!
教学《恐龙的灭绝》,虽然我们班的“芳香爱心社团”也曾经到“鸵鸟园”参观过“恐龙”,但是我对恐龙的了解还是比学生少得多。如,有关恐龙的知识,学生就教给我了细颚龙是恐龙是体型最小的,这种恐龙只有两个可以弯曲的手指,68枚尖锐、小巧玲珑的牙齿,而且边缘弯曲。再如,“翼龙”,顾名思义就是有翅膀的恐龙,或者会飞翔的恐龙。这是我认为的。学生告诉我,翼龙是一种爬行类动物,有很多品种。有的翼龙与一般鸟禽的大小无异,有的翼龙,其翼长十几米。翼龙中一种翼手龙,它们几乎没有牙齿,尾巴也短,头上还长有头冠。另外,翼龙大都会飞行,它们的翅膀不是羽翼,而是由皮膜形成翼面,皮肤、肌肉、与其它软组织构成的膜。的恐龙为震龙,身长能达到50多米,身高近20米,体重达130吨左右。因为,它们体型庞大又很重,走起路来就像地震一样,使地面颤抖,所以叫震龙。
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时,由于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又是举世闻名的电学家和发明家,学生都说爱迪生是中国人。其实,这也是学生们的爱国的情愫,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我还是不无遗憾地告诉他们——爱迪生是美国人。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当丑小鸭知道自己原来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的发言让我受益匪浅,对他们刮目相看。如,丑小鸭会想:我赶快回到鸭妈妈家,把这一消息告诉鸭妈妈。丑小鸭会说:“鸭哥哥、鸭姐姐,我们以后要友好相处,一同帮鸭妈妈分担家务、一同孝敬鸭妈妈……学生们的回答中,不计前嫌,愿意与欺负自己的鸭哥哥、姐姐们重拾兄弟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为此,我们也应该像学生一样,与家人、与朋友、与同事友好相处,即便是有分歧、闹矛盾,也应该像学生一样一阵风似的,矛盾、误会就消除了、解开了,重新欢欢喜喜地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耍。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师生教学相长,是常常有的。为此,我们要蹲下身子、弯下腰来,仔细聆听学生的发言,接受学生的建议,学习学生学做真人、学做简单的人,开开心心每一天!
融合教育的心得篇2
在幼儿园竞赛性游戏活动中,陈x总是以“这个游戏没劲”为理由推诿,宁愿在旁边独坐也不愿意参与其中。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在教室内玩“丢手绢”游戏。当小朋友们相互丢了手绢又一圈一圈追逐时,坐在圆圈上的陈x兴奋不已,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为奔跑的孩子加油呐喊。正当我悄悄关注他投入游戏的状态时,他被丢到了手绢。他二话不说,捡起手绢就跑——无比正常。可惜才离开椅子两步,他就捏着手绢站立在圈外不动了:“我不想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不好玩!”
看着他,我的思绪飞速寻找着引导他再次回归游戏的方法。于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继续游戏后,来到陈x身边,悄悄地问:“你是不是怕做游戏时被别人追上?”“是的,我跑但是别人的。”陈x边解释边用可怜的眼神望着我。听罢,我拉着他说:“走!老师帮你赢!”他使劲挣脱着:“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但是他们。”“怎样会呢?你能够丢给我们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觉得谁是我们班跑得最的?”“高智芸没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试试!”
陈x鼓起勇气开始了他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丢手绢游戏,他果然丢给了高智芸,也果然没有被抓住。此时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赢了以后的欢乐。游戏就这样继续进行着。在短短几分钟里,小朋友们好几次丢给了他,尝到了甜头的他,还是一次次地将手绢丢给了高智芸,结果也同样让人兴奋——他赢了!
此时,我再次停下游戏,引导他思考:除了高智芸以外,还有谁跑得挺慢的?“吴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芸每次拿到手绢后总是丢给吴音霏,并且赢得比赛。我再次鼓励陈x试一试,果然他赢了第二个小朋友!
这天是收获的一天,因为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最后真正融入到了我们的群众生活中。在此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赢与输在游戏过程中是能够用智慧解决的。同时也了解到敢于与强者较量也是一种很过瘾的体验,期盼在今后的活动中陈x能够更加用心勇敢地参与每一项活动。
融合教育的心得篇3
全纳教育,融合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这些年来年来不绝于耳,社会各界人士也努力的去推动,这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现象。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接纳所有学生,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的需求,融合教育可以促进特殊儿童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功能的改进。而对于一般儿童,融合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理解平等、尊重、接收、接纳的思想,在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共处的环节中塑造了他们善良、友好、同理旁人,助人为乐等许多出色的品质和个人素养,也为成年后对多样化世界的理解接纳奠定了较好的心理基础,是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彼此成的“双赢”教育模式。
既然融合教育对特殊儿童有这么多的好处, 那么融合教育是不是不管儿童能力如何,全部都应该在普通班级里面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呢?有的家长说,我不追求学业,不追求成绩,我希望他能在这个集体环境当中,能学多少是多少,课间的时候可以和小朋友玩,能够去参照其他同学习得较好的社会技能就可以了。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融合不等于"随班混读”。一定要站在孩子的教学起点,实际的需求出发,针对不同障碍程度的孩子应实行多元化的融合安置模式,才能够让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的同时兼顾特需孩子的学习效果与心理成熟度。
介绍一下韦氏智力测试量表的一些数据。韦氏智力测试量表包括成人16岁以上、儿童6-16岁和学龄前期4-6岁三个阶段,测定的结果叫做智商,智商的平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
智力分级标准为智商大于140为非常优秀,120-139为优秀,110-119为中上,90-109为正常,80-89为低于正常,70-79为边界,小于70为智力障碍,50-70为轻度智力障碍,35-35为中度智力障碍,20-35为重度智力障碍,小于20为极重度智力障碍。
除此之外,社会适应性,课堂的纪律常规,也是融合大集体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很多asd的儿童自幼开始干预,也有相应的配合能力、常规意识、安坐能力等。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表现还蛮不错,但慢慢的各种行为问题接踵而来,老师投诉不断。假设一个谱系儿童他的智力水平是边界点70,孩子越学越吃力,哪怕付出比常人更多,收到的成效也不会很大。可想而知,孩子在语数英的课上基本上是听不大懂老师说的话,只能放空,玩笔,玩手,玩书本,玩抽屉,走动等,孩子的心理压力有多大?没有自信怎么会有安全感?最终,这样的全天式融合对班上的同学,以及对孩子本身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广州大概约有31个特教班,有人曾经对我说:我不是很理解其实已经有特殊学校的存在,为什么教育局还要在普通学校里面弄一个特教班?
当然非常有必要。相对特殊学校而言,开在普通学校的特教班仍然是一个融合的环境,当孩子不能适应40几个人的大集体环境的时候,我们就把孩子集中在特教班里面上课,根据孩子的情况实施个别化教育,与此同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业能力的补救。如果孩子的行为规范良好,像一些对学业要求不高的课程,如文体课或者孩子擅长的课程都可以回普通班级里面去上课。
孩子跟不上的课程,就到特教班里面去上课,这样一来孩子听不懂的时间就不会在教室里面枯坐而放空。孩子可以跟得上的课程回到普通班级里面去上课,增加孩子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自信,也让普通班级的孩子看到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的闪光点。
今年牵牛花有幸参与了黄浦区的两个学校特教班的建设(向阳花班),向特教班提供教学支持,对特教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我们进行随堂记录的时候,发现一些有特殊需要孩子参与度很低,老师同学和他几乎是两根平行线。授课老师其实很关注有特需的孩子,但是无奈孩子那么多,再关注他,也不可能提供很有效支持,看到这种情况其实很是心疼。
现在有点吊诡的是,很多家长希望可以让孩子到特教班进行融合,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进不来。而对于已经有了特教班的学校,学校的家长却还在特教班门外踌躇。也许很多家长仍然认为孩子全天在普通班就读是最好的吧。
我想说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爱他如他所是,而非你所愿”。
融合教育的心得篇4
各位老师:下午好!
说起我和女儿张莞尔与奇色花幼儿园的缘分,不得不先要说一说我和奇色花幼儿园蔡蕾园长的缘分。
我是郑州幼师九三届的毕业生,和蔡蕾园长是校友。不过,我刚知道她的名字的时候,我还是幼师一年级的学生,她已经是幼儿园的园长了。和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在1992年,我的印象特深刻,那时我上幼师二年级,我们俩那年都获得了荣玉德幼基金会的奖励,荣玉德基金会是奖励郑州幼师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蔡园长是一等奖,我是二等奖。特别有缘,我们座位安排在了一起,会议前我们还一起去搬了椅子,和心中敬仰的学姐一起搬椅子,那时的我特激动,甚至感觉很幸福。不过,因为陌生,因为是在开会,我只是独自享受着我的那份幸福,蔡蕾园长一点都不知道。
毕业了,我分到了一所小学。和同在一个区的蔡园长距离并不远,我一直关注着蔡园长的幼儿园的变迁和变化,不过我们之间还是没有任何联系。
直到2008年,我们搬了家,我女儿张莞尔要转幼儿园。上哪所幼儿园是一件大事。我的好朋友袁老师告诉我她为女儿选幼儿园的事情。她本来在一家公办幼儿园,但老师工作性质使然,加上老人没有在一起,爱人正好那几年又在外地工作。孩子的事都要她一个人操劳。每天下午到了接孩子的时候,经常有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比如有家长到学校沟通,比如处理学生临时事情,比如开会没结束……每次办完事情总是火急火燎赶到幼儿园,而女儿总是委屈万分地坐在那里等待,眼睛里噙着泪花,同在等待的老师不说也总感觉到埋怨的目光。那让袁老师很愧疚,对孩子,也对老师。可是毫无办法。后来袁老师把女儿送到了奇色花幼儿园,还是在下班的时候老是会有的事,但不同的是去幼儿园接女儿的时候不再火急火燎,到幼儿园的时候不管多晚,老师总在陪着女儿在高兴地玩,不管多晚,女儿总是流连着不肯走。
袁老师是我的闺蜜,我们从十几岁关系就好得很,加上我对蔡蕾园长不算太多的了解,我对她的话深信不疑。于是不再犹豫,直接选择了奇色花幼儿园。
那时奇色花幼儿园还在金城街,院子不大,空间比较紧张,可是奇色花幼儿园给人特别温馨温暖的感觉。就像袁老师说的那样,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亲切,对孩子耐心有加。我也多次像袁老师那样全班甚至是全园最后一名接孩子,但老师没有埋怨,孩子也不因只剩下自己而泪眼涟涟。一个幼儿园品质的体现其实就是幼儿园园长品质的体现,蔡蕾园长个人魅力影响到的老师、愿意跟着她把奇色花作为事业去做的老师都是如她那样善良、谦逊、和气。
奇色花幼儿园实行融合教育,就是正常孩子和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一般的比例是8:1。女儿班里有两个特殊需要儿童,入园前我就知道,我没有像有些家长那样犹疑,这很大程度上出于我对蔡园长人品和能力的绝对信任,因为信任,所以觉得她做得事情都是正确的,所以支持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那时我的工作也很忙,虽然心里想和蔡园长多聊聊,也特别想为奇色花做些什么,不过总是因心有余力不足而搁浅。虽然无缘与蔡蕾园长做同事,无缘成为她的兵,但从女儿上了奇色花后,我们的接触很自然地多了起来,我们聊幼儿园、聊孩子,也聊融合教育。所以说,对融合教育,我比其他家长知道得更多一些。虽然知道得更多些,但说实话,对女儿所在班的融合教育,我并没有关注特别多。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我没有因为女儿班里有特殊需要儿童我就天天问东问西,生怕会对她有不好的影响似的。每次接送女儿,我看到那两个特殊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很自然很开心地在一起,没有歧视,没有嫌弃,没有区别,他们的脸上和其他孩子一样绽放着开心的笑容,我就觉得这世界真美。我认为,这种让旁观的人看不到普通孩子和特殊需要孩子在相处中的区别的境界,是融合教育的最高境界。
因为做融合教育,奇色花和其他幼儿园相比,有很多优质而丰富的资源。国内外一些爱心机构和组织为奇色花配备的功能室不仅让特殊需要孩子受益,同时也让普通的孩子受益。因为做融合教育,很多爱心人士特别关注奇色花幼儿园,这也让奇色花幼儿园和奇色花幼儿园的孩子有了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不管是幼儿园、还是老师和孩子,每一次活动都是成长。因为做融合教育,奇色花幼儿园的老师有了更多更专业的学习机会。可以说,能继续坚持在奇色花做得老师,都是有爱心的老师,他们有能力又有爱心,这是奇色花幼儿园所有孩子的幸福。
融合教育的心得篇5
校园、班级就是我的家。要想在一个好的环境下成长、学习。我们就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物一品,我们要爱自己的家——班级,美化自己的家——校园。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正确的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我们应先做好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家里,我们应该
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在学校里,我们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按照学校的规章认真做事。如:出入校门必须下车推行,进入校门之前必须戴好红领巾和标志,不能
穿拖鞋入校等等。我们一定要有“班级学校就是我的家”的思想。
身为小学生,我们要爱护校中的一草一木,不要破坏它们。因为它们也是有生命的,并且,它们还为人类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它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
新鲜的氧气;它还可以美化环境,装点自然;使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美丽的环境下;它还可以做成家具,这一切,都是对我们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的学校正在创建,
现在变得很漂亮,如果我们去破坏那里的花草树木,那他们这样做不就前功尽弃了吗?我们学生,应当做到的就是爱护它们,还要呼吁所有的人都去爱护花草树木。
校园是我的家,那班级也是我的家。我们也应该爱护班级中的一物一品,保护好教室的环境。我们不能在墙上,桌椅上乱画,使它们变得很难看,很脏,这样的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要的。如果我们保护它们原来的干净、漂亮的话,一定会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
学校正在创建省优质学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积极配合,我相信创建工作一定会顺利完成。
融合教育的心得篇6
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为期两天的融合教育讲座在湖南旺旺医院行政楼圆满结束。该讲座由王国光老师主讲,长沙市星星家庭互助中心主办,50多位星星家庭的家长参加了此次讲座。
孤独症也许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都不了解,而这样一群星星的孩子,不善交流,没有朋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着不为人知的孤独。感谢邦邦妈妈和甜甜妈妈给予我这样一次机会,让我以一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讲座,感谢王老师的精彩演讲,让我获益匪浅,心灵为之震撼。
王老师以融合教育为主线贯穿讲座始终,分别从家长的职能和支持系统两大板块进行阐述。一些主干部分由于发的资料上面都有,我就择其重点说说我的感悟。
一、在家长职能中,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家长的心态,即家长的心态决定孩子的未来。
1、做好本分。融合教育中特别考验家长的承受力,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孩子在学校的一切问题,在心态上做好准备,在整个融合教育的过程中,陪伴孩子的成长,孩子需要支持,不要要求太高,什么都管,做好一个妈妈的角色就好。
2、认识上的准备。首先家长需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要怎么做,清楚现阶段目标是什么,我在里面要做什么;融合教育最大的收获是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环境是没有办法替代的,孩子只有和同伴一起交往,才能在环境中磨练自己;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共同关注能力,集体环境,集体指令,集体生活,要有集体环境的归属感,知道是集体中的一员,有集体的归属感,是进入环境的关键。
3、如何选择幼儿园和学校。学校办学(办园)的理念,可以找园长沟通;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校老师的风格,可以去观摩几节课看看老师的风格;班级孩子的人数和学生的来源;以上四个方面的考量之后,选择不要太高大上的幼儿园,太高大上的幼儿园的孩子,都比较娇贵,不利于我们孩子成长;选择传统幼儿园,常规好,更适合我们孩子的磨练;不要逼孩子适合怎样的状态,接受孩子的现状,不要经常换幼儿园,但是不适合就应该换幼儿园;可以多读一个小班,但是不要多读一个大班。
4、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a、如何让老师如实反映孩子的问题,家长应该让老师放心,打消老师的顾虑,要承认孩子的问题,与老师一起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成长的更好;
b、如何争取老师对孩子的有效关注,老师关注后,孩子就有变化,普教老师一般不了解孩子的原因,要帮助老师了解孩子,告诉老师,要对老师关注的点充分重视,不要给老师压力;
c、如何维持老师对孩子的持久关注,“要想把老师当做一朵花,你就得把老师夸成一朵花”,要及时赞美和肯定老师好的方法和举动,经常赞美老师。总之,家长要让老师相信自己可以坦然面对孩子的问题;经常肯定老师的做法和成绩,给予老师及时的鼓励;达成和老师的合作。
5、如何看待资源。幼儿园或者学校,特殊机构,亲子班课外兴趣班,陪读人员,家教老师。
6、如何看待陪读。陪读的功能,陪读的必要性,陪读人员的选择,陪读老师的标准,陪读的注意事项,陪读老师和普通老师的关系。在陪读中,要多培养孩子的共同关注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如:孩子上课,老师说把书翻到20页,孩子如果不会翻,应该在旁边提醒孩子看别的孩子翻书,跟着大家一起听老师指令,课后跟老师多沟通,让老师多关注下,若孩子没有翻书,请多发一次指令。
二、支持系统。在融合教育中,支持的环境才能让孩子得到提高和改变。
1、孩子在入学(幼儿园)的准备。孩子需要稳定的情绪,行为的自我管理,共同关注力,参照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其中稳定的情绪至关重要,而在这稳定的情绪中,家庭环境是关键因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能让孩子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
2、学校(幼儿园)的支持。融合教育的关键是支持,普通教师是班级的灵魂,同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3、家庭的支持。在准备阶段强调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集体性;强调努力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带着问题进入普通环境,不需要等到自己孩子很好很好的时候才去融合教育。
讲座结束之际,很多家长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心情,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王老师和其他家长一起共同提出好的方案。置身如此温暖和谐的星星大家庭之中,却有种莫名的心酸。每个孤独症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心碎的家庭,星星的孩子,需要一个家庭付出太多太多的爱。当“星星的孩子”已经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时,社会不应再使其孤独。我们不应给这些可爱的天使,贴上一个标签,我们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让社会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愿整个社会的爱能照亮他们紧闭的心扉,让这些孤单的天使早日融入五彩斑斓的世界。如此,安好!
融合教育的心得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