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一种让我们与他人分享观影体验的有效途径,观后感的写作能够激发我们对影片中各个角色的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思维,下面是笔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不能少了你观后感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不能少了你观后感篇1
再次重温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仍然令人看得揪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却折射出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
某些穷山区穷孩子不也真实地演绎着这一幕吗?让人心酸的同时,更对影片中仅13岁的小老师那种信守诺言,有责任心的精神所敬佩。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从事的行业,也是老师。在最初任教之前是在一所村办的小学实习,教的是英语,说实话,当时那所学校根本还没有开设英语课(初中才学),也没有现在高科技设施,但是孩子们听到有英语课上都兴奋不已,个个都挺好学,挺勤奋,哪怕不是主课,她们都坚持每天读背所教的英语单词,句型。当时那所学校也没有打印机。复印机,她们的试卷是我用油印纸刻上去再印刷出来的,虽然过程困难,但她们却以多数优秀的成绩回报了我,我倍感欣慰。虽然那个历程只是短短的二个月。十多年过去了,也许现在那所学校早已开设了英语课,安上了好的设备,有优质的英语试卷。
但直到今我都无法忘记当时离开时孩子们流露出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忘不了她们因无法再上英语课而无助的眼神!影片中因为山区贫穷,他们没有好的老师,更没有好的教学资源,更可怕的是她们因为没钱可能随时辍学,那么,在现实的穷山村中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已坐上了学堂,接受了教育呢?教育对一个国家是那么的至关重要,没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发展。经济就不能繁荣,社会也无法进步,就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的地区,还是有很多孩子都无缘于学校,无缘于教育。看过影片让我深深懂得: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持有一种负责任,有担当的精神。
虽然现在我已不是一名教师,也无法再投身于教书育人,但我仍然非常热爱这一行业,知道老师肩负的重任有多重,看过此影片,发出由衷的感言:感谢所有敬业的老师们,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您们就是孩子的未来!
不能少了你观后感篇2
看完《一个都不能少》电影,我觉得魏教师很爱自我的学生,她为了找张慧科跑到城里去,花了好多钱,她的钱都是到砖厂和学生们一齐搬砖挣来的,很辛苦才挣了十五元,她给学生们买了两罐可口可乐,她让同学们一人一小口,最终轮到她了,她只喝到了两滴,这时候她们的钱只剩下九元了,因为没钱买到城里的车票,她只能步行到城里,在城里为了找到张慧科,节俭每一分钱,自我用笔写了寻人启事一百张,渴了就喝自来水,饿了就吃别人的剩饭,她到了电视台,为了找台长,在电视台大门外等了一天半,最终见到台长了,她要求台长帮她找张慧科,台长说让她做一个农村教育专访节目,能够节俭广告费,并且还有可能找到张慧科,魏教师在节目中哭着说:“张慧科你在哪里,我都找你找了三天了……”当她们回到村时,有些人给他们捐了彩色粉笔等学习用品。
看完电影我的感受是:教师的爱是伟大的,为了一个同学找了三天时间,因为魏教师与高教师之间承诺过“同学们一个都不能少”。魏教师坚持着,承诺是最重要的,我们也要遵守承诺。
多么伟大的教师,多么感人的故事。我们生活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中,学习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中,我们以后更要认真加强学习。
不能少了你观后感篇3
寒假期间,我和家人们一起观看了一部著名导演张艺谋的老作品——《一个都不能少》。这是由原名《天上有个太阳》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没有知名的演员参与,没有华丽的表演服饰,没有宏伟的取景地方,那么平凡,那么渺小,那么朴实,究竟是什么力量,吸引了绝大多数观众的眼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观众们扬起手为它鼓掌呢?好奇心驱赶着我,带着这一个个小问号,我来到了一个贫穷的小村落……
这是一个发展水平落后的小山区,处处沙尘飞扬,放眼望去,黄灿灿的一片,岩石都肆意地打起来了,“绿”成了这里最陌生的字眼。咋一看,有一个简陋破烂的屋子,房顶的砖块一个个都碎了,窗户只是个大洞,用几块木板钉合了起来,墙上的水泥已经完全消失了,暴露了里面的老砖头。屋子里更是简陋,一块黑板,一根柱子,桌椅摆的还算整齐,勉强能从缝隙中穿过去,黑板被写得密密麻麻的,潦草的字迹中看得出写字人的认真和细心。这里是这个小村落唯一的学堂——永泉小学。
“你每天抄一课书用一支粉笔,字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像鹌鹑蛋那样大小就够了,抄大了浪费粉笔,字小了学生看不清,影响眼睛”“等太阳落到那个东西的时候,你就可以放学了”“下雨的时候,要送东边村的孩子回家,那儿有水坑”一位和蔼的老师在向一个小女孩细细交代她要做的工作,这个女孩则是13岁的魏敏芝,因为家里穷出来做代课老师,那位年纪大的伯伯则是高老师,因为家里有变故要离开26天。“我这个班,一到四年级,28个学生,一个都不能少”魏老师铭记高老师的嘱托,开始了她的工作,她远没有想到,这句“一个都不能少”会让她吃多少苦头。
师生们纠纷了一阵,渐渐融入了一块儿,几天后,镇上下乡招收体育生,小红被选中了,村长绞尽脑汁把小红偷偷带走了,魏老师发现后,紧紧追赶着他们的汽车。看她那吃力的眼神,脸颊的汗珠,跳跃的双腿,我的心也为她悬着,最后,她还是失败而归,心情很低落。她一直秉承着高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坚持不懈,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守护学生振奋到底,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
本以为日子会渐渐平息,可不久后,大事又来了。调皮鬼张继科为了赚钱养家,和邻居一起徒步到县城打工去了,小魏老师心里非常焦急,决定要上城里把他带回来,为了买车票,她带着学生们一起去搬砖,可后来才发现钱远远不够,她便去挤车,无奈半路被赶下了车,她只好慢慢往县城走去。她穿着微薄的衣裳,背着一个小布包,小脸冻的通红,风吹过,她浑身直打哆嗦,如一只迷路的小鸟,到处寻找她的温暖。到了目的地,才知道张继科几天前就在车站走丢了,为了寻找他,魏老师在火车站留言,手写几十份寻人启事,到播音台播音寻人。好心人提醒上电视台容易找回人,可身无分文的她根本进不去,于是她日夜守在电视台门口,遇见人出来就追上去问“你是不是台长”,这样过了三天三夜,台长被这个小姑娘的执着打动了,为她安排节目去找人。另一边乞讨的张继科,看见电视上老师哭着问“张继科,你跑哪儿去了,你快回来,你把我急死了”,这个小男孩心里酸酸的……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一群孩子又团聚在了一块儿。我想:社会真的很不公平,这些孩子为什么不能像我们一样不愁吃穿呢?为什么不能像我们一样自由玩乐呢?
“张继科,你觉得这次进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记者温柔地问。
“要饭”男孩很哽咽地回答。
……
这是多么美丽的一部电影,多么美好的人间真情啊!从这部平凡之作中,我看到了小魏老师的真诚执着,看到了学生们的活泼好学,看到了人们的同情关爱,我不禁为他们鼓掌。人们为这个贫困小学捐赠了许多文具,最后,每个学生轮流上讲台选一支好看的粉笔写一个字,大家开心地笑着乐着,镜头停留在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扶贫,全面建成小康,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之际,想想那些山区孩子,也为他们送去一份温暖吧!
不能少了你观后感篇4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责任,一种感动。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个小学毕业的人,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的任务就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责任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该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不台长?你不台长?”最终,她终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起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学。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不能少了你观后感篇5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看后不禁生发感叹:“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魏敏芝,一个年仅13岁的,小学刚毕业的女孩子,竟然担当起代课教师一职,因为原村任高老师的母亲生病了,需要他回去照料。在临走时,高老师嘱咐她:“全班有28名学生,在我回来之前,一个都不能少。”
不久,他的学生张慧科因家里欠别人一千块钱,母亲让他到城里打工去。魏敏芝知道后,决定去城里找张慧科回来。
在寻找中,她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一整夜呆在电视台门口外,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郑重承诺,她忍耐着。到长途车站,用尽身上所有的钱来买纸和笔墨写寻人启示,又走进电视台,做《生活七彩桥》的嘉宾,最终通过电视媒介找回了张慧科。
魏敏芝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四处奔波,是什么力量在激励小小年纪的她呢?是对“一个都不能少”这个承诺的较真,是她那信守诺言的.品格在支撑着她!
看罢影片,我感到很惭愧。记得在两年前的暑假里,我的朋友——芳婷约我下午两点钟去她家玩,但是我却临时改道去了表哥家,我之轻易失约与魏敏芝相较,真是羞愧难当啊。从此,我立志要成为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不能少了你观后感篇6
刚开始时,听到这个电影名字,觉得很新鲜。
个都不少,是什么东西,个都不少呢?立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些景象:个放羊的牧童,放着羊儿吃草。会不会是这个牧童让这些羊个都不少呢?
我满怀好奇的等待电影的播放,原来是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主人公是个从别村来的小女孩儿,来暂当老师,个小女孩能当好老师吗?村长答应过她给他50块钱,但前提条件是这儿的'学生,个都不能少。因为在此之前很多学生都去城里打工了,在这儿管学生比教学生还难。我们又想:是不是她在这儿教书,给的钱个都不能少?这个小女孩就是代替高老师的魏老师,然而有个男生经常和她作对——张慧科。
突然有天,张慧科被送进城里打工,他答应过村长学生个都不能少,于是他就想方设法要进城去找张慧科,学生们告诉她进城车费只要几块钱,他就带着学生们去搬砖那么就有钱进城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车费超乎他们想象,他们还小赚不了那么多钱,就又想个法子,学生做诱饵帮老师混进车里去。可还是失败了。没办法就只能徒步走进城去,人生地不熟的她很茫然,啊,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城里,找到了张慧科的住所,但是张慧珂在火车上走丢了,他的第个方法是你用火车站大广播来找人,失败了。
看到路边的寻人启事,让他有希望,又有了法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笔墨纸,她写了夜的寻人启示。但因为个人的些话,是他白白浪费了这些钱。听说登广告可以更快的找到人,他就去电视台试试。但他既没钱又没证件,就在门口“守株待兔”,看到个戴眼镜的人就问问她是不是台长,天过去了她问了数不胜数的人。这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耐心和决心!与此同时张慧科也不知该往何处?当他饿时,老板会给他些吃的。但魏老师呢?却只能趁人不注意,吃别人的剩菜剩饭,看到这儿,让我有些愧对现在的生活。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等到了台长,台长被他感动了,答应他可以为他做广告。她对这里的切感到畏惧,因为他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新鲜玩意儿,做广告时,她哭了……她成功找到了张慧科。这多么激动人心啊!原来讨厌魏老师的张慧科现在感激他,是魏老师不畏艰辛,找到了他,我想已经没有任何形容词可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学生个都不能少,也许旁人看了觉得魏老师就是根筋,但她心想找到学生的精神不是般人可以拥有的。我应该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
不能少了你观后感篇7
到底是什么东西也不能少呢?怀着这样的疑惑,我去观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随着情节的展开,我被这部电影深深吸引住了。
电影叙述了一个相当动人的故事,一个13岁的女娃娃,为了信守“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演绎了一个让我欢笑,让我动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师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只是为了20元的代课费,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女教师更多的是为了那句诺言。而在她外出寻找打工的学生的过程中,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忙,电视台为她免费播放寻人启事,还募集了一卡车的学习用品,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
看到那里,我思绪万千。确实,我们国家此刻的发展还不均衡,有些地区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但即使是这些穷乡僻壤,也还十分重视教育,尽最大的力量来普及教育。
乡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党和政府同样也重视教育问题。前几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特殊教育学校喜迁新址,新校舍窗明几净,设施完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智障残疾儿童的关心。不仅仅如此,学校得知部分学生正因经济困难而提出退学时,学校领导果断地做出了补贴交通费的决定,让这些孩子能够上学。那位校长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不失学,更是为了让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为建设祖国作贡献。
又是“一个都不能少”,当电影屏幕上出现那些智障残疾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学礼仪、学技能的镜头,当看到孩子们在欢快地歌舞时,我不禁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师爱的温暖。
回想自己,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实在没有理由不发奋学习,实在没有理由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我必须珍惜学习,发奋学习,为灿烂的明天而发奋。
不能少了你观后感篇8
春节来临的前几天,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电影,这部影片的名字是《一个都不能少》,电影十分感人,看完以后禁不住潸然泪下。
故事讲述了贫困山区里水泉小学的高老师因母亲病重所以要请一个月的假,村长只好去请代课老师,请来的代课老师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名字叫做魏敏芝,高老师在临走前,嘱咐她说:一个学生都不能少。
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学生服她,还经常和她顶嘴,其中还有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叫做张慧科,还将当时还很新的粉笔给弄碎了。可是有一天,魏老师在点名的时候发现张慧科不见了,经过了一次家访后才知道,是因为家里太穷,所以才去县里打工,而魏老师为了那一个诺言,决定去县里找他,为了筹钱,她和学生去工地上搬砖,然而非但没有帮忙,反而还帮了倒忙。看到这里我十分的感动,乡下的孩子的生活可真辛苦。最后魏老师只好徒步走去县城,在路上她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个开着拖拉机打算去县城的人的帮助下她来到了那里,却收到张慧科失踪的消息,她用仅剩的钱买了纸和笔,打算写寻人启示,却被告知这样子做没有任何作用,她受到了第一次打击,随后那个人告诉她可以去电视台那,说那里是最管用的',魏老师打算去找台长,可是却被门口的人给拦住了,魏敏芝在门口等了两天他也没有让她进去。从这里我可以看出人间的人情冷暖。最后台长发现了他并让他参加了一个节目说是可以找到他,到了最后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原来他在街上被好心人收留,在电视台的帮助下他们回到了农村。
以前的人和现代的人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部电影告诉了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不能少了你观后感精选8篇相关文章: